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媛
【摘要】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寒冬逐步回春,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也乘著春風發展越來越好,最近幾年更是成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但是,快速發展也將之前隱藏的問題明顯暴露出來,例如融資困難,它會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因此,筆者從政策體制以及直接或者間接融資入手研究融資難問題,以期能夠更多的拓展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創新 融資渠道
在我國的各項市場主體中都有中小企業以其自身的發展特點獨樹一幟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尤其是在經濟體制改革中,中小企業的產品創新,產業結構創新恰恰是我國現在最需要的。但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固有印象以及經濟政策的滯后性使得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一)融資渠道單一
從目前公布的各項數據來看,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內源融資,一種是間接融資即由銀行給付的流動資金以及企業所需的固定資產更新,但是對于直接融資如信用貸款則很少,一方面是相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銀行更愿意貸款給國企或者大型企業。另一方面,我國商業銀行與國有銀行在資金和貸款方面的發展很不均衡,尤其是商業銀行,中小型的商業銀行的資金資源遠少于較大型的銀行,但是,一般只有中小型的銀行愿意將自己的貸款給中小型企業,資源分配的不平衡也是制約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因素,畢竟中小型銀行貸款能力有限。
(二)資金來源的大部分是自有資金
銀行貸款難度大,民間借貸隨著政策的越來越嚴格變得困難,與此相對比的是鄉鎮企業在負債上為擴大規模,以及更好地應對經濟放緩帶來的嚴冬而不斷上升。中小企業想要更進一步更新設備或者研究新技術都需要資金支持。數據來看,我國東、中、西部發展不平衡導致中小企業自有資金的多寡存在差異,東部地區相對富裕,也因此發展潛力的,抵抗經濟壓力的能力強。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于自籌資金或者企業留存的流動資金,不得不說是外部環境與企業內部思想制約的結果。
(三)銀行對中小企業放貸“謹慎”思想的制約
作為企業融資重要渠道,銀行貸款無疑是最安全和有保障的,但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銀行業普遍存在著過分的“謹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經濟壓力導致銀行更加需要重視自身壞賬比例,沒有國家對壞賬負責,自身責任壓力約束了銀行對中小企業放貸的比例。另一方面,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一般需要信用擔保,相對于國企或者大型企業,這種擔保的融資成本更高,也因此設定的貸款條件苛刻,很少企業可以成功申請到銀行的信用貸款。
二、造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存在與企業外部的經濟環境,銀行貸款“歧視”。還包括企業內部的各項因素。筆者將造成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分為以下幾類
(1)此類企業自身的缺陷,有學者認為,中小企業自身缺陷是導致其融資困難的根本原因。由于此類企業資產少、經營規模與種類有限,對抗風險的能力不足等等原因,導致中小企業的門類主要集中在高新科技領域,且企業更新換代迅速,也因此,銀行在審核該類企業的貸款信用時不得不將今后的企業破產風險包括其中,也因此設置的貸款條件嚴苛。但是嚴苛的條件也不知制約貸款困難的根本,再嚴苛也有達到的中小企業,究其根本在于企業自身管理不當,在進行貸款審核時,不完備的金融管理制度與管理結果不能滿足銀行的審核需求。
(2)銀行放貸業務缺陷。銀行尤其是商業銀行在對中小企業進行信用貸款方面,在原則上存在缺陷。傳統放貸業務工作者認為,銀行對大型企業放貸不僅可以獲得穩定的高息收益,還可以將該企業的銀行結算或者金融咨詢服務打包出售,以此來增加客戶群。但是,銀行忽視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潛力,過分的強調中小企業貸款必須抵押。中小企業受制于規模,主要集中在高新產業或者自主創業的群體中,研發周期長,銀行針對該類企業的短期銀行貸款不能滿足要求,且該類企業除了辦公地點很少有實際的企業資產,因此該類企業往往被銀行貸款拒之門外。
(3)擔保公司無效運行。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自身廠房、設備因為所處的地段以及設備小或者老舊等等原因,使得固定資產抵押很難獲得銀行的貸款審批,而高新技術的中小型企業重在技術類知識產權,其具有風險性,銀行亦不愿給予抵押貸款。此事擔保公司的作用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就變得很重要,但是,擔保公司本身運營原因,其資金回收差,導致破產迅速,因此,沒有很好的幫助中小企業申請銀行貸款。
三、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對策
對于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來說,不單單需要企業或者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改革,更加需要的政府的政策改變,從而大范圍影響中小企業融資風氣。一方面,健全企業征信體系,讓第三方權威機構參與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此類企業可以依賴該評級結果獲得銀行貸款。另一方面,加大對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扶持力度,敦促其放寬貸款條件。
(一)政府主導,完善企業征信建設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已經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在企業不斷提高自身信譽建設的同時嗎,需要政府立法,完善企業征信的各項措施,并對違反征信辦法的操作予以懲戒。各地政府也要在所轄區內對相應的高新企業進行幫扶,設置專項扶持基金,設立專項的小額信貸平臺,給中小企業融資創造一個寬松環境。
(二)加強融資創新,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我國目前的風險體系在應對經濟危機時能力不足,因此對于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基本是關閉的,很多企業利用民間資本拓寬自身融資在法院判決中多數被認定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因此,如何改革風險體系,使得中小企業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民間借貸,從而拓寬自己的融資渠道是目前行業所需考慮的問題。但有一點至關重要就是制度和操作的公開透明。
(三)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建設
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苛刻信用貸款要求,不僅僅在于銀行對該類企業的歧視,還在于中小企業自身在自身信用以及誠信做事上存在缺陷。在企業本身的制度建設上隨意辦公,導致管理漏洞多,企業經營風險相對于其他企業更大。也由此中小企業要加強自身內部控制以及管理建設,增強自身管理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苑慧玲,王向榮,劉新民.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新方式——項目融資[J].企業經濟,2012.
[2]張根水.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分析[J].商業時代,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