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姝
(齊齊哈爾大學,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創新視角下高校實踐教學管理方法探究
劉 姝
(齊齊哈爾大學,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高等教育實踐教學管理在整個教學運行過程中發揮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通過對齊齊哈爾地區高校調研發現,高校實踐教學管理的薄弱環節主要體現在教學研究滯后、教學管理人員結構不合理、缺乏相應培訓等方面,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通過加大實踐教學改革力度、切實提升實踐指導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技能、加強對實踐教學管理人員培訓、實踐教學規范化等途徑提升實踐教學質量,激發實踐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從而最終強化和保障實踐教學環節的有序運行。
實踐教學;管理方法;措施及對策
當前創新創業成為時代的主旋律,早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第一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調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等學校更要發揮其先鋒隊的作用,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在人才培養和實踐教學管理中充分調動學生創新自主性,激發學生創業的熱情。
目前,國內高校以創新為前提的教學改革和實踐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齊齊哈爾地區高校在實踐教學管理中也進行了積極而有效地探索和實踐,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改進。本文通過對齊齊哈爾工科院校實踐教學管理人員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分析對策,旨在提高高校的實踐教學管理水平。
高等學校的任務是培養人才,新時期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尤其體現在人才的競爭中,對于人才培養需要提升到新的認識高度,高等學校肩負重任,對于工科院校而言,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尤為重要。學生經過4年的學習,所學所知能否被社會或企業所接受,能否真正發揮作用,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而教學管理工作是保障高校教學秩序有序運行的關鍵環節。高校如何有效地完成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合格人才的任務,需要高素質的教學管理人員和有效的教學管理方法。
實踐教學是工科院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高等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實踐教學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成效,直接影響高校教學秩序的運行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踐教學具有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因此,為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必須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的管理。工科院校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實驗教學、課程設計(課程實踐)、社會實踐、校內實訓(實習)、校外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等幾部分。課程設計主要是學生通過綜合運用一門或幾門課程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個系統的工藝、結構等流程設計,是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等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畢業實習是工科院校學生實踐環節中關鍵的一環,它是學生真正參加生產,提高操作技能的集中訓練,體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畢業設計是對學生大學4年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最全面最具體的檢驗,畢業設計的優劣也是檢驗實踐教學環節的最直接指標。當然,每個實踐環節都是相互聯系,互為前提和補充的。
在對齊齊哈爾地區高校實踐教學管理的調研中發現,在實踐教學環節還存在很多漏洞和誤區。目前,實踐教學中實驗課程安排受到理論課程的影響,實踐與實習過程中管理不規范,實踐教學計劃不夠細致,在實踐教學中面臨指導教師不足,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參差不齊,對于實踐環節的考核方式不夠細致和精確等問題凸顯。實踐教學環節重在體現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有的教師在實踐環節中過于注重形式化和程序化,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實踐教學環節教學管理問題比較突出,學生在實踐環節中表現為被動地接受,而沒有真正充分體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很多環節是機械的重復,而缺乏實踐過程完成之后的總結和反饋以及再實踐的環節。實踐教學管理中存在指導教師或帶隊教師過少,實踐教學環節學生提不起興趣,甚至是產生消極負面的情緒。管理層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實踐教學改革滯后
教學改革應該涵蓋理論教學改革和實踐教學改革兩個方面,目前許多學校的教學改革很多停留在理論課的教學改革上,重在體現如何上好一門理論課,而忽視了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這一方面是受傳統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思想認識的影響,使得舊的教育體制、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還在支配著學校的整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2]。另一方面又是由于很多高校專業教師,尤其是工科專業教師,有很大比例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工程實踐訓練,使得實踐教學改革停滯、落后、甚至是倒退。另外,有一些專業和高校在探索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方向不明確,效果不顯著,沒有找到一條真正適合學生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的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改革途徑。當然,任何改革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需要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從如何對學生的發展更有利為出發點,真正設身處地為了學生考慮,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實踐教學環節和理論教學環節的有效對接的問題,真正發揮實踐教學的反饋作用。
2.2 人員結構不合理
人員結構主要體現在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幾個方面。目前齊齊哈爾地區高校實踐教學管理人員學歷、職稱偏低,大部分學校教學管理人員為初、中級職稱,碩士研究生學歷,還有部分實踐教學管理人員為本科學歷。年齡結構趨向年輕化,教師年輕化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實踐教學管理中也有很大的弊端,如經驗不足、工作不細致、缺乏相應的實踐技能等問題。實踐教學管理工作繁瑣,工作量大,年輕教師耐心不夠,協調工作和溝通容易受到阻礙。在實踐教學管理中往往女性教師居多,甚至有的學校中出現某一學院實踐教學管理人員皆為女性的情況,女性教師在決策、表達等方面不如男性教師更直接更有效,甚至有時候會造成誤解。
