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基礎與改革重點

2017-03-05 18:57:30曹曄周蘭菊
職教論壇 2016年28期
關鍵詞:體系

曹曄+周蘭菊

摘 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利用10時間建立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一直致力于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總結三十多年來的建設經驗發現: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促進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是目標,教育分類是關鍵,調整教育結構是基礎,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是核心,構建職普人才成長立交橋是基本內容,完善相關支持政策是制度保障。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基礎;改革重點

作者簡介:曹曄(1963-),男,內蒙古豐鎮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教師研究院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與經濟;周蘭菊(1973-),女,河北邢臺人,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機械設計制造教育。

基金項目: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天津市職業教育現代化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編號:TJJX15-032),主持人:曹曄;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促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人才高地建設研究”(編號:TJJX11-08),主持人:孟慶國。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28-0028-07

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內涵

要有效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首先要了解為什么要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搞清楚這些問題,才能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教育的普及化、基層化、多樣化發展的結果。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才類型表現為專業化、多樣化、高移化,在中等教育分流和分類的基礎上必然向高中后延伸,要求高等教育也必須進行分類發展。教育分類必然使教育出現結構化、類型化,形成不同類型的教育體系,處理好不同類型教育的相互關系,保證各類教育及其自身內部的相互銜接和溝通,在教育公平背景下滿足人們按照個人需求去選擇和接受不同的教育。由于各類人才成長所遵循的規律不同,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目的是構建各級各類技術技能人才上升的通道,促進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滿足社會對各個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時,也要給受教育者打通通往其他教育的渠道,滿足個性化發展需要。從長遠來說,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也是構建國家資格框架、實現職普等值的客觀要求。不難看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以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和終身教育思想為導向,以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基礎,以中等、專科、本科及其以上職業技術教育為層次,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行,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形成區域布局合理、行業配套齊全、層次結構合理、要素配置科學、辦學形式靈活、培養模式多樣、社會廣泛參與、與其他教育協調發展,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形成人才成長“立交橋”,促進技術技能人才成長和有效就業的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三次教育結構調整奠定了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基礎框架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絕非朝夕之事,是長期不懈努力的結果,是國家調整教育結構的結果,是長期堅持發展職業教育的結果。總的來看,國家三次大的教育結構戰略調整成就了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一)調整中等教育結構(1978-1998)

十年“文革”對我國職業教育產生了嚴重的破壞,1977年普通高中畢業生計726.1萬人,而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只有18.1萬人,技工學校畢業生僅12萬人,后兩類僅占高中階段畢業生總數的4%。[1]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黨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一方面,為適應經濟建設,尤其是加快建立現代工業體系和國家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的生產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大批高中畢業生難以升學而又缺乏勞動技能,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成為必然。1980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關于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指出了調整中等教育結構的五條具體途徑;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進一步確立了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此后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指導職業教育的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由于十年“文革”導致了人才斷層,各行各業都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困境,加之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對人才需求的增加,尤其是當時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仍是國家干部身份,技工學校畢業生主要從事企業技術管理崗位工作,職業高中在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拉動下就業形勢也非常好,在這一系列利好條件的支撐下,經過20多年的調整,1998年高中階段教育中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在校生比例達到6∶4。這一時期,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高等職業教育處于探索試驗期。

(二)調整本專科教育結構(1999-2009)

1998年我國大中專學生招生就業制度實行了并軌,畢業生國家不再包分配,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1999年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重點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這一時期,高職畢業生面向市場就業,國家不再包分配,高職的發展規模和速度主要取決于市場需求,而這一階段正是我國制造業輝煌發展的歷史時期,在勞動力市場的拉動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998年我國高等教育專科與本科招生數之比為72.62∶27.38,而到2010年本專科招生比例變為53.1∶46.9。經過十多年的調整,高等教育專科與本科教育結構的比例大致由1998年的3∶7變為現在的5∶5。

