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三個視角下解讀彼得·梅爾歐洲政黨和政黨體制變遷的問題

2017-03-07 09:10:49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政黨

游 楠

(中共中央黨校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91)

三個視角下解讀彼得·梅爾歐洲政黨和政黨體制變遷的問題

游 楠

(中共中央黨校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91)

梅爾深刻闡釋政黨研究中看似矛盾又相互聯系的概念,那就是政黨體制的穩定和動蕩、適應與控制。梅爾是第一個完整地研究政黨和政黨體制變遷的學者,在政黨政治的發展過程中,政黨和政黨體制的穩定性是關注點。梅爾認為需要發展一系列涉及現代政黨內部生活經驗的合理指標,對政黨和政黨體制問題不斷探索科學化研究之路。

彼得·梅爾; 卡特爾政黨; 歐洲政黨體制; 變遷

彼得·梅爾,著名的愛爾蘭政治學家,不幸于2011年8月15日與世長辭。他是佛羅倫薩歐洲大學研究所優秀的政治社會學和比較政治學教授,1973年在都柏林大學獲得了碩士學位,2008年被聘為萊頓大學比較政治學的榮譽教授。1987年,他的博士論文《變革的愛爾蘭政黨體制:組織、意識形態和選舉競爭》一出版立即成為此學科的標志性著作。之后,梅爾出版的著作《政黨制度的變遷:解釋與方法》[1]1一書獲得了1990年斯坦恩·羅坎比較社會研究獎。

梅爾是研究政黨體制和政黨體制變遷的學術帶頭人之一。他出版的《理解西歐政黨體制變遷》得出了鮮明的結論:在薩托利之后,“政黨體制”一詞不僅僅指政黨的集合,還尤其指政黨間的交流模式。因此,甚至可以說,“政黨總體的變化、選舉易變性的變化和聯盟”才代表真正的政黨體制的變化。穩定是導致當代西歐政黨和政黨體制的主導因素,然而許多相關因素也在經歷急劇變化。梅爾借鑒了許多學者的文集,也考察了現代政黨和政黨體制變化和穩定的證據是如何解釋變遷的[2]。梅爾和卡茨在政黨組織上研究頗多,他們更加側重于經驗研究基礎上的體系建構,首次提出了“政黨的三個方面”——基層政黨、中央辦公室的政黨和公職黨,然后提出了“卡特爾黨”的概念。

關于政黨和政黨變遷的問題,艾倫將梅爾提出的卡特爾政黨理論歸于制度主義理解的框架下,用制度主義解釋的政黨專家專注在政黨制度變遷這個共同點之上。因此,單就本書主題而論,歸于制度學研究可以解釋;但也有國內學者指出梅爾提出的用國家和社會關系來講“卡特爾”政黨是屬于政黨社會學方法范疇,這也不無道理[3];當然,梅爾在政黨體制競爭部分也提出了自己的新見解。所以就作者在歐洲政黨和政黨體制變遷的問題存在三種視角可解釋的蹤跡,并且將其放到三個視角下來看或許更全面。這三個視角是政黨社會學視角、政黨制度學視角和政黨競爭視角,三個視角之間的解釋各有獨特的邏輯主線,又互相交織在一起。

一、政黨社會學視角下的歐洲政黨和政黨體制變遷問題

用社會學研究政黨變遷的學者比較出名的當屬李普塞特和羅坎了,他們提出了“政黨選擇凍結理論”。彼得·梅爾通過新論證作了批判,并進行了理論拓展。梅爾對政黨和社會分裂的研究作出了兩項貢獻:一是它為區分社會政治分野和簡單的社會差異確立了標準;二是他提出了選舉易變性,闡述了只有政黨間的變動是分野不再凍結的證據。因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以19世紀50年代為起點,那么之后的十年會是動蕩的十年,可能會導致70年代和80年代出現高度的變動。

