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傳統的民族元素中,最能代表東方內斂含蓄美的就是“意境”。“意境”是客觀事物對人類心理產生的影響,因此它并不真實地以物質的形式存在。鋼琴是起源于歐洲國家的樂器,它具有寬廣的音域以及多元化的藝術表現力,因此許多作曲家在進行音樂作品的創作時都喜歡用鋼琴作為主要的聲部。中國民族音樂藝術琴曲獨樹一幟,鋼琴作為一種意象的承載體,在突出樂曲意境的基礎上,進行二度創作。本文通過研究西方鋼琴與東方意境的聯系來探討其二者是如何進行融合的,并通過具體作品《陽關三疊》對琴曲演奏進行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意境;民族元素;鋼琴演奏;情感表達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72-02
中國古典詩詞之所以有韻味,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意在言外”獨特的審美趣味。“意在言外”,指的是所表達的意象并未用語言明白地說出來,它通常只提供人們某種暗示,留給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這與中國畫中的“留白”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暗示,這種韻味才能細細體會出來。這種思想在早期的百家爭鳴中就有體現,如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于是,便體現出了中國詩詞朦朧美的意境。鋼琴在演奏中國民族樂曲時,在樂曲的呈現部分可以借鑒古典詩詞中的暗示性與聯想性,通過演奏描繪情景,不拘泥于某種形式或狀態,將音樂更完美地融合于詩歌的意境之中,最終形成獨特的集中國民族元素為一體的鋼琴演奏風格。
一、傳統民族元素的起源
作為人類最早的文化形式,詩與歌總是連在一起出現。據《尚書》記載“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這里所指的詩是集詩、歌、聲、律于一體的藝術形式,西周初期,《詩經》的產生更是證明了詩最早是以歌唱的形式存在的。《詩經》分為“四始六義”。“四始”是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風”又稱“國風”,是各地的歌謠。“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等15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于祭祀的歌詞。
由于歷史的變遷,詩變成了一種單純的文學語言載體,它不再與音樂有過多的聯系。詩逐漸失去音樂性與歌唱性。這樣的改變影響了民族音樂詩詞的傳承以及藝術性。現如今,又提倡為古詩詞譜曲,恢復民族音樂詩詞的藝術性。通過“古詞新唱”的形式傳播中國民族音樂詩詞獨特的意境美。“意境”專屬于形容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藝術的詞,是中國傳統藝術區別于西方藝術的本質特征。
二、《陽關三疊》的情感表現
鋼琴的音色變化多端,《陽關三疊》這首琴曲的鋼琴演奏部分模仿了古琴的音色。古琴具有音域寬廣、音色深沉、余音悠遠等特點,因此,鋼琴在情緒渲染上,需要把握好節奏,此曲節奏平緩,整個樂曲所烘托的氛圍是感傷的。演奏者若想更好地完成作品,應該仔細研究歌詞的含義。
附歌詞:
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霜夜與霜晨,遄行,遄行,長途越度關津,惆悵役此身。
歷苦辛,歷苦辛,歷歷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依依顧戀不忍離,淚滴沾巾!無復相輔仁,感懷,感懷,思君十二時辰。
商參各一垠。誰相因,誰相因,誰可相因?日馳神,日馳神。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飲心已先醇。載馳骃,載馳骃。何日言旋軒轔?
能酌幾多巡,千巡有盡,寸衷難泯。無窮的傷悲,楚天湘水隔遠濱。
期早托鴻鱗,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頻申,如相親,如相親。
噫!從今一別,兩地相思入夢頻。聞雁來賓。
歌詞中透露出一種別離的傷感,勸君喝下這杯酒后,從此陽關再無故人。詩中在描寫感傷之情之后,又流露出一種豁達的情緒。我們從歌詞中捕捉到了一些關鍵詞,如:歷苦辛(說明此次遠行的過程之艱辛);遺行(倉促間出行);自珍(在沒有友人照料陪伴的情況下,能做到的只有自我珍重)。歌詞中除了描寫與友人分別時的不舍之情外,更有對人生際遇落差的感嘆,使離別的愁悶平添幾分凄慘;但在離別之際,彼此都盼望安好,于是便安慰友人與自己,時常保持聯系,并期盼日后對方在他處一切安好。
鋼琴演奏也突出了“疊奏”的特點,與歌詞相得益彰。在演奏技法上,要注重裝飾音的呈現,其中比較典型的是雙音裝飾音的寫作手法,此處運用這種寫作技法是為了模仿古琴演奏中的吟,非常具有韻味,特別是將這種技法運用于樂曲首尾兩端時,聽者更容易為之動容,印象較為深刻,制造出一種人在低聲吟唱的氛圍。而低音演奏雙音裝飾音這一手法之后又緊跟著高音演奏泛音這一效果,此手法也是借鑒于古琴,含蓄感人。整首樂曲中,裝飾音以及泛音的合理運用,對豐富樂曲的詩意與提升詩詞韻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陽關三疊》藝術賞析及曲式分析
《陽關三疊》產生于唐代,因詩中出現地名,故其別稱又名《陽關曲》與《渭城曲》。此曲由著名詩人、音樂家王維創作,取自于七言絕句《送元二使安西》。后來這篇七言絕句改編為琴歌(以古琴為演奏的音樂體裁),成為中國十大經典古琴曲之一。
琴曲《陽關三疊》全曲采用4/4拍的節奏,速度為行板。以商調為基準做變化反復,全曲共分為四部分,三疊A、B、C與尾聲D,每一疊中又以“西關無故人”為界分為a、b小段,每一疊的a、b小段除了個別音或句的變動外基本相同,B疊在A疊的基礎上,加上了“依依顧戀不忍離”,C疊與B疊的差別在于加入了一個從羽調式轉為商調式的小段落,通過這樣的改編,升華了情感,并將樂曲推向了高潮。
作為此曲的演奏部分,鋼琴的音色主要是延續了古琴的韻味,要盡量去模仿古琴,節奏緩慢,注重樂曲的呼吸。鋼琴演奏最重要的作用是烘托氣氛,因此,在演奏時,需要注重畫面感與代入感。
四、“意境”之美與鋼琴
雖然我國鋼琴音樂發展的歷史較短,體系尚未成熟,但因其結合中國民族音樂底蘊的獨特風格,必將形成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古典的西方樂器之王與古樸的民俗意境往往能擦出不一樣的火花。那么什么是意境,從字面意思上來講,意境即思想與情境的結合。因此,從其根本上來說,意境的特征就是情景交融,意境之美是中國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這與西方國家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五、結語
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一定要注意樂曲的呼吸與節奏。從指、腕、肘等部位的協調來突出意境之美。意境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主要體現為虛實結合,即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其次,意境所要表達的是基于客觀存在之上想象力的升華。真正的藝術價值便體現于此,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秘感,想象力是意境產生的源泉。因此,通過分析,我們認為,中國民族元素中的意境之美在很多時候與鋼琴是相契合的。其本質就是因為鋼琴多元性的特點以及豐富的情感表現。
參考文獻:
[1]孟佳欣.論鋼琴演奏能力的培養[D].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1-9.
[2]余曉青.淺論聲樂鋼琴演奏的藝術魅力[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5-209.
[3]李香蘭.論鋼琴演奏中和聲理論知識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3:9-11
[4]沈曉芬.陸在易琴曲的鋼琴演奏特征及其演奏處理[D].武漢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6:16-19.
[5]林芳.打擊樂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06).
作者簡介:
郭艷波(1980-),女,漢族,黑龍江省雞西市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