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娥 杜合英 馬 君 馮艷青 梁金秀
(收稿日期:2016-11-02)
持續質量改進在手術器械供應及時性與準確性的效果評價
蔡麗娥 杜合英 馬 君 馮艷青 梁金秀
目的 探討持續質量改進在手術器械供應及時性與準確性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實施質量改進前后分別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運用重組人力,錯開使用6臺高壓滅菌爐,實施應急流程等持續質量改進方法。對照組按原有人力資源上下班,無彈性排班,高壓滅菌爐裝載完成后使用。評價質量改進前后,急用器械供應的及時性與準確性。結果 急用器械從回收到等離子滅菌完畢耗時實驗組(82.63±10.56)min,對照組(101.23±15.15)min,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67,P<0.01)。急用器械從回收到高壓滅菌完畢耗時實驗組(116.07±7.60)min,對照組(136.03±12.13)min,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64,P<0.01)。實驗組合格率為97.8%,對照組為91.1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1,P<0.05)。結論 運用持續質量改進,能提高手術器械供應及時性與準確性。
持續質量改進;手術器械供應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surgical instruments supply
隨著管理模式的不斷改善,手術器械的集中式管理已逐漸應用到醫院管理中。實行集中管理使員工能從事自己擅長的工作,規范清洗流程及保養,延長器械的使用壽命,降低醫院感染率[1]。但由于我院手術量大,復雜手術多,精密器械昂貴,器械周轉量少,器械需在當天多次重復清洗、滅菌后使用,由于器械處理流程復雜,供應的及時性與準確性管理難度大,我科通過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方法,提高了器械準備的及時性與準確性。
1.1 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共有內、外、婦科等共106個科室,開放床位 3523張,日均手術量約200臺。目前,消毒供應中心(CSSD)配備護士29人,平均年齡(39.23±4.48) 歲;學歷:碩士2人,本科 11人,大專 8人,中專8人;職稱:高級2人,中級 15人,初級12人。技術工人 15人。
1.2 方法
選用2015年3月~8月應急手術器械為對照組,2015年9月~2016年2月應急手術器械為實驗組。實驗組在原基礎上重組人力資源,制定并實施應急流程,調整上下班時間,實行組長協調與首次接物負責制,錯開使用6臺高壓滅菌爐等持續質量改進方法。對照組按原有人力資源上下班,無彈性排班,高壓滅菌爐裝載完成后使用。根據急用器械處理記錄本,對處理時間進行等距離抽樣,抽取改進前后樣本各30次。根據質量記錄本與電話反饋,評價器械準備情況,包括器械性能、數量、清洗質量等。
1.3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器械從回收到等離子滅菌完畢耗時的比較
低溫等離子滅菌第一爐結束時間從9:50提前到8:25。應急滅菌等待時間:從時間不等到10min內。急用器械從回收到等離子滅菌完畢耗時,實驗組為60 min到95 min (82.63 ± 10.56 min),對照組為75 min到125 min(101.23 ± 15.15 min),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 6.67, P < 0.01)。
2.2 兩組器械從回收到高壓滅菌完畢耗時的比較
實驗組高壓滅菌第一爐結束時間從10:50提前到9:25。急用器械從回收到高壓滅菌完畢耗時,實驗組為100min到135min(116.07±7.60 min),對照組為125min到160min(136.03±12.13 min),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64,P<0.01)。
2.3 兩組器械準備合格率的比較
器械準備的合格率包括器械性能良好,數量正確,清洗質量合格。實驗組合格率為97.8%,對照組合格率為91.1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1,P<0.05)。
3.1 建立綠色通道,滿足手術急需
