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變遷,信息科技時代的到來,小提琴也從當初的木制時代走進了電子時代。雖然電聲小提琴沒有了木制小提琴的古色古香,但它以其優美的音色以及獨特的韻味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和肯定,也成為現代年輕人追求的一種時尚樂器,被廣泛應用于各大音樂會中。本文通過對旋律感的分析,闡述了電聲小提琴演奏對旋律感的培養作用,最后提出了用電聲小提琴培養旋律感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電聲小提琴;演奏;旋律感;培養;分析
中圖分類號:J6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83-01
小提琴在音樂王國里被稱為“樂器皇后”,不論是古典音樂還是流行音樂,在小提琴的節奏里都能得到合理的體現和把握,尤其是電聲小提琴,它把各種各樣的現代時尚融為一體,集中體現在它的旋律感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的象征。
一、對旋律感的理解
旋律是一首樂曲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我們通常所說的旋律也就是節奏,其實它還包括一個旋律線,也就是音高線,二者相互結合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旋律。如果一首樂曲沒有旋律那就等于沒有聲部,所以旋律在音樂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只要與和聲進行有機配合,就一定能讓小提琴等樂器演奏出優美的華章。這里所說的和聲是與旋律相交織的一種聲音,即和聲是縱向的,旋律是橫向的,雖然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只有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才會使音樂變得更加完美和悠揚。
二、電聲小提琴演奏對旋律感的培養作用
因為電聲小提琴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旋律感,而且用電聲小提琴所演奏的曲子大都通俗易懂,這對于旋律感的培養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
電聲小提琴在樂曲中把伴奏與演奏有機結合起來,在旋律上給人一種立體的感覺。雖然有時候小提琴在樂曲的某些部分屬于伴奏,聲音柔弱而低沉,但所起到的作用卻并不比主奏樂器小,因為它能恰到好處地把樂曲中那部分細膩的感情進行深刻演繹,給人一種豐富而多彩的效果,這種軟而柔的旋律久久難忘。將伴奏與演奏進行有機融合,更能使電聲小提琴的表演具有靈魂,把整個音樂內涵合理地展現在人們的腦海里,帶給觀眾情緒化的感覺及旋律上的共鳴。
三、如何用電聲小提琴培養旋律感
基于電聲小提琴的特點,即不僅可以演奏高端大氣、氣勢澎湃的旋律,還可以進行冗長抒情、纏綿緋惻的表演,如何讓演奏者在小提琴表演中把握好這個“度”呢?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培養旋律感呢?這成為人們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處理好樂曲的主次之分。作為演奏者,要想培養旋律感就必須對一首樂曲的主次部分進行明確劃分,保證分句的正確性,不能因為思路混亂,而錯失了樂曲中的重點部分,或者把需要突出旋律的部分當作伴奏,輕輕帶過,那么不僅表現不出音樂的內涵,還會改變一首曲目的風格,造成旋律的錯亂,失去電聲小提琴旋律上的流暢與細膩。
(二)對作品進行深入了解。要想演奏好一首樂曲,就要對其背景、結構等情況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用音樂的表現手法把曲作者的心境合理表達出來,有必要在需要重點演奏的部分在樂譜上進行特殊標記。因為小提琴演奏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只有合理安排和調整好樂曲的結構,才能正確運用各種指法來表現其深義。
(三)提高演奏者的綜合素質。進行電聲小提琴表演,其表現手法多種多樣,要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曲目、不同的觀眾進行合理演奏,而這種合理性的巧妙搭配與安排,完全要靠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強大的綜合素質,因為演奏者在舞臺上除了要發揮自己的特長,把曲子內涵表現出來之外,還要對現場觀眾進行分析,用特殊的音色來征服觀眾,引領他們在美妙的旋律中得到享受。只有這樣,才算把電聲小提琴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與觀眾融為一體。
四、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也具有靈性,電聲小提琴也能訴說心聲,要想讓觀眾與演奏者產生共鳴,就只有在演奏技術與技巧培養中,增加旋律感的學習與訓練,給音樂以質的飛躍,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另外,要想讓電聲小提琴成為音樂會中的“王后”,就必須加強演奏者自身修養及素質的提升,加強對作品的理解力與感悟力,做到用心演奏、用心領悟,把心交給舞臺。
參考文獻:
[1]劉朝,張娜.電聲小提琴演奏中旋律感培養初探[J].音樂天地,2013,(7):52-55.
[2]劉鈺.當代電聲小提琴演奏藝術中的旋律感培養[J].音樂時空,2015,(1):86.
[3]贠曉君.淺議如何培養電聲小提琴演奏旋律感[J].通俗歌曲,2015,(5):68.
[4]劉婷.探析維尼亞夫斯基《隨想曲與現代練習曲》(Op.10)的旋律形態與演奏技巧[D].上海大學,2014.
[5]陳習.中國小提琴音樂創作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杜小婉(1990-),漢族,河北秦皇島人,碩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