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萬源
【摘要】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農商行進行了積極的轉型。農商行的轉型,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章就商務轉型下的農商行的人力資源管理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農商行 人力資源 商務轉型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金融互聯網及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銀行業面臨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積極轉型,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正成為商業銀行的必然選擇,只有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現代金融服務企業,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轉變服務意識,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不斷增強差異化競爭能力,不斷提升服務客戶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發揮自身優勢,創建特色化的團隊,提高全員的積極性,創建良好的企業文化,才能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才能實現銀行的長期穩健可持續發展。
一、銀行人力資源的優勢和局限性分析
1、優勢 有些農商銀行本地金融機構,區域優勢明顯,遍布城鄉,特別是農區網點,客戶群體穩定,很容易走進客戶,了解客戶的需求,拉近與客戶的距離,得到廣大顧客的認可,提高客戶的認同感與忠誠度,便于留住存量客戶,發展潛力客戶。
2、局限性 農商銀行人員結構不合理,老齡化現象嚴重,對于新業務的開展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偏遠的網點,主要以年齡偏大的老員工為主,傳統服務意識強,短時間內難以轉變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新業務難以快速推廣。效益稍微弱一點的網點績效分配少,員工積極性不高,打造專業化的特色團隊有一定的難度,合理配置人員結構,提高全員積極性,已經成為提高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二、商務轉型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思考
1、轉變服務理念,推行全員全面營銷
隨著“以業務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不斷轉變,傳統坐等客戶上門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化的發展需求,只有轉變服務理念,提升服務水平,用現代化商業銀行的高標準要求自己,才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銀行要充分發揮網點遍布城鄉的優勢,主動了解顧客的需求,進商圈,入社區,到學校,把銀行的特色優勢產品帶給廣大群體,想客戶之所想,真真切切為顧客帶來實效,為廣大客戶提供高效、準確的服務,才能得到客戶的認可,提高客戶的忠誠度,留住客戶。
2、加強業務培訓,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隨著網絡化金融的突飛猛進,金融技術和產品的不斷創新,要求銀行不斷加強員工業務知識培訓,通過現場培訓和遠程視頻的學習,及時向員工傳達新的業務知識,不斷提高整體業務水平。隨著廣大顧客群體需求的多元化,準確、高效的金融服務已經成為銀行的一項核心競爭力,由于銀行年齡層次差異大,老員工對信息化的接受能力有限,要加強該層次員工的培訓,對于不能組織全體員工現場培訓的,每個營業網點挑選一名或者數名業務能力強的員工參加,其他員工可以通過PPT資料,室內電腦遠程視頻的方式進行業務的培訓,彌補業務培訓片面化。大家還可以相互討論,共同學習新業務,不斷進步,提升全員綜合服務水平。
3、合理配置結構,打造特色優秀團隊
由于農商銀行年齡層次差異大,年齡偏大的員工占比高,這就使得合理配置工作人員機構尤為重要,不僅男女比例搭配要和諧,年齡層次更要根據各網點實際情況及銀行業務發展需求進行配置。銀行大部分網點主要集中服務城鄉,特別是農區網點業務繁忙,加上人員年齡偏大,對新業務知識接受能力有限,無法適應現代化商業銀行要求,這就要就對每一個網點至少配備一名年輕員工,平時可以多承擔新業務的培訓,年輕員工特別是對電子銀行、手機銀行等新型網絡化金融接受能力強,可以彌補網點業務水平的不足,同時每一個營業網點要有一到兩名一直在該網點工作的老員工,這有利于對以前業務的延續,防止因業務交接帶來的空缺。員工年齡層次的合理配置對特色團隊的打造起著關鍵的作用,大家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人緣、地緣的優勢,延續傳統文化,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打造一支專業化特色團隊。
4、提高全員積極性,創建良好企業文化
銀行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只有每一位員工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充分調動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才能不斷推動業務的發展。首先,要給員工充分的發展空間,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知識競賽、體育比賽、業務技能競賽等充分發揮員工的優勢,為后續選拔人才提供參考;其次加強績效分配,提高員工收入,通過與員工業務量考核計價、電子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相關的業務進行合理計價,充分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充分提高員工積極性;再次創建輕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多關愛員工,增強全員的歸屬感,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
商務轉型既是本行的當務之急,又關乎長遠發展,是新時期銀行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未來銀行的發展關鍵在人才,只有不斷加強對全員的管理與培養,不斷提升員工的綜合業務能力和金融服務水平,才能提升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為商務轉型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熊莉娟. 農商行人力資源管理的“結”與“解”[J]. 中國農村金融,2013,(07):48-49.
[2]劉錫良,劉利紅,劉海二. 農信社股份制改革績效評價:農商行案例分析[J]. 財經科學,2013,(08):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