當前,我國中等教育結構和本專科教育結構調整已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占高中階段教育畢業生比例達到或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略低于歐盟21國的52.4%,高于OCED國家45.9%和20國集團37.6%的平均水平;高職生占高等學校畢業生的比例為45%,世界平均水平為24%,發達國家為22%。[2]中等和專科高職比例已處于合理狀態。

(三)調整本科教育結構(2010-現在)

1999年高等教育的大規模擴招,本科招生數從1998年擴招前的76.71萬人,發展到2012年的374.06萬人,是1998年的4.88倍。由于國家在大規模擴大高等教育規模時,并沒有對本科高校建立分類體系,導致人才培養趨同化,出現了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現象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2013年初次就業率:本科生為75%,高職生為90%,中職生為95%。可以看出,用大眾化以前精英教育的思想來舉辦大眾化的高等教育面臨許多問題。同時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進入中高速發展階段,產業需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迫切要求產業轉型升級。為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促進高校辦出特色。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這意味著國家開始對本科階段教育結構進行調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獨立學院(三本,民辦公助)轉設為獨立設置高等學校時,鼓勵其定位為應用技術型高等學校”。從此,我國開始了本科階段教育結構的調整。由于中職、高職、專業碩士已有了完善的制度,本科階段成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制度瓶頸,可以說發展應用技術類型高校將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三、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指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1980年8月《中共中央關于轉發全國勞動就業會議文件的通知》中指出,“目前,我國高中畢業生升大學的只有百分之四左右,必須積極地逐步地把一部分普通中學改為職業學校,要把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建立職業教育網。”同年10月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和國家勞動總局《關于改革中等教育結構的報告》,提出“實行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并舉”的方針,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地位;1983年5月,教育部、勞動人事部和國家計委聯合頒發了《關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意見》,《意見》提出:要使職業教育逐步發展成為與普通教育并行的教育體系。首次提出了職業教育體系的概念,明確了職業教育體系與普通教育并行。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和1991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均提出:初步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初步明確了職業教育體系的內涵。1994年7月《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提出,“有計劃地實行小學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級分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發展、相互銜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不僅指出職業教育體系是由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層次構成,而且是與普通教育體系并列的。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并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2002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提出:初步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形式多樣,又能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教育部等部門印發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從上述政策文件不難看出,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另一方面,進入新世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從注重教育內部的協調性發展為注重與教育外部的協調性,從重視職前教育向重視終身教育轉變。

四、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構建了職普教育人才成長的“立交橋”

我國職業教育是從普通教育分離出來的,建立職業教育體系重要的是在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職業教育內部、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之間建立起相互溝通與銜接的機制,即橫向融通、縱橫溝通、縱向銜接的機制。這些機制主要是通過不斷深化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建立起來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就是不斷深化考試招生制度的改革。

(一)對口升學

適應改革開放的要求,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出臺,從此拉開了各行各業體制改革的步伐。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優先對口招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以及有本專業實踐經驗、成績合格的在職人員入學。但由于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發展不足,這一政策在當時并未落實。1987年3月,國家教委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少數職業技術學校應屆畢業生的暫行規定》,通過招收中等職業學校優秀學生培養職業技術師范生,提高了師范生的動手能力,開啟了中職與本科院校銜接的歷程。1991年4月,國家教委印發了《關于推薦應屆職業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有關問題的通知》,將職業學校應屆畢業生納入高考對象,開啟了職業學校“對口升學”考試制度。所謂對口升學,就是國家從普通高校招生計劃中選擇部分專業,拿出專門指標,對希望繼續深造的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進行對口專業的統一高考,根據考試成績升入大學的一種升學考試模式。創新了高等學校考試模式,實現了中職與本科、專科的對口銜接。