(一) “凍結”假說和政黨適應力、控制力

梅爾認為政黨體制的凍結假說仍然保持了很大的合理性,至少到今天,政黨體制長期持續的證據已經遠遠多于表面上政黨變化更迅速的證據。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在政治學中或者甚至在社會科學內不存在真正的規律。實際上,不僅凍結假說不像是規律,甚至也很難說是個真正的假說。簡單地說,這是個經驗觀察,20世紀60年代的政黨體制或多或少地凍結了20世紀20年代的政黨體制,政黨代替品大都生存了下來。因為從來沒有“凍結規律”詳細地被闡述,李普塞特和羅坎最初的分析反而會圍繞經驗合理性,還有一小部分從未真正給予過關注:那就是凍結過程中真正的“機制”。

人們往往付出諸多努力去理解有關這個體制的各個部分,卻也應該區分政黨的凍結、解凍和政黨體制的凍結、解凍。當然,持續或變革的制度環境應受到重視。20世紀早期設計的特定制度結構適應了全部動員的選民代表,已經明顯有助于維持之后變革的政黨體制。政黨和政黨體制并不僅僅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也就是說他們最終設定日程,他們最終決定通過投票人和公民理解并解釋政治世界[4]9。政黨和政黨體制的局限性反映了政黨兩個重要且相關的能力——政黨適應力與政黨控制力。在后冷戰時代發現似乎政黨這兩項能力都提高了。一方面,政黨已經變得更加靈活和更加適應了,另一方面,政黨的控制力也已經提高了。

因此,政黨現在甚至更好地適應著和控制著。適應和控制并不僅僅是政黨能力的問題,也源于政黨體制本身的結構和政黨間特定的交流模式的穩定。政黨變化以及政黨體制變化是多面的。適應在這里是生存的關鍵,因為沒有它政黨就會冒著衰落的風險。從這個角度上說,政黨凍結理論是誤導人的,因為它遺漏了為了需求而擁有的靈活性。政黨體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更易于保持停滯狀態。確定地說,隨著不斷變化調整的政黨交流,政黨適應力很重要。

(二)政黨和政黨體制的持續性與動態變化性

梅爾指出政黨普遍的意識形態傾向和政治聯盟會引起歐洲選民的變動,意識形態傾向的證據比政治聯盟的證據更加令人懷疑。即便如此,在總體歐洲層面上,這兩種現象仍然表現出了政黨體制的持續性。區分兩種關鍵的研究客體的特點在政黨和政黨體制比較研究中已經變得越來越需要,一是政黨的歷史政治認同,另一是當代政黨的吸引力。梅爾將現存的西歐政黨體制中的異質性歸功于多樣化的國家歷史。所有政府中的政黨,不論是什么政黨體制類型,不論是傾向于左翼或更傾向于右翼的福利國家,都有責任和義務制定稅收、雇傭、工業、農業和環境政策等。簡而言之,左右翼分歧開始主要集中于政府介入程度的問題。

當談論起源于現代大眾政治分裂的政治代替物時,我們不能僅僅地談論個別黨,必須關注政黨團體或家族,實際上,只要考慮到階級集團,黨派就會與保持競爭的總趨勢持續性共存,雖然個別人員是變動的,家族卻得以保持穩定。盡管意識形態越來越統一,總體上選舉變動已經出現。盡管廣泛政治聯盟持續,但變動伴隨著持續。需要強調的是動蕩并不會反映“意識形態危機”,它并未反映“階級的危機”,也許正在面臨著一場“政黨危機”,那就是具體政黨的變化模式。

(三)政黨變遷和政黨體制變遷的區分和“解凍”之說

西歐政治環境的許多變化,一般被稱為政黨體制的變遷。總體上的競選轉變被視為政黨體制變遷的表現。更進一步的現象包括聯盟的改變,還有代表力量在政黨和利益集團之間平衡的改變。

