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薛靚
建構幼兒發展的小天地
——淺談班級建設新策略
文 薛靚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幼兒園教育主要依托班級,班級是幼兒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如何從班級出發,建構幼兒發展的小天地?筆者從環境創設、班規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活動開展等幾個方面來談談班級建設的新策略,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班級 幼兒 發展 策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幼兒園教育主要依托班級,班級是幼兒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幼兒的發展,不僅依賴于專門的集體活動,晨間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都具有獨特的發展價值。如何優化班級建設,促進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一些做法。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因此老師要想方設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幼兒從心靈深處接受你,從而愿意參加各種活動;其次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環境,讓幼兒敞開心胸表現自己。如利用每天的餐前、餐后時間安排談話、講故事等活動,鼓勵幼兒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當然,幼兒在表述過程中,教師應認真傾聽,及時給予贊賞,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提高幼兒自我表達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指南》中也強調: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為此,我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將活動室劃分為多個區域,如語言區、科學區、角色區、建筑區、美工區……每個區域都提供適宜、豐富充足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自行操作;我們還依據孩子的興趣、主題的不同及時增添、調整及更換材料,讓環境始終吸引著孩子,引發孩子積極探究。同時,活動區材料大多來源于生活,是老師和孩子共同收集的,這樣有利于培養孩子從小做有心人;當然,班級的墻面布置我也讓幼兒參與其中,這樣,孩子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他們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學習和成長。
有效的規則有益于班級活動的順利開展。幼兒階段是良好行為與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要抓好一日生活常規的管理。如生活中,通過故事、兒歌、游戲等形式讓幼兒知道如何吃飯、洗手,并且通過語言提醒,幫助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區域中,師生共同討論:哪些行為是允許的;哪些行為是堅決禁止的;并根據討論的結果,讓孩子制作一些圖示、圖標張貼在區域內,幫助他們由他律走向自律,學會自我克制、自我約束、自我管理。
當然,教師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太高,因為太多的規則會將孩子緊緊束縛,創造力、想象力遭到扼殺,收不到實質性的效果。
教師運用策略的不同,有可能引發幼兒不同水平的活動,影響幼兒活動的持續性和投入度,甚至影響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方面:

(一)正確處理預設和生成的關系,讓課堂更精彩
課程計劃是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水平、發展需要事先預設的。但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問題”,教師要善于把握,及時捕捉孩子的興趣點,讓預設和生成達到有機融合,活動更加高效。例如,一次我正和孩子們認識“年月”,佳佳的媽媽提著生日蛋糕走進教室,孩子們的眼光一下子全集中到蛋糕上了,還高興地拍手嚷嚷:“佳佳過生日了……”我靈機一動,請幼兒說說佳佳生日是幾月份,并請和佳佳同一個月的幼兒都站起來,進行統計,然后,又逐一統計每個月份生日的人數,孩子們的熱情一直高漲。最后,在唱生日歌、分享生日蛋糕的情境中圓滿結束了活動。
(二)建立激勵的評價機制,讓幼兒更自信
幼兒期是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的評價對幼兒的行為起著導向作用,也是形成幼兒自信的重要因素。《指南》也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因此教師要注意積極、適宜地評價幼兒,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多橫向比較,少縱向比較;同時要注意積極調整幼兒同伴、家長對幼兒的評價,給幼兒健康成長創造一個積極、支持、溫暖的環境。
(三)注重家園、社區三方合作,讓活動更有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的確,家庭、社區資源有著自己的優勢。家長們從事不同的行業,可以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拓寬孩子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所以,我們將家長請進教室,讓當醫生的媽媽給孩子講換牙的知識,請當警察的爸爸給孩子介紹馬路上的標志……在主題活動中我們還請家長們配合進行課前準備,這給孩子的學習提供了更豐富的材料和知識準備。
另外,我們還利用社區資源,如在重陽節帶領孩子走進社區,為爺爺奶奶表演節目,給他們梳頭、捶背……培養孩子們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總之,家庭、社區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相互配合,使幼兒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可見,教師教學策略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果。教師只有使用適宜、多樣的策略,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不斷發展。
利用節日,我們開展了“媽媽我愛你”“老師謝謝您!”等活動,激發孩子對老師、媽媽的敬愛之情;根據孩子的興趣,我們開展了“故事大王”“書畫比賽”“童謠吟唱”等活動,讓他們大顯身手、盡情演繹;結合季節特點,我們組織孩子走出校園,去“放風箏”“看花展”;另外,我們還帶領孩子走進食品廠、超市等,體驗不同職業的辛勞,分享成功的快樂。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彰顯,各種潛能得到激發,個性得到張揚。孩子們快樂著,學習著,成長著。
綜上所述,在班級這塊小天地里,教師只有努力經營,帶著一顆童心走進孩子的世界,去觀察、了解孩子;懷著一顆愛心去尊重、呵護孩子;動一番腦筋創造機會,搭建平臺來支持孩子主動學習。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
(江蘇省南通市大生幼兒園)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寫.《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解讀,2002.01
[2]虞永平.《以班級為基點的幼兒園課程建設》,2005.05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寫.《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