據文獻報道[2],根據高風險器械分級,A 級、B 級、C 級建立三種手術器械應急程序,確保手術器械循環使用中的及時供應。我科修訂了“急用物品的綠色通道”處理流程,每天固定處理應急器械人員,處理原則為首接負責制。手術結束,(1)洗手護士與CSSD回收人員交接急用物品名稱、數量、性能、手術間號、急用物品使用的具體時間等,并記錄于急用物品交接記錄本。(2)去污區設立專用電話,手術室護士與CSSD去污區再次進行交接。(3)CSSD回收人員在急用器械籃筐上放置“紅色急用物品標識牌”,將急用物品及交接本迅速送CSSD。急用手術器械從回收、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各環節做好交接班,并記錄,以最快速度完成各流程,滅菌后由消毒員下送手術室并電話告知儀器班護士。規范急診植入物的監測管理:與手術室護士長、儀器班護士溝通,急診植入物由手術室復印一份《急診手術通知單》交予CSSD,CSSD根據手術通知單,以最快速度對急診植入物進行滅菌、監測、登記和發放,杜絕非急診手術植入物提前放行的現象。
3.2 合理使用資源,縮短器械供應時間
(1)動態調整崗位人員,調整清洗、包裝、消毒員上下班時間,上班時間由原來8AM提前到7AM,下班時間由原來9PM延長到11PM。第一爐滅菌結束時間由原來10:50提前至9:25,滿足手術室與臨床科室的需要。(2)共有6臺滅菌爐,并人為錯開壓力蒸汽滅菌器的開爐時間,使每臺爐的開爐時間相隔10min,保證急用器械在最短的等待時間能夠滅菌。(3)每季度現場抽查手術器械應急情況,從應急抽查過程、優點、存在問題與整改措施進行分析,人員的應急意識提高。低溫物品從回收到滅菌完畢需要的時間,由原來(101.23±15.15)min縮短到(82.63±10.56)min,改進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高壓物品從回收到滅菌完畢需要的時間,由原來(136.03±12.13) min縮短到(116.07±7.60)min,改進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4)修訂院內應急資源共享應急流程:我科有2臺低溫等離子滅菌器,如發生故障,啟動院內應急資源共享,應急物品送院內的其它2臺滅菌爐進行滅菌。(5)建立了手術器械回收、清洗、包裝與滅菌供應的微信群交流,對存在問題及時提醒與分享,通過交流能及時了解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做到彈性排班,節省人力資源,提高工作質量。
3.3 提高器械準備的準確性,確保應急效果
通過規范化培訓,能提高臨床的服務與應急能力,改進工作質量[3]。隨著集中管理模式在CSSD的開展,大量精密、復雜、昂貴的手術器械進入CSSD處理;設立和培養 CSSD ??剖中g器械管理護士,達到工作質量的全程管理,促進消毒供應護理專業的發展[4, 5]。此外,新技術的開展、新設備和儀器的不斷使用,如腦科精密器械、機器人手術器械等的應用,價格昂貴,我院手術量大,每天約200臺,復雜手術多,精密器械昂貴周轉量少,器械需在當天多次重復清洗、滅菌后使用,器械處理流程復雜,對CSSD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因業務擴展,2014年6月后調入護士共13名,3年以下本專業工作年限占42%,對CSSD工作管理與人員業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通過每周1~2次的業務查房和每月1次的業務授課,由清洗、包裝、滅菌、發放四個專業小組負責。廠家工程師在新器械、設備使用前,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每月由手術室護士長或護理組長對??瀑F重精密器械的結構、安裝、拆卸,使用前的有效性進行培訓。專業組負責人到手術間觀摩手術,熟悉手術器械的使用。采用上述措施后,器械準備的合格率由原來的91.1%提高至97.8%,改進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器械性能良好,數量正確,清洗質量合格。
1 卻日.CSSD集中管理手術內鏡器械效果評價[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7):687~688.
2 張青,張宇,高海燕,等.新形勢下醫院消毒供應中心集中管理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4):401~403.
3 胡柳,周新華,付瑩,等.消毒供應中心院級資格認證的培訓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12):883~884.
4 王曉春,李麗華,姚洪娟.消毒供應中心集中管理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4):3472~3473.
5 王士秀.外來手術器械的清潔滅菌與管理[J].臨床護理雜志,2009,8(4):55~56.
(收稿日期:2016-11-02)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2.029
510080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廣州
蔡麗娥,女,大專,主管護師
R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