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進
【摘要】水利設施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水利設施建設的好與壞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目前,我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存在諸多問題,能夠使用的水資源嚴重不足,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無法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調配。PPP模式是解決我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問題的必要手段,能夠有效緩解我國地方政府投資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
【關鍵詞】PPP模式 農村水利設施 融資研究
PPP模式是一系列項目融資模式的總稱,其中包括BOT、TOT等多種融資模式,在國內外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融資問題一直都是我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PPP模式的使用能夠有效的緩解農村水利設施的融資問題,提升政府對水利設施的管理效率,充分的發揮出政府的基本職能,從而實現風險轉移、規避風險的目標。
一、我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投資不足
我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投資來源只要是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改革開放以前,我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投資主要來源于中央,而農民付出勞動力,地方政府負責相關配套設施的投資。這種投資方式比較單一,政府的資金投入比較不穩定,并且沒有系統的對投資渠道進行規劃,地方政府的雖然也投入了一部分資金,但是依然不足以支持農村水利設施更加完善的建設。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和地方政府在農村水利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逐漸增加,但是,從國家財政總支出的角度來看,依然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整體支出水平,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額在農業固定資產投資額中占據的份額比較小,經常會呈現出不穩定的波動狀態,不僅會影響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穩定性與持續性,還會影響施工企業的工程效益,造成施工企業的經濟損失。
由此可見,我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投資方面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總體發展水平比較低,不利于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發展。近幾年來,我國農業技術水平有所提升,有效灌溉面積呈上升的趨勢,但是有效灌溉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比例卻一直在下降。也就是說,目前我國農田水利灌溉能力還比較弱,水利設施建設方面還不是非常完善,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1]。
(二)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單一
目前,我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分別是財政資金、銀行信貸資金、村集體資金、農民個人資金、社會投資。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在農業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并且具有公益性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實施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時候,單憑市場是無法滿足項目投資的需求,還需要政府的支持。雖然財政資金在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投資中的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政府提供的財政資金不足以支持農村水利設施的建設,還需要借助鄉村集體組織的幫助,確保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正常運行。
但是,畢竟鄉村集體組織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保證農村水利設施的建設會給他們增加很大的經濟負擔,最終還是會造成無法承擔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情況,所以,還需要銀行和社會的支持。銀行雖然能為農村水利設施建設提供一定的資金保障,但是也需要為自身的經濟效益考慮,如果無法保證經濟性和安全性,銀行也不會為農村水利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上的支持[2]。
二、PPP模式的基本概述
PPP模式是一系列項目融資模式的總稱,其中包括BOT、TOT等多種融資模式,在國內外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具有共享投資收益、分擔投資風險、承擔社會責任的基本特征。基于PPP模式融資活動的主體是項目本身,通過該項目的正常運行和政府的扶持來償還貸款。使用PPP模式進行融資,能夠讓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到項目中歸來,不僅能夠讓民間資本直接參與到項目設計、項目施工、項目建設的各個階段,還能夠盡可能的降低融資風險,提升項目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對項目的規劃與控制。另外,在開展PPP模式的時候,國家政府應該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和激勵制度去促進項目的建設,在保證民間資本經濟效益的前提下,提升他們對項目的參與性,從而幫助政府解決財政支出方面的問題[3]。
三、農村水利設施建設使用PPP模式的重要意義
(一)PPP模式能夠減輕政府在財政上的壓力
使用PPP模式開展農村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對于減輕政府財政壓力、提升公共物品的供給有著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國家在公共物品上的財政支出越來越多,已經超過了國家政府能夠承受的范圍,為了改善這種現狀,推動國家經濟建設的穩定發展,引入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項目是非常必要的。在農村水利設施建設過程中,引入民間資本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新的資金來源,能夠有效的緩解政府在財政支出上的壓力,幫助政府度過難關。既能夠節省政府在農村水利設施建設過程中的支出,還能夠促進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發展。
(二)PPP模式能夠提升項目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
政府對公共事業的壟斷經營降低了公共事業領域的競爭壓力,同時也增加了政府在財政上的壓力。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公共事業的發展,還會損害到公眾的利益。將PPP模式使用在農村水利設施建設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提升項目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盡可能的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到農村水利設施的建設當中,滿足農村居民對水利設施的需求,在提高項目運營效率的同時,為農村居民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服務[4],對于提升農村居民的經濟水平和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四、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在開展農村水利設施融資的過程中,使用PPP模式還是非常必要的,就能夠適應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需求,還能夠緩解我國政府財政上的壓力,盡可能的彌補我國在農村水利設施建設項目投資上的不足,進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和經營能力。
參考文獻:
[1]徐翔.基于PPP模式的農村水利設施融資研究——以云南省農村水利設施供給為例[D].云南財經大學,2012.
[2]甘琳.PPP模式在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11.
[3]劉全芝.遼寧省農村水利設施投融資效率及PPP應用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3.
[4]李虹,項玉嬌.我國農村水利項目融資方案探析——基于PPP模式的思考[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35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