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清意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之后新興的教學課程,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教師開始追求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如果他們不主動學習就很難掌握相應的知識。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需要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一、教師可以創設綜合實踐活動情景境,然后提問學生
綜合實踐活動是真實具體的活動,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時可以給學生預先構建一個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了解實踐過程中需要注重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實踐。比如,筆者組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綜合實踐活動時,就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動物離開家園的動畫,讓學生觀看視頻并思考視頻所想要展示的內容。通過觀看視頻,學生都理解了視頻講解的是動物離開自己家園的故事。視頻看完之后,筆者就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動物會離開自己久住的家園?想象一下,你住了很久的房子你會舍得離開嗎?通過問題引導,筆者成功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理解了動物離開家園的實質——環境污染。通過提問,筆者成功構建了環境污染的教學情境,在學習的時候許多學生已經產生疑問,他們不明白為什么會產生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為什么會導致動物離開自己的家園。實踐證明,筆者的教學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了很好的培養,他們在被筆者提問之后思考了許多問題,并且在課堂上大膽地提出來與其他同學分享,整個課堂學習的氛圍非常濃厚。筆者也趁此機會將環境保護的理念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注重保護環境,提高生活的質量。
二、分化研究主題,從小主題開始實踐,引導培養學生的 問題意識
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可以將實踐活動的主題分化,將一個大的主題分化為幾個小的主題,然后引導學生學習一個個小的主題,通過學習的小的主題來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可以思考更多的問題。以“環境保護”為例,教師可以將環境保護分為環境污染原因、環境保護手段、環境保護的意義等小的話題,以此類推,再將環境污染原因分化為其他更小的話題,通過小話題來使問題更加具體化,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靈感,使學生在短暫的時間內提出具體的問題。比如說,筆者在給學生講解“環境污染原因”的時候,將這個專題進行分化,專門給學生講解了“碳”排放的影響。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道計算題,讓學生根據給出的條件計算“碳”排放量。實踐證明,筆者用計算題來指引學生思考,學生在計算之后產生很深的疑問,他們不明白為什么碳排放量會如此的多。經過筆者的指引,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了很好的培養,碳排放的專題就已經很好地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探索碳排放對環境污染造成的影響。通過思考,學生成功總結了減少碳排放量的方法,比如說家庭可以減少排放碳,通過采用節能環保的手段來減少碳的排放;而在公共領域,我們可以倡導大家減少自駕,減少汽車的尾氣排放,通過采取這些有效地措施來使環境污染得到減輕甚至解決。
三、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團隊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新課程改革之后,學生的學習就不再是一個人的學習,他們需要融入團隊學習,通過團隊良好的學習氣氛來帶動自己思考,提升他們自身的思考能力。筆者覺得對學生來說,團隊學習是非常好的問題激發模式,學生的思維方式都有各自的特點,當他們一起學習時學生的思維會產生激烈的碰撞,這種碰撞會使學生的思維產生火花,讓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比如在開展“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筆者就組織學生以3~4人的團隊進行小組實踐,讓學生去街道進行義務勞動,通過義務勞動來幫助街道的居民。筆者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之后就讓學生自主安排自己的任務,實踐證明,學生表現得非常積極。在任務分配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積極闡述自己的看法,在他們提出問題的時候,思維產生激烈的碰撞,問題越來越多,問題意識得到了很好的培養。經過激烈討論之后,學生制訂了完成實踐活動的計劃,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其中,整個教學計劃取得了成功。
綜上所述,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有著促進作用,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實踐證明,在21世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問題意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發現事物的本質,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的關鍵,從而使學生在短暫的時間內得到快速提升。筆者覺得教師可以設置情境提問學生,可以分化實踐主題,讓學生具體思考每一個問題,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團隊實踐,促進學生思維的碰撞,通過采取這些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培養問題意識。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師范附屬小學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