對口升學高考與普通高考是同一時間,但考試科目不同、試題內容不同,考試安排、招生計劃都是單列的。對口升學考試采用“3+X”的形式,三門文化課為語文、數學、英語,“X”為專業綜合(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對口升學計劃是屬于當年高招計劃的一部分,單獨劃錄取分數線,由本省自行選錄,有專科、本科兩種選擇。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考試在高考之前的春季進行,因此這類考試也叫春季高考。一些省份如天津市對口升學只能升入高職院校。許多省規定考生春季高考(對口升學)和秋季高考(普通高考)只能參加一種,而天津市兩類都可以參加。

(二)五年一貫制

1985年7月國家教委印發《關于同意試辦三所五年制技術專科學校的通知》,依托上海電機學校等3所中專學校開始試辦五年制專科。五年一貫制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是將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融為一體進行連續五年的培養,由高職院校直接招收初中畢業生入學,實行中高職五年貫通培養。“五年一貫制”實行“文化課+術科”的考試形式。其中,文化課科目實行省教育考試院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評卷,考點設在各試點院校;考試由各考點負責組織。術科考試由招生院校單獨組織。省(市、區)教育考試院根據考生文化課考試成績劃定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五年一貫制學制銜接有兩種形式,早期一般前三年按中專教學計劃實施教育,然后按三年的學業成績和綜合表現擇優選拔部分學生升入專科,再學習兩年,完成高職專科學業,考試合格頒發專科畢業證書;未升入專科的學生,繼續按中專教學計劃再學習一年,完成四年制中專學業,畢業時發給中專畢業證書。近年來隨著“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培養模式的實施,五年一貫制開始實行“2+2+1”分段培養模式,即2學年學習中等職業教育課程,2學年學習高等職業教育課程,1學年企業頂崗實習。前2年高中階段,不計入高等學校學籍,后3年計入普通高等學校專科學籍。教育部要求高等職業學校要進一步優化面向初中應屆畢業生的五年一貫制招生的專業結構,以藝術、體育、護理、學前教育以及技術含量高、培養周期長的專業為主,合理安排招生計劃。

隨著中高職銜接制度的不斷深化,2002年3月教育部頒發的《關于進一步辦好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幾點意見》規定: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學院及有關高等學校也可以根據社會對五年制高職人才的需求,在自身條件滿足不了辦學需求的情況下,可利用優質的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進行五年制高職前三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但后兩年高職教育階段必須在高等學校舉辦。此后,五年制高職從一貫制培養發展為分段培養,前三年由優質的中等職業學校完成,后兩年由高職院校完成。

(三)單獨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又稱自主選拔,是高校選拔錄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環節。包括國家重點大學自主招生與高職自主招生兩大類。2003年教育部啟動了普通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它是重點本科高校選拔優秀人才的一種舉措,旨在促進重點大學選拔優秀人才,優秀高中生能夠選擇自己滿意的學校和專業,有利于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借鑒普通重點本科高校的做法,2006年北京市啟動了高職自主招生工作,2007年部分省市也開展自主招生試點工作。此后國家100所示范性高職院校大多先后試行單獨招生,現在范圍進一步擴大到省級示范校。教育部規定國家示范性、省級示范性高等職業學校和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等,可于高考前,單獨組織文化和技能考試,并根據考生文化成績和技能成績,參考考生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擇優錄取。文化和技能的考試科目、內容、方式和錄取辦法由招生學校確定,并報省級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備案,招生學校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確定。

(四)綜合評價招生

長期以來,我國大中專院校存在著一些艱苦特殊行業,且社會又急需人才的專業,而學生報考人數卻相對不足,人才供求矛盾突出。以往主要是通過給予較高的獎助學金等措施吸引品學皆優的學生來報考。高等教育實行招生就業并軌制度改革以來,這一問題仍然很突出。為此,2013年教育部規定,對辦學定位明確及招生管理規范的高等職業學校的農林、水利、地礦等行業特色鮮明且社會急需的專業,可于高考前,在本地符合當年高考報名條件的考生范圍內,依據考生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綜合評價,擇優錄取。招生學校、專業由省級教育部門審定。2011年江蘇省率先實行分類考試、綜合評價、注冊入學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將招生對象擴大到具有高中學歷的人員(含中職畢業生),經過三輪注冊和確認,共有2.55萬人通過免試注冊入學進入高職。

