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小芳+李雪梅
【摘要】彝族刺繡歷史悠久,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但近年來此類傳統工藝普及與傳承漸趨沒落,淡化出人們的視線生活。現將彝族手工刺繡用于幼兒教育的發展,一方面能讓傳統工藝得到繼承與發展,另一方面讓幼兒身心得到全新的發展。本文對彝族手工刺繡教育于幼兒的創造力、審美能力、智慧潛能的開拓以及增強民族意識進行了探討,并增強了幼兒對民族藝術和民族文化的敏感性與認知性。
【關鍵詞】彝族刺繡 幼兒教育 課程 途徑。
刺繡活動是一項能夠全面促進幼兒身心發育,靈活幼兒思維創造的手工制作活動,我們將手工刺繡融入幼兒教育理念,創設優秀的刺繡文化與刺繡課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幼兒教育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與平臺。
一、幼兒的發展需求與特征
幼兒的全面發展是不會自然完成的,他們對自身以及周邊的人事和自然環境都懵懂無知。身體發展、行為養成、大腦發育、經驗與認識等成長路程都有待牽引與培養。學前幼兒的發展包括身體發展、知識和智力的增進、品德培養等。幼兒的大腦和心靈都如同一張白紙,我們需要幼兒教師給幼兒更豐富多彩的畫筆,能夠在白紙上描繪一幅美麗的藍圖。因此我們要注重幼兒生理與心理的發展過程,生理上的發展是指幼兒身體結構、形態上的發育以及各種運動機能的發展;心理發展包括了記憶、思維、想象、情感的發展。幼兒的發展有幾個特征:順序性:指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都有相對的次序。不平衡性:指幼兒身心各個方面呈現出不均衡的發展狀態。階段性:指幼兒在身心發展的連續性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會有某些共同的穩定的特點。個別差異性:指幼兒在具有整體共同特征的前提下,個體發展的表現形式、內容和水平等方面存在獨特處。抓住幼兒的發展特征與需求,要有更多創新的教育形式出現,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熱情。幼兒的認知活動依然依靠行動來進行,其思維特點是先做再想,不會想好了再做,在探究中獲得解決辦法進身心發展。如今,將彝族刺繡用于幼兒教育探究發展是最好不過的教學方法。
二、彝族手工刺繡的特征
彝族手工刺繡花樣繁多、色彩較為豐富鮮明,在主要三色系:紅、黃、黑的底色基礎上搭配其他顏色來繡出作品,艷壓眾群也不失端莊典雅。刺繡的成品還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對于其主色的運用和色彩搭配都會不同,根據年齡層的需求提供適合相應的手工刺繡作品。彝族手工刺繡的圖案大多數都是仿生藝術,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圖案仿生、意向仿生和形態仿生。刺繡的內容也大概也就分為具象性的山水人物、動植物,還有民族寓意吉祥如意的象征圖案,還有一些抽象性的幾何圖案,在自己大腦任意構圖刺繡在布料上,極具模仿又具自由。相對于羌繡與苗繡,彝族的刺繡圖案更具有創造性與可塑性,羌繡與苗繡的刺繡手法太過于復雜,不是從小就開始學習的話,中途你根本掌握不了。而彝族的刺繡手法有復雜的挑花刺繡花紋,鎖花,也有簡單易學的斜針、十字挑針、貼花。我們將彝族手工刺繡中最簡單的幾種刺繡手法用于幼兒教學過程中,一定能夠豐富幼兒的思維創造力,也能更好的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三、彝族手工刺繡與幼兒園課程結合的意義
(一)彝族手工刺繡有助于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彝族手工刺繡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在每種材料的性質和成品之中,都有著無限的塑造性,能夠很好的引導幼兒創造發展,真正發揮幼兒的思維能力。彝族手工刺繡課程的開展,在幼兒啟蒙教育中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形式,有利于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在刺繡手工活動教育中,我們運用的手工材料為安全的大圓頭針或者塑料針,便于幼兒手指握住,十字塑料網片等教學所需材料,都是以幼兒的安全為主。在進行刺繡教學時,我們不用著急講解繡好一個作品的每一個步驟,而是先讓他們認識材料,再給予幼兒想象思考的空間,再來想完成一個手工作品需要哪些步驟。為幼兒提供多種問題,便是給幼兒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有利于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后教給幼兒刺繡的基本方法,讓幼兒掌握一定的刺繡技能,積累一定的經驗,通過老師的啟發,讓幼兒自己去設計刺繡內容,構想一幅完整的刺繡,通過對刺繡手工的觀察、比較、分類等心理過程,操作完成各種手工刺繡圖案或主題畫,從而去接觸探索新的事物,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讓幼兒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觀點與形式之中,讓他們在不斷的了解問題,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以掌握的知識重新分類,不斷的推測與創新,從而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有利于他們創造個性和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形成,有利于發展幼兒的抽象邏輯性,很好的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二)彝族手工刺繡有助于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
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對彝族手工刺繡的工藝品欣賞等方式的教育活動,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的美好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教學過程可以是給幼兒講故事的形式介紹民間刺繡手工藝術之后,提起幼兒的好奇心,再教幼兒彝族手工刺繡的基本方法,等幼兒掌握好一定的技能,便可以讓幼兒更深一步的了解與欣賞刺繡手工作品。幼兒成長的階段是審美能力的基本形成及快速提升的敏感時間段。在刺繡手工活動課堂上,給幼兒欣賞大量的刺繡紋樣圖案,少數民族的刺繡飾品圖、服飾圖片等。彝族手工刺繡的圖案色彩搭配較為豐富、艷麗,能夠很好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的培育及成長直接影響幼兒早期的人格形成,并且對幼兒的創作發明性的影響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也是對其興趣、能力等培養的良好時機。讓幼兒自己臨摹或者自創刺繡作品時,讓他們自己進行顏色配搭,以其審美觀來構想刺繡作品的圖案色彩。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我們只需鼓勵他們自由想象,再用手工刺繡的方式大膽創作展現。使幼兒具有發現美和創造美的基本能力,培養和提高幼兒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彝族手工刺繡教學活動能夠豐富幼兒審美的,能很好的發揮幼兒視覺感知的潛能,形成幼兒敏銳的審美能力,有助于幼兒審美想象力的培養。
