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珍
【摘 要】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學前教育中,教師應當積極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引導和指導促使幼兒逐漸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進而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自覺進行閱讀,培養其自主閱讀能力。本文從情景教學法、圖譜法、環境營造法等方面著手,分析這些方法在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能力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創新;教學方法;幼兒;自主閱讀能力
一、利用情景教學法激發幼兒自主閱讀興趣
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先導,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前教育中采取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當努力創新教學方法,以此來豐富教育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調動幼兒參與并配合各項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幼兒能夠逐漸養成自主學習、閱讀的習慣,為其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提供重要前提。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認知習慣在教學中利用情景創設教學法,借助多媒體等技術為孩子營造生動、逼真的情境,從而使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對所看到、所聽到的事物產生相應的感受和認知,帶領孩子走進閱讀的世界[1]。例如,在《小貓釣魚》故事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為幼兒播放《小貓釣魚》的動畫,以此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然后運用問題情景教學法引導幼兒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如“貓弟弟兩次釣魚過程中心理變化是怎樣的?”等,并且最后以貓媽媽的身份告誡幼兒做事應該全心全意,在對幼兒實施德育的同時,促使幼兒對閱讀產生新的體驗,從而逐漸養成自主閱讀習慣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利用圖譜法教學促使幼兒自主閱讀
相較于文字,幼兒更喜歡色彩豐富的圖片。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認知規律采取引入圖譜法開展教學,將圖書中復雜的文字表述簡化成生動的圖譜形象,并以此來反映圖書中事物之間的關系。在圖譜制作過程中,教師主要以單個詞、多個詞、簡單語句為單位,將圖書中復雜的語言拆分成多個較為簡單的詞、段等,實現了書面語言的趣味化。例如,在兒歌教學或故事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使用圖譜法開展教學工作,相較于以往的掛圖教學,圖譜法教學的效果更好,不僅增設了邊聽邊翻閱圖譜的環節,還增加了邊聽邊表達的環節,對照圖譜,能夠學生及時的發現自己的表達是否有誤。這樣,幼兒就會對閱讀圖書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后續學習產生好奇和期待,進而有意識的跟隨老師的講課節奏。不僅提高了幼兒對語言的敏感度,還使幼兒通過體驗“聽”、“說”、“看”、“想”這一自主閱讀過程對閱讀產生新的認知[2]。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為例,在幼兒完成自由閱讀后,常常難以按照故事的原有順序將故事情節復述出來,最為常見的表現就是大多數幼兒記不全小蝌蚪找媽媽過程中遇到的幾位媽媽,在復述過程中,常常出現順序顛倒、外形特征混淆的問題,教師采用圖譜法對故事中小蝌蚪、鴨媽媽、魚媽媽、鵝媽媽等進行分別講解,就能夠幫助幼兒依照圖譜講解的順序掌握故事情節,同時,通過逐一講解,能夠引導幼兒有重點的觀察圖片,進而了解鴨媽媽、鵝媽媽、烏龜媽媽、青蛙媽媽之間的區別,使幼兒記住故事的情節和順序。圖譜法實現了口語與書面語言的互相轉化,使其看到圖片就會回想起閱讀的內容,閱讀故事就會在腦海中想到圖片的具體形象。
三、利用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能力
眾所周知,環境能夠改變人的行為習慣,使其逐漸養成相應的習慣。因此,教師需要發揮環境育人的價值,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自主閱讀環境,幫助孩子逐漸養成自主閱讀習慣[3]。在活動室中,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們一起設計閱讀活動區,如“圖書小超市”、“書吧”等,利用手中的材料共同布置閱讀活動區,在布置過程中,應當保證以下原則:其一,溫馨、舒適,在溫馨、舒適的環境中,幼兒才能放松身心,進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自主閱讀中;其二,圖書種類豐富、數量充足,在選擇圖書時,應當以帶有色彩豐富圖畫的圖書為主,精挑細選,選擇那些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圖書,同時,還應當保證情節的生動性,能夠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利用圖書中重復敘述的結構方式幫助孩子塑造邏輯關系,從而加深孩子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記憶,獲得較為良好的閱讀效果,為其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提供重要前提。
四、利用“懸念法”激發幼兒對閱讀內容的好奇性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適當的設置一些懸念,激發幼兒對閱讀內容的好奇心?!安聹y”、“遮擋”等方式是開展“懸念”教學的有效手段。例如,在閱讀圖書前,教師可以將書名遮住,讓幼兒根據圖書封面中的圖畫猜一猜書名是什么,在幼兒“猜測”后,教師再引導幼兒“猜測”圖書中的主人公是誰,有哪些角色。在幼兒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通過觀察書中角色的表情“猜測”其心理,觀察角色的動作“猜測”即將發生的事情等。另外,教師也可以將圖書中一些角色或場景遮住,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開發幼兒的想象力和聯想力,“補全”故事內容,為幼兒創作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能力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需要循序漸進的開展教學工作。作為引導者,教師應當考慮到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結合反饋信息對閱讀教學工作加以調整,保證閱讀教學工作的實效性和合理性,同時,還應當以更加端正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服務孩子們,使其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從而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玫慧.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環境支持策略初探[J].學周刊A版,2014(3):219.
[2]李特.幼兒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文學教育(上),2015(5):92-92.
[3]劉嘉.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5(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