第一個需要指出的問題是政黨變遷和政黨體制變遷的區別。人們往往完全將注意力框定在政黨的談論上,政黨某些特定方面都幾乎處于永久變化之中的狀態。所以,政黨競選的基礎會隨著社會本身改變而改變,或者是由于社會經濟水平改變或人口數據統計改變而改變。政黨政策也會隨著時間而調整,以回應改變的需求和改變的局限性;政黨體制變遷發生在政黨體制由一種類型的政體變為另一種之時。政黨體制改變也許會因為意識形態的、策略的或者競選的轉變出現,那么競爭方向或者政府方案會有改變。第二個需要指出的是在政黨改變中本質是晦澀的,政黨是否真正已經改變或者變成新生黨,這很難去弄清。所以不可避免的是,關于政黨變化的討論將會集中于那些正在進行的變化過程。

選舉的變化被認為是分裂系統中典型的變化,也暗指政黨體制的轉型:選舉變化=裂縫變化=政黨體制變化[4]66。羅斯和厄溫的學術分析首次運用總競選數據來測試李普塞特和羅坎理論的研究,實踐經驗發現政黨從20世紀40年代晚期到60年代晚期保持穩定,所以證實了凍結假說,然而在20世紀70年代,在競選變動中經歷了適當的增長,所以挑戰了假說。

總之,西歐政黨總選舉支持研究的趨勢與李普塞特-羅坎理論不一致。李普塞特-羅坎理論是錯誤的,其論述的總選舉趨勢的措施未能指出政黨體制的改變。總選舉動蕩確實與政黨體制變化程度有關,政黨體制和20世紀60年代的政黨替代物確實發生了凍結。作者認為選舉變動程度很大是錯誤的。梅爾討論的是李普塞特和羅坎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談到的有關凍結、成熟和穩定性等許多方面的論斷在今天仍然有效。

二、政黨制度學視角下的歐洲政黨和政黨體制變遷問題

在制度主義的視角下,政黨會受到內外環境變化的影響,它會因為規則的變化而影響運行的方式,政黨組織和活動都會受到局部影響。梅爾和卡茨將重點集中于研究政黨組織和政黨滲透國家的方式,發現一種保證政黨生存的新方式和保障特權的新資源,這就是新政黨組織類型的出現。

(一)政黨組織和卡特爾黨的出現

如果注意到政黨和政府的聯系,那么政黨組織的生存和演化變得更易于理解。傳統的群眾黨是公民社會黨,它來自選民部門,意于進入政府和修改選區的長期利益的公共政策。全方位黨,并不作為公民社會黨而出現,而是作為處于公民社會和國家間的一種,也尋求影響政府,尋求公共政策的臨時監督,為了滿足其務實消費者的短期需求。簡言之,盡管他們與公民社會形成鮮明對照,兩黨處在政府之外,政黨和國家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在這個模式中,政黨不像是執行或滲透國家的代理人,更像是公民社會和國家間的掮客。

卡特爾黨,帶有滲透政黨和政府的特點,存在內部黨派共謀的模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許說起卡特爾黨的出現更加確切。所有這些也影響了政黨黨員的特點,以及政黨成員和政黨領導人的關系。盡管卡特爾黨的黨員也許比那些全方位政黨擁有更多的權利,他們的位置有時候卻不怎么占優勢。黨員和非黨員的區分也許變得模糊了。正像每一種類型的政黨組織——精英黨、群眾黨、全方位黨,在這之前擁有相關的民主類型,因此,興起的卡特爾黨也與標準的民主模式變化有關。在這種變化的類型中,政黨是領導人團隊,他們爭取機會執政,并在下次政府執政中負責任。然而從其他意義上來說,卡特爾黨類型的民主是根本不同的。民主變成了獲得社會穩定性而不是社會改變的手段,選舉變成憲法中神圣的部分。民主不再被視為通過公民社會強加到政府上的過程的局限,相反,變成了為公民社會為國家提供的服務。

(二)政黨的三個方面和政黨衰落現象

梅爾強調了考察政黨組織分離政黨體制的必要性,梅爾試圖弱化政黨作為單一行為者概念,尤其是從有關政黨和公民社會中移除這一概念,至少從三個不同方面分散政黨組織的概念。第一個是公職黨,政府和議會中的政黨組織;第二個是基層政黨,擁有黨員和有潛力忠誠的政黨投票者;第三個是在中央辦公室的政黨,它區別于公職黨,至少在傳統的群眾黨類型中,組織并經常代表基層黨。

