陳駿
【摘 要】結合多種材料來表現詩歌的意境、畫面的創意,一方面有助于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使學生更多的了解文化情景,領悟藝術通感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美術課堂的教學形式,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開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關鍵詞】材料;詩歌;創想;畫境;綜合教學
在一次《童謠童畫》這課教學的時候,一位學生沒水彩筆這些材料,居然把《小老鼠上燈臺》這首童謠表現得特別有韻味,半立體的畫面創意,也讓我眼前一亮,哽在喉嚨里的批評頓時自慚形愧……能否像這位學生一樣,結合多種材料來表現詩歌的意境、畫面的創意呢?一方面有助于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使學生更多的了解文化情景,領悟藝術通感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美術課堂的教學形式,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開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一、貫通學科思維,讓學生更有想象力
在詩歌的美好韻律中,感受畫境的情感之美;在畫面的豐富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境、韻律之美,它們具有密切的聯系:都有內涵美,感情豐富,具有張力。詩給畫以情思,畫給詩以情景。
(一)由詩意找材料表現
齊白石先生有一個極具啟發意義的故事——當年老舍先生到齊白石先生家中做客,順手從案頭拿起一本書,翻到清代詩人查慎行一首詩,有意從詩中選取一句“蛙聲十里出山泉”,想請齊白石先生用畫去表現聽覺器官感受到的東西。白石先生根據自己多年的藝術修養和真知灼見,終于將這一可聞而不可視的特定現象表現了出來——畫面上沒有蛙,卻只有幾只活潑的小蝌抖在端急的水流中歡快地游動著,這是絕妙之至的構思。把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準確地表現了詩中的內涵,達到了中國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高境界。收集這樣的故事和學生們交流,讓學生可以從詩歌中尋找美術創作的興奮點。結合意境需求,讓學生選擇不同材料進行表現,把畫境推上一個更高的層面。例如,古詩《詠柳》,學生理解詩意后,各種念想眾生,創作興趣高漲。有的學生想突出柳樹的枝干,選擇牛皮紙,并褶皺后進行粘貼,添畫柳樹的枝條和細葉;有的學生則想突出柳條,選擇皺紋紙搓條,粘在枝干上;有的學生用超輕黏土捏出燕子,在柳樹邊上飛翔;有材料加添畫的,有全材料制作的,有平面的,有半立體的,有立體的……學生的作業千姿百態。畫境和詩意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的啟發,陶冶審美情操,課程的效果可以得到最好的發揮。
(二)由材料特性覓詩情
各種材料擁有特殊肌理、美感,在作品中會形成不同的效果,也會有不同的審美體現,有時候讓學生帶上材料,在課堂上結合材料特點、造型進行創想,去尋找合適的詩歌進行表現。例如:四年級的課堂上,學生帶了很多材料,有樹葉、種子、棉花、布頭、毛線等等材料,我讓他們分小組進行分析材料特點,甚至用材料先進行創意,然后再討論聯想用什么詩歌表現更加貼合材料的特點、造型的特點。詩歌可以是童謠、古詩,也可以是自己創意的詩。有的學生用干樹葉做船,用棉花當云,用紙板刻出橋的形狀,配合水筆刻畫的人物和水粉顏料添畫的小河,配上《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童謠,整個畫面和童謠的意境配合得相得益彰。有的學生用綠色花紋的布做荷葉,用樹葉剪出魚兒的造型,再配上用粉色卡紙做的荷花,畫面以荷葉掩映下的荷花為散點往后發散至荷葉,再拉伸至無際的天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對比色在變化中透出光彩,把詩意和畫境用別樣的材料有機融合,極好地表現了西湖荷塘盛景的遼遠與闊達……讓學生面對材料,通過合作討論,他們總能找到合適的詩情來配上畫意。
二、拓寬造型表現,讓學生更有創造力
(一)材料創想的畫境具有強烈的沖擊力
材料在繪畫中是通過重構、粘貼、裁剪等等表現方式來表現作品內容。不同的材料表現出不同的特性,這種特性是由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無意識地將形式體現出來,其視覺美感、視覺沖擊力相對于傳統繪畫作品毫不遜色,它在創作中想象中甚至更勝一籌。比如古詩《一去二三里》。這首詩歌里表現東西的容量非常大,學生運用玩具數字體現詩中的量詞、把人家和亭臺用不同大小的圖片剪貼、再用植物小花標本作為點綴進行實物拼貼等方法,把那么多的景物借助于不同的物體進行表現,而且畫面不再是平面,而是凹凸有致,大大提高了整幅作品的空間感、體積感和質感的表現力。
(二)材料創想的畫境具有變化的生命力
材料的表現還體現在它的形式美,形式美的許多規律是建立在學生玩材料的基礎之上。例如三年級上冊《剪雪花》這課教學,利用兒歌:小雪花,真美麗,我用剪刀剪出你。三一疊,真簡單,畫一畫,剪一剪,展開雪花飄下來。擺一擺,貼一貼,衛生安全記心懷。結合教師的示范,把剪雪花的技巧深入淺出地告訴學生。學生邊念兒歌邊剪雪花,雪花的造型也是形態萬千,各種巧妙,在拼擺成為一幅畫得時候,有的學生不僅利用剪紙、添畫,甚至借助于枯樹枝、廢舊的木頭積木等材料,使畫境更具鮮活的生命力,在學生的快樂拼擺中,對稱美、放射美、平衡等美術形式的素養教學潤物細無聲。根據畫面的形式,讓學生再次創編合適的詩歌,把創造性思維又進一步進行提升。
(三)材料創想的畫境具有鮮明的材料特點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情感表現,不同的質感、肌理和量感等因素。讓學生用多種材料創想畫境具有鮮明的材料特點、性格。例如《千變萬化的線條》這課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墨線、毛線、鐵絲、搓起來的皺紙、衍紙等不同材料表現折線、直線、曲線的不同形式。讓學生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體會不同材料的性格特點。再結合大自然的圖片欣賞,讓學生用材料創想關于水的的線條。有的學生用毛線擺出平靜的水浪;有的學生用鐵絲做出彈簧樣的波浪;有的學生用衍紙做出旋渦狀的波紋……根據材料特點和線條形式,學生找出來的配合詩句也是層出不窮,有“花自飄零水自流”,“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用多種材料創想詩歌,不僅是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也是學習材料方面的融合,運用多種材料表現詩歌,使畫面意境和詩歌情感得到了強烈的視覺表現力和感染力,同時也讓學生主動探求并敢于嘗試創作的種種方法和途徑,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讓學生愛上美術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