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目前世界發展形式來看,文化軟實力是國與國間競爭最為激勵的一大因素。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直接體現,關注文化創意產業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狀況以及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問題,發掘該產業同藝術教育之間存在的聯系,分析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方式,已經成為現階段我國文化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內容。對此,本文以文化創意產業這一社會文化發展大環境為立足點,通過對該產業同高校藝術教育工作間聯系的分析,找出藝術教育面臨的挑戰,從而提出創新其教育教學模式的新思路。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高校藝術教育;創新思路
作為以人類聰明才智為基礎開展的創造類文化活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同藝術創意人才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僅強調社會經濟發展中文化藝術的推動作用,還肯定了創意型藝術人才在社會文化發展中的核心地位。而二十一世紀的來臨,不僅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和發展機遇,還使得其對藝術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多。因此,推動我國高校藝術教育專業工作改革,結合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融入新思路,培養更多高素質創意性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當前藝術教育必須要完成的一項工作內容。
一、藝術教育同文化創意產業間的關系
隨著人民群眾近幾年對文化和藝術關注度的提升,使得藝術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對一所高校來講,其要想培養出具有創新性特性的專業人才,就必須要借助藝術教育的作用。就藝術教育本身來看,其主要內容就是教授學生同藝術有關的專業知識,對學生的藝術精神和能力進行培養。這不僅是該專業的核心教育目標,還是高校深入發掘學生的藝術潛能,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手段。而如果高校教育者想要將在藝術教育中穿插一定的科學理論,提升學生的藝術理解力,就需要在課程教學期間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從情感上同藝術和科學產生共鳴。創造性作為強化科學與藝術之間的聯系,使二者關系更加緊密的一種“介質”[1]。培養和提升藝術教育專業人才自身的創造性,已經成為該專業一項重要的教育目標。此外,高校領導者在推動藝術教育發展的過程中,還應當為國家發展提供更多具有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文化創意項目的開發和產業的發展提供足夠的人才支撐,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未來的文化軟實力與國際核心競爭力,推動國家穩步發展。
二、當前高校藝術教育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文化產業時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出現的、一種以創造力為中心的新型產業,其強調文化因素或者是主題文化,通過個人、創意、技術、產業化等方式進行開發,對知識產權進行營銷的一種產業形式。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包括動漫、傳媒、視覺藝術、雕塑、廣播、影視、環境藝術、音像、軟件、計算機服務、服裝設計等在內的創意性群體內容。藝術教育是一種以提升個人修養和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與此同時,第三產業在我國的快速發展,使藝術教育已經逐漸榮升到了高校教育體系主要地位之上。這發展一趨勢的出現,不僅衍生出了北影、央美等一系列的高等藝術院校,還推動了庶吉、先鋒等權威性藝術培訓機構產業的發展[2]。隨著我國社會現代化發展速度的提升和經濟技術水平的進步,使得社會發展對專業性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多,藝術教育類課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高等教育的主要課程體系之中。此外,世界范圍內新經濟形式的來臨也為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而如何應對這種挑戰,把握好此項機遇,則成為藝術教育能否牢牢扎根在高等教育體系中,贏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三、高校創新藝術教育模式的新思路
(一)以文化產業需求建立人才培養模式
伴隨世界范圍內文化發展速度的提升和相關產業環境影響范圍的擴大,國內眾多高等院校也開始認識到了人才市場新的需求形式,并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自發的承擔其這一人才培養的重任,逐漸開設了較多能培養創意型文化人才的教育專業[3]。但因為缺乏參考案例和先進教育經驗、教育模式較為單一,使得一些新建藝術專業的基礎性設施建設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雖然目前我國高校現有的同文化產業有關的專業已經達到了近七十個,但不同院校該專業在學科優勢與教育資源上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這使得其教育學科的設定也帶有了一定的差別,導致部分文化產業缺乏專業學術理論和人才支撐。而部分院校在設定藝術教育專業時,沒有將其劃分到具體的院系中,學生在畢業時獲得的學位往往是五花八門,沒有具體的學科歸屬,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藝術專業的教育情況缺乏整體性和完整性,同文化創意產業間聯系的較弱。因此,我國擁有藝術教育專業的高校應當及時調整自己的辦學理念,在最短的時間內按照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求設定出獨立的學科,培養出更多專業對口的藝術系畢業生,更好的滿足該產業發展期間不同崗位的工作需要。一方面,負責藝術教育高校領導者應當充分利用各個學科的教學優勢,對現有的優勢學科進行調整,使其能夠同文化產業相結合,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高校人才培養基地[4]。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產業會涉及到較多的學科,所以,在改進高校藝術教育時,高校領導者可以以原有的藝術專業為基礎,開設同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工作相關的專業,以文化產業的市場發展和消費方向為導向,通過全面發揮藝術教育在培養人才審美能力和育人方面的作用,提升該專業市場意識,培養出更多同文化產業市場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
(二)構建創新性的藝術教育體系
首先,藝術教育專業在更新教育思路時,應當以培養創意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子在日常教育中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模式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推動文化產業穩步發展的重要保障,創意人才在文化產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其他類型的人才不同,創意人才本身具有極強的個性和創新性。因此,高校藝術教育者可以以此為參考,將一些創新型的知識融入到日常課程教育中,將藝術教育模式由傳統的技能教育轉向創新教育,讓學生的自我決策能力可以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被提升,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培養[5]。其次,高校教育者應當結合文化產業特性和發展要求,建立起相應的創新性教育體系,將培養學生的創新和知識應用能力,提升其綜合素質作為根本性的教育目標,在教學計劃中多融入一些實踐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最后,高校教育者還應當創新藝術教育專業的理念和發展模式,在教育期間盡量為培養原創性的藝術人才營造出良好的教育學習氛圍,尊重和支持學生的原創作品和藝術理念,從而培養更多具有較強原創意識的創意人才。
(三)強化對復合型創意人才的培養力度
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相比,我國高等教育的體制改革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這使得社會各階層人士還無法意識到藝術教育的作用和社會地位,所以,推動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6]。對此,我國高校領導者應當和政府部門聯手,借助行政部門的政策支持和財政部門的資金支撐等,為藝術教育改革營造出良好的外部環境。而后,高校要以文化產業的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現有的科研成果和藝術工作室為依托,大力培養復合型的文化創意人才,以便能夠順利同市場需求接軌,從根本上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進而從根本上提升高校藝術教育專業的教學水平。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校藝術教育專業不僅要完成人才培養的目標,還承載著推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任務。就目前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的結構和規模還在不斷的變化,而在這個變化調整的過程中,其發展前景和要求也隨之凸顯出來。因此,我國高校在對藝術教育專業的教學理念、模式、目標和任務要求進行改革時,應當以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求為依據,結合本校該專業教育現狀和教學條件,適當的吸收和引入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手段,為藝術教育的發展開辟新途徑。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為我國相關事業的發展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還能夠推動我國高校教育教學體質進一步完善。
作者簡介:農家,1998年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油畫專業,2009年獲武漢大學軟件工程碩士,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會員,廣西建筑裝飾設計師,現任教于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束霞平.基于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高校藝術教育創新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90-95.
[2]趙磊.傳統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的高校藝術教育[J].大舞臺,2015,04:207-208.
[3]宋曉凰.基于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高校藝術教育創新發展研究[J].現代交際,2015,09:240.
[4]項仲平,劉靜晨.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路徑探究[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9,03:71-74.
[5]戈紅兵.基于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高校藝術教育創新發展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05:80-81.
[6]高開輝.文化創意產業與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創新關系初探[J].包裝世界,2016,0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