(三)彝族手工刺繡有助于幼兒智慧潛能的開發
幼兒對于一塵不變的東西久而久之就會提不起興趣,為了讓幼兒對動手操作能力能夠更好的掌握,提高動手操作的技術,進一步開發幼兒的智慧潛能得到更全方位的發展形成。能夠讓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使手工制作的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我們可以充分發掘和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比如組織孩子們周末協同家長一起到民族飾品店欣賞了一些刺繡藝術品,了解一些刺繡作品能夠在人們生活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然后再帶幼兒與家長參觀一些彝族藝人的現場刺繡活動,引發孩子們對彝族手工刺繡和民族傳統工藝的興趣愛好,并鼓勵孩子大膽地參與到彝族手工刺繡活動中,了解我國民族刺繡藝術的風格及其獨特的特點,使孩子們在欣賞彝族刺繡作品與動手操作刺繡活動中,能夠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到少數民族藝術獨具的魅力以及其藝術的豐富多樣性,引發了他們對彝族手工刺繡的興趣,拓展了幼兒的活動空間,激發其智慧潛能的開發。幼兒最初的學習方式都是模仿,所以老師應起帶頭作用,教幼兒從簡單的開始做起,掌握基礎的刺繡方法后給予其自由的發揮空間,遇到困難的給予適當的幫助,但也只是引導而不是手把手教學。幼兒學習中可能會出現個體差異,這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鼓勵幼兒的創造以開發其智慧潛能。
(四)彝族手工刺繡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民族意識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各民族的燦爛文化匯聚在一起才形成了中國多樣化的絢爛文化集結歸總,對于這些少數民族傳承下來的手工藝文化要更好的去了解保護繼承,且繼承應從孩子做起。以彝族手工刺繡為例,讓幼兒感受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藝的絢爛和美好,從而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揚,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精神品質和積極的情感,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行為,增強幼兒的民族意識。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彝繡舉例,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對彝族這個民族的介紹,讓幼兒多方面的去了解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對美的認可,從而培養幼兒多方面的審美和對少數民族的興趣。并知曉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不分彼此,共同發展和諧生活,從而增強幼兒的民族意識和建設和諧社會的社會使命。
四、彝族手工刺繡與幼兒園課程結合的途徑
了解到我國的幼兒民族文化教育一直停滯不前,至今仍處于起步階段。總的說來,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民間藝術用于教育尚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首先最主要的是幼兒園要和家長溝通,讓幼兒回到家中以書本或者視頻的形式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做到家園教育方向一致。在繼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也有許多的問題。比如重模仿而忽略了幼兒的創新能力,沒有與當代潮流結合在一起。沒有做到推陳出新激發幼兒興趣。缺乏長期、完整的教學計劃,不少幼兒園將民族文化教育單獨列為一項內容,使其在幼兒的一日生活顯得太輕描淡寫,而不是把它滲透到各個教育活動和一日生活中。所以幼兒園建設環境上也要跟上民族文化教育的步伐,比如用刺繡工藝品來作為裝飾,讓幼兒時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氣息,讓幼兒從欣賞開始,從生活入手,循序漸進。不僅僅是刺繡,還有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應受到關注和繼承。所以在開展民族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注意要突出民族特性。每個少數民族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應該讓幼兒知曉這些常識,增強幼兒的民族意識。還可以開展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動手制作刺繡,了解民族文化的悠久歷史和絢爛文化,促進家庭和諧和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家長也享受其中。
中國古老的刺繡文化具有一定的豐富元素,我們主要將彝族手工刺繡用于幼兒教學教育過程中,是為逐漸退出中國文化舞臺與淡化出人們日常視線的民族特有文化提供了許多種表達展現的方式。好的手工刺繡教育方式方法,不但可以很好的引導幼兒的智力與創造力的開發,豐富幼兒的對事物的審美經驗,而且能夠讓幼兒從小就接觸了解一些我國獨有的少數民族手工藝術作品,認識到中國的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引發幼兒對少數民族藝術于手工刺繡的興趣,增進幼兒的民族感情與意識。與此同時,彝族手工刺繡在幼兒教學過程的優點,要等待更多的教師以不同的教學方式逐漸挖掘出來,要耐心的對待幼兒對于手工刺繡的想象與創造,讓幼兒對刺繡文化更深一步的了解,讓彝族手工刺繡帶領幼兒進入一個新世界。
參考文獻:
[1]伍新春.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陳幗眉,姜勇.幼兒教育心理學[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梁敏玲.挖掘刺繡教育內涵,提升幼兒綜合素質[J]. 中國教師,2014.
[4]李婕.淺析彝族手工刺繡及現狀[J]. 北方文學(中旬期),2014.
[5]李軍.刺繡活動對于幼兒身心發育的促進作用[J]. 學周期,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