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沁
天津市旅游業發展研究
◆付 沁
旅游是一項休閑活動。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現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旅游業關聯性高,綜合性強,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貢獻日益突出。天津作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近年來,天津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和市容市貌的提升改造,加大旅游投資和配套設施建設,注重宣傳營銷,提升旅游品質。天津已逐漸營造出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國際化的旅游環境。
天津旅游業;現狀;優勢;不足;對策
天津作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國務院對《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的批復,確立了將天津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1]在一系列積極因素的推動下,天津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GDP逐年增加。2016年天津市的生產總值達到17885.39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4074元。
近幾年,天津旅游業呈現出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每年都穩定增長。天津依據特有的旅游資源著重發展“都市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會展”三大旅游體系,引導和推動“一帶三區九組團”格局加快形成,打造獨具特色的“近代歷史看天津”文化旅游和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都市博覽游、海河風光游、濱海休閑游、山野名勝游六大旅游品牌。[2]
據統計,2016年旅游總收入達到3129億元。接待入境旅游者335.01萬人次,增長2.8%;其中,外國人309.04萬人次,增長2.8%。旅游外匯收入35.57億美元,增長7.9%。接待國內游客增長10.3%,國內旅游收入增長12.7%。出境游42.43萬人次,增長17.7%。
另外,天津A級旅游景點共有106家。其中5 A級旅游景點有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區(津門故里)和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4 A級旅游景區有天津黃崖關長城風景游覽區和天津薊州區獨樂寺等31家,3 A級旅游景區有49家,2 A級旅游景區有24家。還有眾多的工業旅游示范點和農業旅游示范點。在旅游配套設施方面,有星級賓館86家,其中五星級酒店有15家。旅行社447家。這些數據表明,天津市的旅游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配套設施比較完善。
流傳這樣一句話叫做“五千年文明看西安,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一百年中國看天津”。天津在明朝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天津作為北京的門戶,依托“南糧北調”漕運中樞發展起來。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遭受西方侵略,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天津被迫開埠。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英、法、美、日、德、意、俄、奧、比九國先后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是我國租界最多的城市。
京津冀地區區位優勢明顯,有著良好的自然稟賦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經濟基礎雄厚,產業實力較強,人力資源豐富,是我國綜合實力較強和最具發展活力的區域之一。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的路子。“京津冀一體化”被作為國家戰略提上議事日程。此后,區域間各領域的合作工作開始展開,京津冀旅游業迎來了合作發展的新機遇。京津冀區域旅游合作共建旅游資源、開放市場,互送客源、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可以提高旅游競爭力、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實現“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的發展戰略。
天津位于環渤海區域中心,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天津距北京120公里,自古便是京畿門戶。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天津海陸空交通便捷,鐵路、公路四通八達。
公路方面:天津全市公路里程16764公里,其中有高速公路1208公里。公交線路累計達到566條。地鐵已開通1、2、3、6、9號線。天津是近代中國鐵路的發祥地,途徑天津的高速鐵路線有:京津城際鐵路、京滬高速鐵路、津保客運專線、津秦客運專線等。航空方面: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為我國大型現代化國際機場之一。201 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600萬人次。機場共運營航線165條,其中國內128條,國際31條,地區6條。通航城市達到127個,國內94個,國際29個,地區4個。
天津被稱為“哏都”,是傳統曲藝之鄉。來天津旅游,可以欣賞到地地道道的天津快板、京韻大鼓、河北梆子和相聲。還可以欣賞品嘗到津菜和天津傳統三絕: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麻花以及像煎餅果子、嘎巴菜、小寶栗子和熟梨膏等傳統小吃。
近年來旅游業蓬勃發展,國內旅游市場競爭激烈。很多城市通過拍攝電視廣告、邀請形象代言人、網絡和報刊等多種形式塑造城市旅游形象。天津的旅游形象不夠清晰。
天津雖然具備山、河、湖、海、泉五大旅游資源,但與云南、四川等具有豐富自然旅游資源的地方相比,自然旅游資源就顯得相對匱乏,而且國內和國際知名的景點不多,規模偏小,缺乏特色。近幾年,通過資源整合,天津市形成了六大旅游品牌,但欠缺宣傳力度,品牌號召力不強。而且旅游產品的開發還停留在傳統產品的設計和組合上,旅游新品的開發力度不夠,旅游配套設施的建設稍顯緩慢,缺乏能代表天津旅游形象的“拳頭”產品,對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也有待進一步挖掘。