就基層政黨來說,在現代歐洲民主國家中,最容易和經常引用的政黨衰落的例子來自于普通投票者和公民。雖然黨員總數有時候保持相同甚至上升,相關的黨員選民比例已多半出現了下降。作為選民的黨員比例的減少表明政黨保持選民的能力已經被削弱,更加強調了基礎政黨地位的衰落,因此,政黨體制作為代理機構的能力也衰落了。政黨正在兩個重要方面發生改變。首先,政黨結構不斷地分層。基層黨、公共辦公室的政黨,甚至是中央辦公室的政黨每一個都強調自己策略的自由。從這個意義來說,能夠見證政黨自身內部聯系的消失。其次,政黨,尤其是公共辦公室的政黨,為了保證他們自己的生存和合法性,正在變得不斷地以國家為中心,相應地與市民社會聯系不再如此緊密[4]125。

政黨仍然需要投票者。然而,由于政黨的不同方面變得越來越自治,隨著政黨領袖不斷地轉向國家尋求資源,基于信任和代表的相關聯系往往在政黨內部和外部消失了。因此,盡管政黨變得越來越有特權,他們也變得越來越遙遠,為廣泛的反政黨情緒為代表的西方民主的大眾政治提供了發展基礎。一方面,就他們代表的作用而言,政黨開始變得不太相關,正在失去一些他們的關鍵功能。另一方面,在公共辦公室,就他們和國家的聯系看,他們似乎擁有比以前更多的權力。許多當代作品談到政黨的衰落或失敗,政黨和選民之間的聯系已經衰弱,政黨作為一個組織已經變得遙遠。政策吸引力、政府的表現以及特殊領導人的吸引力也許有助于保證選民忠誠的維持,但是至少政黨組織的聯系暗示一種特定的脆弱性。彼得·梅爾和卡茨認為這被大大地誤解了。實際上,有很少真正的證據顯示政黨年齡已經變小。相反,在一些方面,政黨雖更不具有威力,但在其他方面,他們的地位反而得到了加強。

三、政黨競爭視角下的歐洲政黨和政黨體制變遷問題

“政黨競爭解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結合了社會學解釋和制度主義解釋的某些要點而應用于政黨研究領域的結果。”[5]在政黨的核心特色中,隨著時間而變化的因素包括政黨政治的目標和內部黨派競爭的基礎。選舉競爭模式也有所不同,競爭再一次地得以保持。確切地說,政黨仍在競爭,但是他們在與競爭者分享知識時也不會忘記競爭。選舉競爭的新類型也包括了政黨資源基礎的改變和政黨工作的類型變化。

(一)選舉市場和政黨競爭

梅爾在談到政黨競爭前先提到了選舉市場,在選舉市場中,涉及的競爭模式是內部政黨競爭。當政黨開始面對一個選舉市場時,他們擁有三個選擇:第一,他們能夠限制或者縮小市場,所以主要采用防御性的選舉策略,調動現存的支持者而不是試圖贏得新支持者。第二,他們可能僅僅選擇在市場上競爭,因此,主要采用擴張性的選舉策略,不斷地尋求新的選民。第三,總體上的競選市場規模和選舉可用的程度,是政黨考慮有關集體政治認同的部分因素。所以,他們對于選舉市場的影響最多是間接的。

美國的居家養老服務企業數量較多,市場競爭較為充分,形成了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具有自身品牌和核心技術、實行連鎖經營、跨國經營的居家養老服務企業或企業集團。例如,仁愛華在全球擁有300多家特許經營網點。養老服務機構的充分發育是養老地產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只有基于“服務導向”的養老地產,才能實現持續發展。