2.3 管理人員缺乏培訓
實踐教學管理工作繁瑣,來不得半點馬虎,而調查中發現齊齊哈爾地區高校實踐教學管理中人員業務水平欠缺,提升業務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自學和摸索。崗前培訓中內容比較寬泛,針對具體的實踐管理問題沒有設置有針對性地培訓和學習。實踐教學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面臨很多問題,如工作量大、工作繁瑣、壓力大、需要協調各方面關系等等,使得實踐教學管理人員情緒不穩定、對工作抱怨多、流動性大,人員嚴重缺乏,導致高校實踐教學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實踐教學管理和實踐教學指導教師會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提高實踐教學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對于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
針對上面提到的問題,高等工科院校在實踐教學管理中應該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和提高,從而保證高校實踐教學環節的有序進行,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
3.1 加大實踐教學改革力度
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是高校長期的系統工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實踐教學改革也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加大實踐教學改革力度,在日常教學中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對于教學改革適當向實踐教學改革方面傾斜,尤其是鼓勵年輕教師積極參與實踐教學改革和創新,從如何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工程實訓能力入手,積極尋求適合不同學生發展的多樣化實踐教學方法,為學生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提供平臺和支撐。實踐教學是否能夠有序平穩地運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實踐教學的認識水平和管理方法。
3.2 切實提升實踐指導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技能
當前高校部分教師是從校門到校門的“學院派”,缺乏工廠和實踐經驗,在指導學生實踐環節時捉襟見肘,甚至是“理論上的巨人、實踐中的矮子”,這樣就嚴重影響實踐教學環節的效果。工科院校實踐指導教師需要具備足夠的工程實踐能力,可以通過“百名工程師”計劃,增加教師的實踐經驗和工程實踐能力,提升工程設計能力,做到理論和實踐兩條腿走路,這樣才能在實踐環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3.3 加強實踐教學管理人員培訓
實踐教學工作能否順利有效地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實踐教學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水平。加強對實踐教學管理人員的培訓,通過開設專題講座、業務能力競賽等方式使實踐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熟悉全部實踐教學環節與流程,結合理論教學的進度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的時間,另外還需要在能力素養方面予以提升,如溝通能力、交流技巧、組織協調能力等都是實踐教學管理人員需要提高的[3]。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都需要教學管理人員具備組織協調能力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3.4 實踐教學管理規范化
在實踐教學管理中補充和完善管理制度,細化實踐教學考核方法,實行“學?!獙W院—專業”多層次逐級管理,加強實踐教學中信息和檔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底可查、責任到人、規范系統。建立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的實踐教學規章制度,確定不同管理崗位職責和管理工作量。同時注重構建多層次實踐教學平臺,重視大學生課外科技學生課程、創新性實驗和選修課程可選擇的比例,真正體現因材施教、多樣化和個性化培養的教育教學理念。
“1.5+1.5+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設置中重在體現基礎理論和實踐環節在包裝工程專業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普通教育必修課程模塊中,除了必修的工程制圖及CAD、工程力學、電工電子技術、機械設計基礎等課程,增加了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及相應實驗內容,在專業限定選修課模塊中加大學生的自主選擇權。通過按學科大類招生學生實現了二次自主選擇專業,通過模塊化課程設置,把人才培養的科學性和尊重學生的興趣有機結合起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通過增加基礎化學的學時和學分,可以很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化學基礎,同時依托學校化工和材料學院優勢,以及亞麻加工技術工程研發中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逐步探索出“厚基礎、尚能力、重應用”的包裝工程專業特色培養模式。完善實踐教學環節[5]。在由包裝大國向包裝強國的轉變過程中,人才培養模式直接影響人才輸送質量,建設包裝強國任重而道遠,辦好包裝工程專業教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包裝工程專業高級應用型復合人才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
[1] 高德.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與支撐,辦出包裝工程學科特色[J].包裝工程,2003(5):133-135.
[2] 張博陽等.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科研論壇,2017(4):36.
[3] 許文才.包裝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包裝工程,2003(1):152-154.
[4] 張麗,劉文濤,陳金周.基于創新實踐的包裝綜合實驗教學改革[J].湖南包裝,2016,31(2):76-78.
[5] 王志偉.包裝工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包裝工程,2003(8):149-151.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包裝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還需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汲取國內外先進院校包裝教育的最新成果,汲取國內外包裝科學與技術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調整培養目標和優化教學計劃,更新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強化和
齊齊哈爾大學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16069)。
劉姝(1987-),女,齊齊哈爾大學教師、碩士。
E-mail:328154416@qq.com
2017-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