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彥+孔慶鑫



【摘要】近年來,MOOC平臺飛速發展。在財經類院校中多數課程都是應用性很強的課程,且更新換代的速度較快。MOOC平臺具有課源廣、師資強、課程與時俱進等特點,可以為財經類院校的學生提供合適的課程對接。本論文提出了性別、年級、感知可用性、感知易用性、環境影響、個人偏好、個人精力共7個影響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的因素,采用線上問卷的方式(調研對象為財經類院校的200名學生),并使用SPSS軟件進行信度驗證、數據擬合、假設檢驗,通過研究得出結論。這些結論可以為MOOC平臺在財經類院校的推廣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經類院校 MOOC平臺 接受度
一、引言
在國外,MOOC平臺于美國成長最為迅速,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課程供應商齊頭并進。在國內,清華大學等高校也紛紛與國際知名慕課平臺合作,并自主研發了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好大學在線等MOOC平臺。在國內,葉冬連、萬昆、黃瑛曾進行過師范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接受度的影響因素研究,認為影響接受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平臺功能、課程設計、教師能力、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等因素[1]。張長海、焦建利也進行過普通高校大學生對MOOC平臺接受度的影響因素研究,認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均與大學生就MOOC平臺的接受度高度相關[2]。除此之外,國內多以MOOC平臺的影響分析、教學沖擊、技術支持等方面作為研究對象。[3]
財經類院校的代表課程如會計學、統計學都是應用性很強的課程,且在實際操作中,方法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在學校內,實操課可能只占很少的課時,部分學生不能完全理解就已結束授課,而在MOOC平臺上卻可以反復學習。同時,MOOC平臺具有課源量大、匯集名師、與時俱進等特點,可以為財經類院校的學生提供合適的課程對接。因此,本論文著重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進行研究,提出可能的影響因素、構建影響度模型并加以檢驗,根據所得結果,剔除不正確的假設,從而得出真正影響學生接受度的影響因素,為MOOC平臺在財經類院校的推廣和發展提出合理改進意見。
在CNKI內以“慕課”、“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或“MOOC”為關鍵詞進行主題檢索,(截止至2016年11月6日)可以得出國內對MOOC平臺的研究隨時間發展的演變情況。
如圖所示,2012-2013年間MOOC在國內處于萌芽階段,并未獲得太多關注。
由2014年開始,每年發文量穩步攀升,且研究方向從僅對MOOC的介紹、教學研究,到教學分析和一些冷思考的出現。
如今,MOOC在中國的發展已進入繁榮階段,越來越多的學者撰文研究MOOC。
二、TAM模型的引入與構建
(一)模型的引入
1989年,Davis在理性行為模型理論發展的前提中最早建立起來技術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在理性行為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的基礎上被提出,簡潔地解釋信息系統的接受程度。[4]
本文主要的研究對象是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及影響因素。而學生與MOOC平臺的關系接近于計算機使用者與信息系統的相互關系,換句話說,財經類院校的學生接受MOOC平臺技術相似于計算機使用者接受信息系統。因此,本文將借鑒技術接受模型(TAM)并將其進行完善。
(二)影響因素的確定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閱讀和理解,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影響因素。
第一部分:受訪者的性別、年級。
第二部分:感知可用性、感知易用性、環境影響、個人偏好、個人精力。
感知可用性是指消費者認為某技術可用,可改善生活;感知易用性指新技術的接受容易程度[5][6];環境影響是公眾看法,社會效應;個人偏好與個人因素有關;個人精力是指社團、學生會等課余活動會對學生業余時間有占用。
第一部分中,每個影響因素均設置一個基本信息問題。
第二部分中,由于問卷的問題形式、遣詞造句、答卷者本身的心里因素都會對問卷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故問卷存在不可靠性。因此,每個因素將設置兩個相似的問題以提升精準度。
(三)假設的提出
綜合生活經驗和前人的研究數據,初步提出以下假設:
H1: 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較大,以0-5為可能區間,均值接近4
H2: 性別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有顯著影響
H3: 年級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有顯著影響
H4: 感知可用性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有顯著影響