(五)技能選撥人才免試入學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高職院校可以招收本專業實踐經驗、成績合格的在職人員入學,這一規定拓寬了中高職銜接的范疇,形成了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直通車。近年來為了推動技能大賽,鼓勵高素質技能人才進一步深造,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在地方實踐的基礎上,2013年教育部出臺了技能人才免試入學的規定。如,2005年天津市教委印發了《關于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技能競賽獲獎學生免試升入高職院校學習的意見》和《關于天津市高等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獲獎學生免試升入本科高校學習的意見》,中職和高職院校的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可免試進入高職高專和本科院校學習。2013年教育部文件規定,對于獲得由教育部主辦或聯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三等獎及以上獎項或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主辦或聯辦的省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的應屆畢業生,和具有高級工或技師資格(或相當職業資格)、獲得縣級勞動模范先進個人稱號的在職在崗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高職學校免試錄取。

(六)普通高考升入高職院校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來自參加普通高考的高中畢業生。1999年1月教育部出臺的《試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舉辦高等職業教育實施意見》規定:高職院校招生對象主要面向當年參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的考生,也可招收少量的中等職業學校應屆畢業生,由省招辦統一擇優錄取。由于我國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實行分批次錄取,高職院校在本科高校錄取后才能進行錄取,錄取的生源文化成績較低,影響了高職的生源質量。這種模式是高中后分流模式,實現了普通高中與高職院校的銜接。

正是由于上述一系列考試招生制度的改革,使我國建立起職普教育人才成長的“立交橋”,使職業教育逐步從普通教育中分流出來,職業學校學生能夠升入高一級學校,技術技能人才有了上升的空間。要進一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必須進一步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五、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需突破的關鍵環節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雖有了很好的基礎,但建立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還有許多制約因素,而產業轉型升級和優化人才結構、教育結構又迫切要求加快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都做出了明確規定,教育部等六部委出臺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可以說政策支持力度之大是空前的,關鍵是如何落實到位。

(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

早在1994年《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中就指出:在培養基礎學科人才的同時,要重視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急需的高層次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但長期以來,我國本科高等教育沒有按照社會人才類型進行分類培養,致使高校辦學特色不明顯,人才培養同質化。1999年高等教育大規模擴招以來,隨著畢業生的大幅度增加,高校畢業生結構性就業問題日益凸顯,勞動力市場出現就業難和招工難的困境。因此,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建立高等學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要求高等學校要多樣化、特色化辦學,大量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人才。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門《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有條件、有意愿的試點高校率先探索應用型(含應用技術大學、學院)。充分發揮試點高校的示范引領作用,激發高校轉型內生動力和活力,帶動更多地方高校加快轉型步伐,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各省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實施意見》中指出:到2017年,全省地方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占比達到70%左右,應用型人才年培養規模達到12萬人左右。四川省力爭到2020年,全省建成15所普通本科轉型發展示范院校、200個應用型示范專業、400門應用型示范課程,實現校企合作的應用型專業在轉型高校中達到70%以上,應用型專業在校生占所在院校在校生的比例不低于80%,應用型專業實現校企簽訂實質性合作協議覆蓋率達到100%。浙江省41所普通本科院校(含獨立學院)率先試點,到2020年應用型專業占所在院校專業數的70%以上,在應用型專業就讀的學生占所在院校在校生的80%以上,前8位應用型專業就讀學生占所在學校在校生的30%以上。湖北轉型發展試點本科高校達18所,約占省屬本科高校總數的三成,轉型高校的試點專業校企合作覆蓋率達到85%以上,實踐性教學課時比例達到30%以上,“雙師型”教師逐步達到50%以上,2016年特色優勢專業在校生占在校生總規模比例不低于40%,試點高校來自中高職優秀畢業生的招生比例要逐步達到15%以上。