西歐政黨發展的歷史能夠被看作試圖通過提高大眾政治認同和努力縮小選舉市場的歷史。簡而言之,選舉市場在特定的國家中比在其他中更加局限,甚至在個別國家中,某些次級市場比其他市場更具有局限性。新興政黨體制的概念也許正好就是個矛盾,因為談論政黨體制就是把一些穩定和預測歸因于政黨的交流。因為這些新興“政黨體制”的數量極不穩定,即使是個別黨本身也不是穩定的。

基于存在公民社會本質潛在的變化、戰略和體制重組的要求,至少在歐洲出現了四種情況的集合:第一,在斯坦恩·羅坎最關心的發展模型的例子中,那些政黨體制出現,接著發生“凍結”,然后又在普遍和平等選舉民主體制中解凍。第二,出現于40年代晚期的歐洲大陸新的或者復興的政黨體制。第三,新政黨體制出現在葡萄牙和西班牙70年代早期幾十年的集權制。第四,在后共產主義歐洲有新興的廣范的政黨體制。后共產主義歐洲新政黨體制出現于民主化過程中,過程本身是獨特的。后共產主義歐洲實際上進行了一個三方面的轉變,這個過程不僅包括了民主化,還有市場化和全部的經濟轉型。這些新政黨體制正在面對一種相當不同類型的選民,這個選民比那些已經建立的民主更加地開放,且更加可用。不僅僅選民不同,組織選民的政黨也不同。在后共產主義民主國家中,發展基層群眾黨有很少的時間對于政黨是可利用的。后共產主義民主國家將不可能出現強烈的分裂結構。

(二)政黨體制分類和競爭結構

“政黨體系,一旦它們建立起來,成為獨立的傳送體系,它們就被其自身的慣性定律所驅動。”[6]42回顧主要的政黨體制分類方法,當應用于比較分析時,梅爾分別指出他們的局限性和可能性,之后開始強調任何政黨體制競爭結構理解的重要性,因為在許多方面,政黨體制的全部概念集中于此論斷:存在一個穩定的競爭結構。競爭結構能夠既被看作可預測的,又可視為不可被預測的,這依靠于政府轉換的模式、在政府形成過程中的創新或持續的程度、進入政府的政黨的范圍。區分選舉變化的過程和政黨體制變化和競爭結構是必要的,這個區別也指出選舉變化是政黨體制的后果而不是原因。

政黨體制分類最傳統和經常采用的標準也是最簡單的:競爭中政黨的數量。而且,傳統的區分是涇渭分明的:兩黨制和多黨制。學者們對政黨體制的分析各種各樣,迪維爾熱、達爾引出了四種類型學:嚴格的競爭體制、共同的競爭體制、成型的競爭體制和嚴密成型的競爭體制。1968年,讓·布隆代爾發展了一種類型,不僅僅考慮競爭中的政黨數量,還有它們的相對規模,他區分了四種類型:兩黨制、兩個半黨制、主導多黨制和無主導黨多黨制。羅坎發展了一個所謂的三種區別:包括一個“英國-德國”類型的體制,這個體制由兩個大黨之間競爭為主導,還包括競爭中第三小黨;一個“斯堪的納維亞”類型的體制和一個競爭由三個或更多同樣大小的政黨主導的“平衡”多黨制。薩托利的類型顯然與在任何體制中的政黨之間的交流有關,薩托利稱這為體制的“機制”,他利用了這兩個標準的結合,強調政黨數量的相關性和區分體制中政黨的意識形態的差距。因此,政黨體制能夠根據體制中政黨的數量進行分類,以及根據區分體制中的極端政黨的意識形態的距離。兩種標準的結合產生政黨體制的三種主要類型,兩黨制、溫和多元體制和極化多元體制。

那么,政黨競爭結構是封閉式的還是開放式的?競爭的封閉結構的發展歸功于成熟的政黨戰略,尤其是,他們不愿意以創新的方案來實踐,他們不愿意吸納新的政黨進入政府。競爭的封閉結構明顯地具有傳統兩黨制的特點。

