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道

2017年11月3-4日,由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主辦,溫州市鹿城區教師培訓和科研中心及溫州市鹿城區甌江小學承辦的浙江省四地體育名師教學聯盟活動暨溫州市體育學科“促進有效學習”研討活動在溫州市甌江小學舉行。溫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鄭建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藝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于素梅博士,浙江省體育教研員余立峰,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院長胡玫,鹿城區教育局長楊明明,浙江省原體育教研員董玉泉,鹿城區教師培訓和科研中心副主任潘旸,杭州、舟山、臺州、溫州四地七個體育名師工作室領銜人與成員,及各縣(市、區)體育教研員和體育骨干教師近500人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溫州市體育教研員蔡景臺主持。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明確提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的基本理念,要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學習的方法,并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為推動《課標》落地,改變“滿堂灌”、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及效率低下等現狀,切實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樂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溫州市體育與健康學科以常態課堂為抓手,以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為重點,推進實施了“促進有效學習”的課堂變革行動。
據蔡景臺介紹,這一課堂變革行動始于溫州市于2013年出臺的《關于開展“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的實施意見》,其明確了“促進有效學習”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與內容、任務與要求、推進策略、實施保障,切實保證了變革行動的有效實施。在“目標與內容”中,強調“聚焦三類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教學實施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明確了方向。
對溫州市體育與健康學科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探索,余立峰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開幕式中指出:目前,溫州市教科研活動已經走向了規范、有序和有效,是《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落實最好的地市之一,同時又有自己的教學研究主題,積極探索以賽促學,并以“促進有效學習”為教學研究的載體,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發展,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體育教師,并代表浙江省在全國教學技能比賽等活動中取得了突出成績。
目前,體育與健康學科涌現了各級各類的名師工作室,它們在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深化過程中發揮著積極功效,在課程建設、教學實施、教師培養等不同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溫州市、杭州市、舟山市、臺州市四地名師工作室建立了定期互動交流機制,聯合開展教學研討活動,有效推動了所在地區的教育教學改革,為工作室成員搭建了開闊視野、提升發展的良好平臺,同時也探索出了一種區域教研的新形式,對浙江省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形成了積極的探索與推動。正如余立峰所指出,四地名師工作室營造了良好教研氛圍,使浙江省教研活動的主體得到充分發展,并在推進和落實《綱要》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浙江省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他認為,名師工作室將成為浙江省中小學體育教研主要的載體之一。
本次聯合教學研討活動,整體分課堂展示及點評、專題發言與交流兩個部分展開,共有溫州市蔡景臺名師工作室、錢勇名師工作室、夏玲玲名師工作室、石峻名師工作室,及舟山市薛黎明名師工作室、臺州市姜毅名師工作室、杭州市王德剛名師工作室共7個體育名師工作室參加。從課堂展示環節來看,呈現了水平一(二年級)《近距離對準目標投擲》、水平四(七年級)《正面雙手投實心球》、水平三(五年級)《雙手頭上向前擲實心球》、《水平四(八年級)《原地正面雙手前擲實心球》、水平三(五年級)《雙手頭上向前擲實心球的技術方法》及水平三(五年級)《正面雙手墊球》共6節課。6節展示課各具特色,對《綱要》理念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同時,不同的課也還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在課后的評課環節,余立峰從學生行為、文本呈現、投擲項目本身三個觀察視角,分析了每一節課對《綱要》的落實情況,并給出了建議與指導。
其一,就學生行為視角來講,重點關注了學練情緒、伙伴關系、思維運動、學習方式四個方面,并指出,學練情緒反映了一堂課7個“基本要求”中“教材三個一”的價值所在,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采用組合練習,多采用比賽和游戲,以改善學生練習情緒,讓學生練習得開心、投入;建立伙伴關系,才能真正形成小組合作學習;在身體運動的同時,有思維運動,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要轉變學習方式,重視形成動作的學習,注重讓學生體驗、觀察、發現。并特別強調,就伙伴學習來講,應注意為學生提供如3~5分鐘的整段的練習時間,并設計好相關的引導問題。
其二,針對文本呈現,立足《綱要》的理念與要求,針對單元計劃和具體教案均指出了各節課文本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指導。如就單元計劃表述來講,指出《近距離對準目標投擲》一課的單元計劃教學內容中的表述“持輕物向有標志的方向投遠”,就是指投遠動作方法;“近距離對準目標投擲”,就是指投準練習方法,那么在表述中就應體現為“……方法”,這是對《課標》“課程性質”部分“本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即“方法”是“內容”的體現和落實。而針對其教案中教學目標則指出,教學目標的表述不僅要關注“內容”和“標準”,還應該關注“環境和條件”,如目標的達成是在組合練習中還是在比賽中,對此應進一步完善。此外,還針對單一練習與組合練習的表達、“教學策略”部分對“教材三個一”要求的表達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指導。
其三,針對投擲項目本身,基于一堂課的7個“基本要求”,具體指出要多用“移動+投擲”的練習方式,要更多地采用多種形式的投擲方式,要將與投擲相關的體能練習方法大量地加入到單元計劃中。
課堂展示及點評結束后,進入到第二個環節“專題發言與交流”。夏玲玲名師工作室成員柴成、姜毅名師工作室成員周紅章、王德剛名師工作室成員沈慧娟、薛黎明名師工作室成員朱良杰、石峻名師工作室成員黃君翔、錢勇名師工作室成員陳李貴依次作了發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學經歷與教育智慧。之后,于素梅博士對本次活動進行了點評與講座。
活動在與會教師的收獲與思考中落下帷幕。盡管展示課還存在著不足,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仍在不斷深化過程中,《綱要》的實施才剛剛起步,相信隨著《課標》理念的切實落地及一線教師對《綱要》認識的不斷深入,浙江省的學校體育教育工作將會越來越扎實,也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