(二)中高職銜接

國內外實踐證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要加強不同層級教育的相互銜接,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搭建平臺,以應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中高職銜接是指按照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推動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系統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別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實施以來,2011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各地加大了中高職銜接的試點工作,積極探討多種形式的銜接制度。

1.“3+3”一體化貫通培養模式。“3+3”一體化貫通培養模式是指初中畢業生在中職學校學習3年后,部分或全部轉入合作的高職院校繼續深造3年,畢業后享受與3年制普通高職畢業生同等待遇的一種中高職銜接的高職教育培養模式。江蘇省規定:參加“3+3”聯合分段培養的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是省級示范校;南京市政府規定,到2020年60%的中職校學生升入高職院校就讀,其中10%的學生接受應用型公辦本科教育。

2.“3+4”一體化貫通培養模式。中職學習三年后,經考核測試進入對應的本科學校學習4年。7年學習期間,由參與試點的本科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統籌建立文化基礎、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課程銜接貫通的教學體系,進而系統培養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的一種分段培養模式。對于參與試點的中等職業學校,一些省還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如,江蘇省規定參加“3+4”培養的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是國家級示范校。

3.“2+3+2”、“3+2+2”七年一貫制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是把中職、高職與本科貫通聯合培養的模式。“2+3+2”聯合培養模式,前2年學習高中階段課程,之后3年學習高職院校課程,最后兩年到國外本科應用技術學院或國內本科高校學習,學生最后可以獲得國外或者國內的本科文憑。“3+2+2”聯合培養模式,前3年在中等職業學校接受基礎文化課和專業基礎課程教育,中間兩年在高職院校接受兩年高等職業教育,后2年接受本科專業教育。上述兩種模式實際上是五年制專科高職與本科銜接模式的兩種特殊形式。這種模式是由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校等院校探索出來的模式。

4.專科高職與本科一體化貫通培養。“3+2”專接本人才培養模式是指經過3年高職階段學習,具備中高級技能證書的優秀高職畢業生,再到本科高校學習2年,按專業單獨編班、進行2年的本科基礎知識、職業技能的提升,培養本科層次應用技術人才的一種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最早是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通過“3+2”培養“本科+技師”職教師資的一種培養模式。2009年在廣東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選取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裝潢設計與工藝教育四個專業,率先在國內開展高職起點“3+2”專接本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培養中職學校急需的、教學實踐能力突出的擁有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專業師資[3]。

(三)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

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建立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的體制機制。目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溝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建立第三級補充教育。近些年來,一些職業學校建立了《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中的第三級補充教育機制。對于有就業愿望的高中畢業生,在中等職業學校接受一年職業教育去勞動力市場就業;對于有升入應用技術型高校愿望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和普通高中生,開展對口升學準備教育,初步形成了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中的第三級補充教育機制,促進有升學愿望和就業愿望的學生實現他們的夢想。今后普通高中也要建立起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升入普通本科高校就讀的補充機制。

2.建立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雙向溝通的橋梁。近些年來,一些普通高中學生,為了更好地選擇專業,實現上大學的夢想,在完成高中二年的學習任務后轉學到中等職業學校,參加對口升學考試。此外,還有普通高等學校招收職業院校畢業生、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聯合培養高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等,初步形成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溝通的機制,但總的來看,職普教育溝通是單向的。目前,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各地陸續推出高考改革方案,多地文理不分科,實行“3+3”模式,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雙向溝通創造了條件,普通學校和職業院校可以開展文化課程和學分互認,為職普融通,建立綜合高中提供了可能,學習者可以通過考試在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之間轉學、升學。

(四)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溝通

1.職業輔導教育。就業事關國計民生,各級各類教育都要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和職業指導。為此,普通高校要為在校生和未能升學的畢業生提供形式多樣的職業指導教育。普通中小學要開設勞技課,讓學生樹立勞動觀念;普通高中要開設有關職業教育方面的課程內容,為學生有效選擇大學專業提供幫助。