談到政黨體制和選舉結構,會提起政黨體制變遷的概念,也許會將根源歸結于選民偏好的因素。盡管一方面政黨體制穩定和變化與另一方面選舉穩定和變化也許是相關聯的。競爭結構,尤其是政府選舉競爭的結構,也許對選民的反映施加了一個重大的限制。因此,也許能穩定選舉聯盟。從這個意義上說,選民們不僅僅在表達對單一政黨的偏好,也表達了對潛在政府的偏愛。競爭結構應該開始開放嗎?梅爾認為如果開放了競爭結構,那么就一定提高了不確定性的范圍。

四、彼得·梅爾關于歐洲政黨和政黨體制變遷研究的意義和不足

不同的視角有不同的理解,每一種理解都有內在的邏輯,但總的來說,無論是政黨社會學、政黨制度學或政黨競爭學,單獨來理解梅爾的變遷研究是不可取的。每個學者的研究都不是完全沒有理論缺陷的,盡管他在政黨組織研究方面有了新進展,對學術界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辯證地看,彼得·梅爾所研究的歐洲政黨和政黨體制變遷的問題有意義、有不足,分析如下。

(一)彼得·梅爾關于歐洲政黨和政黨體制變遷研究的意義

梅爾深刻闡釋政黨研究中看似矛盾又相互聯系的概念,那就是政黨體制的穩定和動蕩、適應與控制。梅爾是第一個完整地研究政黨和政黨體制變遷的學者,在政黨政治的發展過程中,政黨和政黨體制的穩定性是關注點。雖然動態性也是不可被忽視的另一個關注點,隨著現實社會的變遷,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后,各政黨會有所回應,在選舉政治中,政黨必須依靠動態性調整才能吸引選民。但實踐證明,政黨和政黨體制的持續穩定性依然存在。梅爾寫作的《政黨制度的變遷:途徑和方法》,還是一部關于政黨和政黨體制“適應”和“控制”的書。政黨制度都有它生成自身的動力機制,但是它也有在面臨變化時的脆弱性。維持這種體制的真正動力在于適應和控制。政黨嬗變的主要動力源于其對外部環境的那種適應性,適應性的形成與完善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說是衡量政黨組織制度的標準,適應性體現在內部的結構性適應和功能性調整[7]。另外,梅爾還提到卡特爾政黨新型組織出現的原因和發展,為政黨理論進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礎。卡特爾黨,這個新概念的提出有其時代背景,也為政黨與國家關系研究視角提供了新的渠道。政黨有義務去尋找他們的資源,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作為統治者和規律制定者使得他們更容易求助于國家。他們能夠追求的策略主題是國家資助對政黨的供應和調控。雖然國家與國家不同,現在經常構成了主要的財政和材料資源之一,政黨可以運用這些資源在議會和更廣泛的社會中去執行他們的活動。梅爾提出了組織變化和選舉變化是一項研究日程,選民傾向的變化也許會反映出新一代的利益,因此,構成意識形態的危機,構成政黨的危機,政黨危機可能會導致并可能會出現政黨組織的變化。所以需要超越那些簡單且相當粗略的政黨組織分類,發展一個更加全面的當代政黨組織類型。

梅爾認為需要發展一系列涉及現代政黨內部生活經驗的合理指標,對政黨和政黨體制問題不斷探索科學化研究之路。他認為需要能夠將在不同政黨中的指標,在不同政黨體制中和不同時間中進行比較。在這樣的證據基礎上,尤其通過空間和時間的對比,需要明確組織變化或適應性和選舉易變性之間確切關系。最重要的是需要發展和檢驗一系列假說,這些假說也許能解釋政黨組織多元化和政黨組織內部變化。需要明白政黨組織多樣性的本質和基礎,以及在當代西歐中的改變。