主要表現在城市環境質量、旅游咨詢服務、旅行社地接服務、旅游保險、旅游金融服務等諸多方面。旅游企業“小、散、弱、差”的特征突出,缺少大型骨干型的企業。規模的局限性限制了天津旅游業的發展,無法形成產業放大效益。
介紹天津旅游的網站主要有天津旅游政務網、天津旅游資訊網和天津旅游資訊網手機版,這些是具有政府背景的網站。部分旅行社也有自己的官方網站。但是在網絡營銷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沒能充分發揮互聯網傳播范圍廣、信息受眾多、互動性強、更新速度快的特點,目前還僅僅停留在把網絡當作信息發布的平臺這一層次上;第二,現有旅游網站更新速度慢、經營形式單一和訪問量較低。
形象定位:渤海明珠,魅力天津。天津城市形象宣傳口號:天天樂道、津津有味。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對旅游地的總體認識和評價,是吸引游客的基礎條件,也是評價城市旅游業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依據。建立有吸引力、獨特、鮮明的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發展的核心,通過旅游形象的塑造來激發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和需求,這就需要不斷的積累,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
“渤海明珠、魅力天津”是對天津旅游特點和人文風貌的精煉概括。2013年,由《環球時報》主辦的中國最佳旅游口號評選活動中,憑借朗朗上口,易于傳播,“天天樂道、津津有味”入選十大“中國最佳旅游口號”。
發揮天津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在旅游景點總體數量處于劣勢的情況下,揚長避短,制定相應的系列開發對策,發揮整體效益。
根據《天津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中的規劃布局,打造“都市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會展”三大旅游產品體系,重點打造天津旅游六大品牌: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近代中國看天津”文化游、都市博覽游、海河風光游、濱海休閑游、山野名勝游。按照“目標驅動、產業集聚”的重點突破戰略,將天津市近中期旅游發展格局劃分為“一帶、三區、九組團”。一帶即海河旅游觀光帶。三區即市中心都市旅游區、東部濱海旅游區和北部山野旅游區。九組團即京津新城溫泉度假組團、大黃堡生態休閑組團、七里海濕地度假組團、東麗湖商務休閑組團、楊柳青民俗文化組團、團泊湖康體運動組團、天嘉湖-鴨淀水庫商務修學組團、葛沽-小站民俗風情組團和北辰運河文化體驗組團。開發海河風光游、近代中國看天津、都市博覽游、濱海休閑游、山野名勝游等特色旅游。[3]
天津旅游產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強營銷宣傳的投入,既需要政府部門加大宣傳資金的投入,同時也需要調動全市各區縣旅游管理者的積極性,加強營銷宣傳。首先,要加大對重點客源地市場的宣傳力度。一是,立足本地市場,讓天津人更加了解、熱愛天津,開展“天津人游天津”的專項活動;二是,以環渤海地區作為營銷宣傳的重點,通過各種媒介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推廣。三是,重視高鐵沿線重點城市的宣傳推廣工作。[4]其次,采用區域聯動,與新聞媒體配合等多種宣傳促銷方式,形成全方面、多渠道的宣傳格局。積級組織和參加旅游推介會、展覽會等活動,擴大對外交流,廣泛吸納客源。再次,重視網絡營銷和移動客戶端的宣傳。互聯網、手機App旅游應用軟件現已成為人們獲取旅游信息的首選。網絡營銷也越來越多地被各地旅游主管部門和景區所重視,成為旅游品牌宣傳和資訊發布的平臺。天津旅游管理部門應該注重對博客、論壇以及即時通訊等網絡傳播技術的應用。
在新的形勢下,要實現天津旅游新的跨越和發展,必須走國際化道路。實施旅游國際化戰略對天津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打造國際化品牌、開發國際化產品、實施國際化營銷、培養國際化人才、提供國際化服務、進行國際化管理、更大范圍的開發境外客源市場,使天津旅游全方面與國際接軌,促進天津國際休閑都會的建設。同時要加強人才培養,建立一支旅游業高素質人才隊伍。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反映城市旅游業的發展水平。我國旅游業要想走向世界,就需要重視人才的培養。要加強對旅游行業管理人員的培訓,拓寬培養渠道,建立標準化、規范化、合理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形成職業素質培養和職業技能培訓、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相結合的人才培訓體系,展開固定的旅游從業人員的考試等。建立一支服務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導游員、服務員隊伍,為旅游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
伴隨著人們旅游觀念的日趨成熟、交通設施的方便便捷,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自由行、自駕游。旅游集散中心具有“景點多、線路廣、服務優、班次頻、車況好、購票便、價格惠”等特點,在天津知名景點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可以方便游客自主選擇、組合線路,安排行程。
京津冀地區是國內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客源市場較為成熟、交通便捷性較強、接待設施較為完備的旅游協作區域。天津應主動尋求與北京、河北省城市之間的合作,樹立“大旅游”觀念,整合區域內優勢資源,本著優勢互補、營銷互動、市場共享、合作共贏的整體優勢,創新促銷和管理模式,滿足游客多種需求,共同打造屬于環渤海地區的旅游品牌。“一張網全覆蓋、一張圖全明了、一張卡全玩遍。”這是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的目標之一。三地旅游部門自從1985年成立“京東旅游區”開始合作,經過了20余年的發展,簽訂了各種旅游合作協議及意向書,促進三地旅游業的發展。
[1]天津旅游資訊網.
[2]天津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則.
[3]賈艷慧.天津旅游營銷策略淺析[J].城市,2013.
[4]學位論文:竇穎穎.中原經濟區旅游合作模式與保障機制研究[D],河南大學. 2011.
(作者單位: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