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夏韻

【摘要】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是關系著旅游行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在20世紀來人們生活水平的迅猛提升,旅游成了人們休閑放松、增加實地見聞、體驗的一種必要方式。因此,在網絡時代特飛猛進的發展下迅猛發展的旅游業,對旅游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對職校旅游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進行探索研究。
【關鍵詞】旅游 人才培養 創新模式 研究
一、國內旅游與旅游人才現狀的分析
近日,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了2014年中國旅游經濟運行狀況與2015年發展預測的報告,報告對2015年旅游經濟總體形勢持相對樂觀的預期,預計2015年全年旅游總收入3.9萬億元,同比增長14.7%。 旅游人才主要指導游人才,目前來看較缺乏的導游人才有:小語種導游、高層次導游服務人員,職校旅游學生就業后,專業能力的弱勢明顯,能力表現力欠缺。
二、旅游人才培養教育目標與人才規格
旅游人才培養,朝著全面素質發展和高技能型發展。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旅游及相關行業的一線旅游人才和管理人才。人才規格:本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應具有以下知識、技能與態度: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嚴格遵守國家、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人際交流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客戶服務意識。具有中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掌握導游服務、旅行社基層管理,酒店服務與管理的基本知識。掌握與旅游相關的法律、宗教、園林建筑、歷史、地理與文學知識及計算機辦公系統操作技能。掌握旅游職業道德的基本知識和旅游禮儀常識。具有獨立處理協調各種事情的能力及協助領導處理日常事務的基本能力。要了解并應用服務和管理心理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誠實、肯干、先服務于客人的工作態度。具有本專業職業范圍內的1-2個工種崗位所需的業務知識和專項技能,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三、旅游人才典型工作崗位分析
旅游人才典型工作崗位主要有以下4個:見附表。
四、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研究與創新對策
傳統的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是:學生第一學年以基本課、基礎專業理論性課程為主,第二學年以核心專業課為主并開始增設課程實訓,第三學年開展拓展課程,而后進入頂崗實習階段。可看出傳統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偏重于理論,這種模式對于職校人才來說技能實踐能力較弱,進入社會后競爭力較弱。所以根據以上旅游人才典型工作崗位情況分析和教學內容、創新方法來看,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應是在注重人才基本素質、專業能力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更多的應把專業能力由理論轉向理論和實踐并重發展。
創新旅游人才培養模式采用“邊學邊做”模式,所謂“邊學變做”即是學習課程整合為適合的教學方式,如項目教學法、情景模擬法、任務驅動法等,可以從旅游典型崗位來劃分課程再把課程教學內容整合為幾個項目,目的是在學習理論知識點的同時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職校三年的旅游人才培養,據上面的典型崗位能力為目標,把三年的專業課程進行整合能力劃分,不論哪一學年哪一課程都做到“邊學邊做”模式,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培養方式更能得到學生的青睞,教學效果更顯著。
參考文獻:
[1]楊衛武編.應用型旅游人才培養模式: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的實踐研究[M].中國旅游出版社,2009.
[2]甘婭麗.現代旅游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3]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4]鄒統釬.中外旅游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方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4.
[5]中國產業調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