(二)彼得·梅爾關于歐洲政黨和政黨體制變遷研究的不足

西方政黨研究學者對梅爾關于研究政黨體制變遷批判最多的是卡特爾政黨理論。有不少中外學者都做了批判,認為它存在著理論缺陷。中國學者向文華認為,“卡茨和梅爾借用經濟學寡頭市場理論中的卡特爾的概念來作為新政黨類型的名稱存在許多固有的缺陷。卡特爾黨理論的根本缺陷是缺乏判斷卡特爾政黨的具體測量標準。”[8]陳琦教授批判“卡特爾政黨模式中存在合法性不足的問題,擔心政黨的合法性可能危及整個政治制度的穩定,卻未能從理論上找到問題的根源,當然也不可能提出有效的解決之道[7]。而卡茨和梅爾之后對自己的理論指出了不足,在其最初的研究中,尤其考察的是如何解釋政黨變遷的方法。1992年寫作的書,幾乎所有的重點都是闡述國內因素導致體制變遷。反思一下,國際政治和經濟中的外部因素也需要考慮進去才行。比如經濟全球化和冷戰結束、歐洲的成立等因素[9]。英國政治學家喬納森·霍普金指出,政黨利用國家資源而達到選舉動員和組織鞏固是項大戰略。缺乏強烈社會根基的政黨總是在經受選舉逆轉的挑戰,即使他們利用國家資源來抵消自己作為市民社會的代理人的弱點。卡特爾黨不一定帶來政黨體制的穩定[10]。

也就是說,卡特爾型政黨是在政治制度變遷過程中出現的一個過渡階段,也許不知何時,會在當今時代背景和新的社會特點下出現另外一個新興的政黨組織類型。對于政黨發生變化的必然性來說,政黨組織也是最容易發生變化的。不僅是政黨自身發生變化,政黨外部環境也發生變化,兩者之間存在著復雜的互動。在未來的發展中,分析還是要抓問題的本質,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國家與政黨的本質是帶有資產階級民主局限性的,卡特爾政黨理論也許僅僅能解釋效力發生在歐洲或西方國家范圍中。

[1] Peter Mair,Party System Change: Approaches and Interpretation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 Richard S. Katz.Peter Mair[J].Party Politics, 2012(18):3-6.

[3] 王軍.西方學者政黨研究方法論管窺[J].社會科學論壇,2002(5):137-144.

[4] Peter Mair,Party System Change: Approaches and Interpretation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5] 張小勁.關于政黨組織嬗變問題的研究:綜述與評價[J].歐洲,2002(4):62-77.

[6] [挪威]斯坦因·U·拉爾森.政治學理論與方法[M].任曉,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 陳崎.理查德·卡茨和彼得·梅爾的卡特爾政黨理論述評[J].教學與研究,2013(8):86-93.

[8] 向文華.西方卡特爾政黨理論研究述評[J].政治學研究,2013(4):101-113.

[9] Richard Katz,Peter Mair.The Cartel Party Thesis:A Restatement[J].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Vol.7,2009(4):753-766.

[10] Jonath Hopkin.The Emergence and Convergence of the Cartel Party:Parties,State and Economy in South Europe[J]. Paper for presentation at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30 January 2003(24):1-39.

編輯:楊桂芳

2016-12-01

游 楠(1986—),女,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理論。

猜你喜歡
政黨
巴西主要政黨黨的標志概觀
當代世界(2022年7期)2022-07-25 11:58:58
“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政黨”
布達拉(2022年8期)2022-05-30 10:48:04
世界政黨與國家治理叢書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三個新”
政黨協商有效嵌入公共決策的三維分析
立憲主義與政黨——以法國為例
吉爾吉斯斯坦政黨制度研究
公民社會與政黨共建的探索
精品(2015年8期)2015-01-03 08:08:05
國外政黨加強和創新群眾工作述評
民主黨派政黨認同的有效構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在线看国产精品| 高清国产在线|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全部毛片免费看| 日本精品影院|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在线播放国产99re|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免费|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亚洲午夜18|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18禁| www.91中文字幕|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色婷婷成人| 亚洲色图欧美|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欧美高清日韩|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福利一区在线| 亚洲第一色网站| 伊人AV天堂|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高清|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激情亚洲天堂|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色爽网免费视频|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久一在线视频|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床戏一区| 97在线公开视频|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va视频| 欧美在线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