H5: 感知易用性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有顯著影響
H6: 環境影響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有顯著影響
H7: 性別對個人偏好有顯著影響
H8: 個人偏好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有顯著影響
H9: 年級對個人精力有顯著影響
H10:個人精力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有顯著影響
(四)模型的初步框架
三、數據分析
通過對描述性數據的分析和信度和效度分析,內在信度系數均>0.7,可以認為可信。通過影響因素檢驗和分析,對假設的驗證和修正。通過以上數據的擬合結果,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出現感嘆號的地方是需要修正的部分)
(該框架中第一個+/-號表示具有是否具有顯著影響,第二個+/-號表示影響的正反)
H1: 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較大,以0-5為可能區間,均值接近4
H2: 性別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無!顯著影響
H3: 年級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無!顯著影響
H4: 感知可用性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有正向!顯著影響
H5: 感知易用性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無!顯著影響
H6: 環境影響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有顯著正向!影響
H7: 性別對個人偏好無!顯著影響
H8: 個人偏好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度無!顯著影響
H9: 年級對個人精力無!顯著影響
H10:個人精力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接受有顯著正向!影響
2.修正后的模型
(同上文,為了方便理解,該框架中第一個+/-號表示具有是否具有顯著影響,第二個+/-號表示影響的正反方向,在修正后的模型中,一些因素因為影響程度不顯著而被刪除。)
四、對研究結果的討論
在以上部分中,我們對影響財經接受度的影響因素提出了多個假設,并通過問卷調研,數據擬合,剔除掉了性別等不顯著的影響因素。我們對修正后的模型進行討論。
在MOOC平臺在財經類院校學生的推廣過程中,應注意:
1.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的普遍接受度還是很高的。
2.財經類院校學生是否接受MOOC平臺這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性別、年級無關。
同時,性別不顯著影響個人偏好,年級不顯著影響個人精力。
因此,性別和年齡對學生最終的接受度既無直接影響,也不通過個人精力間接影響。
3.感知可用性、環境因素、個人精力顯著影響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接受度。
因此,MOOC平臺在向財經類院校學生進行推廣的時候,應該適當增加優化服務所造成的支出,精簡學習環節;同時適當增加廣告宣傳的支出,如微信平臺宣傳推廣,還可以學習京東“投其所好”的網絡營銷方式,在權威學習論壇上進行宣傳。[8]
4.感知易用性、個人偏好不顯著影響財經類院校學生對MOOC平臺接受度。
因此,MOOC平臺需要把發展重心更多地放在完善自身服務等方面,而非一味迎合學生需求。 同時,在實際推廣過程中可以適當減少為了優化界面、降低其使用難度所造成的支出。
綜上,本文初步建立了財經類院校的學生對MOOC的接受度模型,并以200名覆蓋各個年級的財經類院校學生作為調研對象,進行信息收集、假設檢驗、數據擬合,并最終得出結論。可以為MOOC平臺以后的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葉冬連,萬昆,黃瑛. 地方師范院校學生MOOC接受度的影響因素研究[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6,03:59-64.
[2]張長海,焦建利. 地方高校大學生慕課接受度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06:64-68+91.
[3]閻秋娟. 國內慕課(MOOCs)研究進展[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01:19-24.
[4]吳威. 基于TAM模型的消費者移動網絡購物行為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13:61-62.
[5]郭紅麗,王晶. 基于TAM模型的B2C客戶體驗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9:184-188+196.
[6]柳明,劉振前. 英語詞匯量測試卷的編制及其信度與效度檢驗[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01:79-85.
[7]基于大數據的京東商城廣告傳播策略分析[D].河北大學,2015.
基金項目: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項目編碼:TJGLWT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