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杰
摘 要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媒體形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傳統媒體逐漸被新媒體取代。傳統媒體主要包括電視、報紙、廣播等,而在計算機技術的影響下,新媒體出現在人們生活中,典型代表有網絡、自媒體等。如何促進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變已經成為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文章以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為研究對象,結合公共領域與傳統媒體及新媒體之間的關系,重點研究在哈貝馬斯公共領域視角下如何促進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
關鍵詞 哈貝馬斯;公共領域;傳統媒體;新媒體;轉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1-0064-02
哈貝馬斯公共領域是現代重要理論,該理論提倡人在既定空間中有足夠的言論自由權,不受國家的影響。而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就是在既定空間中不受任何限制,人們有足夠的發言權。將哈貝馬斯公共領域融入到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中與現實要求是相符的。
1 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概述
1.1 公共領域構成要素
在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中主要有兩個構成
要素。
第一,主體,它所指代的是公眾,這里所指的公眾是存在于個人與集體利益之上的,不受某種權利的制約,帶有一定的自愿性與規模性[1]。
第二,輿論,這里所指的輿論是帶有一定指控與監督意味的,其中心為批判意識,既可以是對國家權力的批判,也可以是對國家權力的監督。
1.2 公共領域類型分析
對于公共領域類型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代表型。對于代表型公共領域來說,并非嚴格的公共領域,只是公共性的表現形式。在哈貝馬斯看來,在歐洲中世紀并沒有明確的公共領域,基本都是將國王的印章認定為公共的代表,代表型公共領域也在這種情況下出現。
第二,資產型。它是哈貝馬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該理論中公共權力是從私人領域中分離出來的,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在該理論的影響下,使得民眾認為自己處于公共權力的對立面中,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他們發現商人對能夠保守秘密的信息系統有較大需求,市場管理部門也需要這樣的系統,這樣就將普通民眾放置在信息之外[2]。
第三,平民型。在平民型公共領域中認可平民的價值,肯定他們的貢獻,平民型公共領域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底層民眾已經進入特殊時期,并會向更廣闊領域發展。
2 公共領域與傳統媒體及新媒體之間的關系
2.1 對傳統媒體的認識
所謂的傳統媒體也就是常說的平面媒體,如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是相對于新媒體而提出的。它主要是通過既定機械裝按照要求向公眾發布消息或促進交流的媒體,在新媒體出現以前,傳統媒體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以電視為例,是人們獲取直觀消息的重要來源,很多人也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將自己的事件傳達出去。在公共領域視角下的傳統媒體與代表型公共領域十分相似,兩者都是利用某種方式盡可能多的表現自己,并認為自己是權力的化身,在展現自己的同時卻不代替人民行使權力,總的來說,代表型公共領域和傳統媒體間都屬于權力的象征,是一種地位標志[3]。
2.2 對新媒體的認識
自從新媒體出現迄今為止也沒有明確的定義,但不能否認的是新媒體是互聯網技術下的產物,其形式也很多樣,如微博、微信等,它們對參與者的限制較少,且具有較強的交互性,流動性也很好,備受受眾喜愛,這些也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顯著的差異,并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從哈貝馬斯公共領域角度講,資產型公共領域與新媒體較為接近,通過以上研究得知,資產型公共領域是哈貝馬斯公共領域中最理想的一部分,在這種公共領域下,民眾擁有自己的話語權與表達權,由現代可以帶來的新媒體也在這種情況下不斷發展壯大,并在現代社會中占有一定地位。
3 哈貝馬斯公共領域視角下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轉型
通過實踐研究可以發現,新媒體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促進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變也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而哈貝馬斯公共領域具有良好的轉型特點,因此,有必要用哈貝馬斯公共領域視角研究如何促進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
第一,通過對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研究可以發現,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間的劃分并不明確。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其公共領域和個人領域之間有著明顯的界限,只有符合要求的才能成為公共領域的一部分,這樣就加大了對傳統媒體發展的限制,尤其是在信息發展速度較快的今天,傳統媒體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不足,促進傳統媒體轉型也成為必然。新媒體具有匿名性,所受限制較少,由于缺少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公共領域與個人領域之間的聯系,且模糊了兩者的界限,這一特點與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特點基本相同。以微博為例,在微博出現以后,特別是新媒體出現以前,普通受眾基本沒有發表自身看法的權利,即便有自己的看法也無濟于事,而在微博出現以后觀察者、輿論者的界限被打破,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一種相對強大的力量,如受眾可以在微博上發表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每個人既是消息傳播者又是消息接受者,這種情況的出現打破了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之間的界限,有效減少了傳統媒體對人們發言權的限制[4]。由于新媒體具有較多優點,嚴重搶占了傳統媒體市場,所以,促進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變也成為必然,因此,應重視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變。
第二,在哈貝馬斯看來,在媒體發展的影響下,公眾逐漸從文化批判向文化消費轉變,這一理論與新媒體基本相同。通過對比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可以發現,在新媒體出現以后,逐漸形成了以受眾為中心的模型,并不斷向周圍延伸,在這種趨勢下,使受眾逐漸從文化批評向文化消費轉變。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但同時也會傳播某種思想,并成為一種趨勢,如在新媒體出現以后,產生了大量網絡詞語,盡管這些網絡詞語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蘊,但卻不能否定所體現的是人們的一種心聲,與人們現實生活更為接近,而正是這種缺乏文化地域的詞語,在不斷傳播話語,在一定程度上優化傳播平臺,讓人們在消費的過程中獲得必要的享受[5]。而傳統媒體所傳達的只是高階層的聲音,以電視為例,在新媒體出現以后,所傳達的都是公務人員或商企的聲音,很少涉及平民百姓,這樣一來就降低了人們對傳統媒體使用的積極性,而新媒體出現以后,人們有了屬于自己的輿論平臺,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這與哈貝馬斯的資產型公共領域基本內容相吻合,新媒體發展也獲得了必要的理論基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強了人們利用新媒體的信心[6]??偟膩碚f,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有利于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主要是由于在該公共領域中融入了大量有利于新媒體發展的要素,這樣一來便為新媒體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并成為取代傳統媒體不可缺少的工具。
4 結束語
通過以上研究得知,在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中有三種形式,其中,代表型公共領域特征與傳統媒體特征相吻合,資產型公共領域特征與新媒體特征相吻合,隨著社會的發展,代表型公共領域被資產型公共領域所取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新媒體勢必取代傳統媒體。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為新媒體奠定了理論基礎,因此,本文研究了在哈貝馬斯理論下促進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的措施,希望能為相關人士帶來有效參考。
參考文獻:
[1]何彤宇.論全媒體時代的輿論監督——哈貝馬斯公共領域思想的啟示[J].新聞知識,2013(11):28-30.
[2]劉吉.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與網絡傳播[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7(4):114-117.
[3]黃月琴.公共領域的觀念嬗變與大眾傳媒的公共性——評阿倫特、哈貝馬斯與泰勒的公共領域思想[J].新聞與傳播評論,2008(00):111-119,252,260.
[4]邵培仁,展寧.公共領域之中國神話:一項基于哈貝馬斯公共領域文本考察的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5):82-102.
[5]吳啟錚.網絡時代的輿論與司法——以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為視角[J].環球法律評論,2011(2):50-60.
[6]趙永華,姚曉鷗.傳播政治經濟學視閾下對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理論的再審視:資本、大眾媒介與國家[J].國際新聞界,2015(1):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