2.職業繼續教育。職業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學歷層次的提高和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各類職業院校要按照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并重思想,在開展學歷教育的同時,承擔起繼續教育的責任主體,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為勞動者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企事業單位,尤其是規模以上企業要逐步建立健全機構和人員,廣泛開展職工教育,為在崗人員建立起制度化的崗位培訓體系。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積極發展社會培訓機構,使其成為職業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培訓機構要面向市場需求,依法自主地開展職業培訓,提供入職培訓、在崗提高、轉崗培訓和職業資格證書培訓,也要積極主動承接政府委托的職業培訓任務。

(五)構建多元辦學主體和完善多種教育形式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僅有健全的層次結構,相互銜接與溝通的機制,還要建立多元化的辦學主體,開展多種類型的教育形式,才能增強體系的活力。

1.政府辦學、企業辦學和社會辦學。中國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導,導致企業辦學弱化。近年來,國家充分認識到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把企業也作為重要的辦學主體。對民辦教育,國家不僅出臺了《民辦教育促進法》,為民辦教育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而且努力構建與公辦職業院校同樣的制度環境。總之,通過改革創新,中國職業教育努力構建政府、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共同發揮辦學主體作用,公辦和民辦職業院校共同發展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

2.全日制職業教育與非全日制職業教育。隨著學齡人口的減少,中高等職業院校學歷教育人數下降在所難免。同時,產業轉型升級迫切要求提高勞動者職業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職業院校必須轉變辦學理念,樹立終身教育理念,拓展生存空間,增加非全日制職業教育的比重,構建工學交替、雙元制、學徒制、半工半讀、遠程教育等各種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滿足勞動者多樣化的需求。

3.學歷職業教育與非學歷職業教育。隨著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新增勞動力的學歷得到了普及,人們對學歷教育的需求降低,這也是近幾年成人高校招生人數越來越少的重要原因。但我國大量在崗職工文化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普遍較低,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我國將大規模出現“機器換人”,這些低技能一線工人將會出現結構性失業,這要求職業教育進一步回歸本位,提高轉崗和在崗人員的技術技能水平。因此,職業院校在開展學歷職業教育的同時,必須大力開展非學歷職業教育,滿足行業、企業和社區的多樣化需求。

參考文獻:

[1]楊明.應試與素質——中國中等教育60年[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81.

[2]孫誠,等.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2012[J].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7-8.

[3]孟慶國,曹曄.中國特色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與模式研究[J].職教論壇,2016.13.

責任編輯 肖稱萍

猜你喜歡
體系
TODGA-TBP-OK體系對Sr、Ba、Eu的萃取/反萃行為研究
“三個體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堅戰
杭州(2020年23期)2021-01-11 00:54:42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探索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創新應用
中國外匯(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14
常熟:構建新型分級診療體系
中國衛生(2015年12期)2015-11-10 05:13:40
如何建立長期有效的培訓體系
現代企業(2015年1期)2015-02-28 18:43:18
E-MA-GMA改善PC/PBT共混體系相容性的研究
汽車零部件(2014年5期)2014-11-11 12:24:28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加強立法工作 完善治理體系
浙江人大(2014年1期)2014-03-20 16:19:53
日本終身學習體系構建的保障及其啟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毛片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a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性| 色婷婷成人网|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欧美www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日韩黄色在线|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国产一级裸网站|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国产青青草视频|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狠狠v日韩v欧美v| 欧美精品xx|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日韩精品毛片|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亚洲91精品视频|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swag|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97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com|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福利一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毛片| 国产成人91精品|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在线伊人| 免费一级毛片| 欧美a在线看|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婷婷色在线视频|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国产精品v欧美| 精品欧美视频| 日韩欧美网址| 人妻21p大胆|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五月天综合婷婷| 99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免费三区| 亚洲性影院|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在线毛片网站|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免费成人|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