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
國企改革形勢下的企業財務會計風險與規避探討
◆李 琦
在我國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風險日益顯現,財務會計風險管理應當說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它涉及與國有企業經營事件相關的風險辨識、評估與控制等要素的管理,如果財務會計風險處理不當,則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和損失。為此,要全面分析國企改革形勢下的企業財務會計風險,并采用有效的財務會計風險規避措施和方法,以較好地化解企業財務會計風險,提升企業的經濟社會效益。
在國有企業改革的態勢下,企業財務會計的風險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具體主要包括有:
(一)技術風險。在國有企業的財務會計風險之中,由于財務會計工作相對繁雜,需要從業人員有專業的知識儲備和豐富的財務會計管理經驗,如果財務會計人員的決策支持、職業判定、業務操作等方面出現失誤,則會導致財務會計數據的失真現象和問題,出現財務會計的技術風險,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戰略的制定。
(二)道德風險。在國有企業的財務會計風險之中,還會由于財務會計管理人員要牽涉和接觸諸多敏感的信息和物件,顯示出其極為特殊的地位和功能。為此,還會使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人員有可能陷入到職業道德的風險之中,如果財務會計人員自我控制不足,在財務會計工作中利用職務的便利,實施不正當的操作,則會將自身和企業陷入危機,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三)客觀會計風險。國有企業的財務會計風險還由于財務會計風險是客觀而難于避免的,通常只能采用規避的方式加以處理,如:會計理論風險、會計規范風險,并且大多表現于會計規范方面的風險。
(四)環境風險。國有企業的財務會計風險還要關注自身的內部控制環境,不良的內部控制環境,對于企業的財務會計有極大的關聯性影響,具體表現為: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意識不足、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不夠健全、內部控制風險制度保障體系不夠健全等。
企業財務會計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極為重要,可以在企業開展各項經營業務之前,預估可能面臨的風險,通過合理而準確的分析和評估,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和危害,從而較好地保障國有企業正常的運營和發展。
(一)財務會計風險管理與控制的意識有待增強。長期以來的國有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模式顯現出一成不變的特點和規律,形成了一種固態的管理思維,缺乏財務會計風險意識,部分領導人員及財務會計工作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財務會計的風險,顯現出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遲滯性,缺乏對財務會計風險的隨機性、瞬間性的認知和把握,導致在財務會計風險來臨之時倉皇應付、漏洞百出。
(二)財務會計風險管理體系不夠健全。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對財務會計風險的完全認知和科學的判斷、評估,致使企業的財務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存在明顯的缺陷和不足,這就使企業的財務會計風險管理缺乏了組織基礎和物質前提,在財務會計風險突襲之時難以應對和有序的調節,顯現出被動應付的尷尬局面,使之面臨“破壞力”強勁的財務會計風險的危害。同時,國有企業各部門之間的相互推諉、相互扯皮的現象,也加劇了財務會計風險的危害性,使企業在無法相互配合和協調的狀態下,難以實現對財務會計風險的有效應對和規避。
(三)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尚未完善。在國有企業改革深化的背景下,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及流程尚未完善,缺乏全面系統、切實有效的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制度體系,使企業的財務會計風險管理與控制顯現出流于形式的狀態,缺乏有效性制度約束,這就使企業的財務會計風險管理難于落實,無法顯現出企業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制度的執行力。
(四)財務會計風險管理方法的科學性不足。在企業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和規避的過程中,一些財務會計管理人員對于會計風險管理的框架、概念認知不夠清晰,這就使財務會計風險的有效辨識和評估缺乏科學性,在進行企業財務會計風險規避的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思路和方法,顯現出風險管理手段相對落后的現象和問題。
(一)樹立企業領導及財務會計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在國有企業改革的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風險管理與控制是極為重要的方面,為了達到較好的財務會計風險管理與規避,要全面提升企業相關領導及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要對相關人員開展系統而全面的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培訓和教育,了解和熟悉財務會計風險的具體類型及不同特點,在胸有成竹的風險認知前提下,能夠鎮靜自如地應對財務會計風險,在樹立正確的財務會計風險觀的前提下,謹慎分析和思考風險,分析企業財務會計風險深層的、隱藏的原因,避免恐慌的不良心理狀態。如:企業的負債經營,就在引發財務風險的同時也會產生“杠桿效應”,企業要全面考慮經營的收益與風險的比率,要樹立正確的財務會計風險觀,如果經營收益大于付出的代價成本,則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為企業創設更為寬泛的成長空間。
(二)衡量和評估企業財務會計風險的具體狀況。在企業的財務會計風險管理與規避之中,對于財務會計風險的衡量和評估是前提和重要的環節,可以分為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和市場風險。其中:經營風險由生產經營原因而引起,可以采用經營杠桿系數進行風險衡量;財務風險由借款等業務而引起,可以采用財務杠桿系數進行風險衡量;市場風險由市場因素引起,可以采用β系數衡量其市場風險的大小。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加以衡量和評估:(1)對于企業的單項資產而言,應當采用方差、標準差、變化系數等方法,進行財務會計風險的衡量,如果有兩個相互排斥的企業投資方案,在其期望投資收益率大體一致的條件下,如果它們的標準差越大則財務會計風險越大,反之則越小;如果兩者的期望收益率不一致,則通過計算和比較兩者的變化系數,變化系數越大則財務會計風險越大,反之則越小。(2)對于投資組合的風險衡量,可以采用資產組合標準差的方式進行風險衡量和評估。
(三)采用相應的財務會計風險規避策略。對于企業的財務會計風險的不同類型,要相應地采用不同的風險規避策略:對于無法墊付資金、收少于支的投資項目,可以采用多種經營、組合投資等方法進行風險的規避;還可以采用購買財產保險、發行債券等方式進行風險的轉移;采用將資金損失計入成本費用、資產減值計提準備金等方式承擔風險。由此可見,企業對于財務會計的不同風險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不可僵化固守不變的模式,而應當對風險進行全程的、動態的監控,采用適宜的、切實可行的風險規避策略和方法,以有效地規避財務會計高風險事件,使之在可控的范疇之內,不會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四)完善和優化財務預算管理。在企業財務會計管理過程中,要完善和優化企業的財務預算管理,采用科學先進的財務預算方法和技術,擬定針對性較強、系統而完善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使之成為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引領和指南,較好地協調企業財務會計的相關資源,在優化配置財務會計資源的前提下,全面有效地完成企業財務會計工作。
(五)健全崗位責任體系及激勵機制。在企業財務會計風險規避的管理過程中,要規范財務會計人員的行為,全面落實財務會計工作崗位職責,并通過有效的獎懲激勵措施和手段,提升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以法辦事、以德辦事,形成良好的企業財務會計工作風尚。
(六)提升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是前提和關鍵,企業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財務會計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升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理論素養,避免因技術不足而引發的財務風險。還要對財務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的教育,要增強財務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觀念,依照財務會計相關法規進行規范性的操作,較好地避免財務會計工作中的道德風險。
總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財務會計工作,要充分認識到財務會計工作中存在的風險,了解和動態監控財務會計風險,并采用有效的風險規避和管理措施,更好地提升企業的效益。
[1]靳晶.企業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及其優化[J].大眾投資指南.2017(07).
[2]李麗旭.知識經濟環境下財務會計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山西農經.2017(13).
[3]厲莉.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J].經營管理者.2017(20).
(作者單位: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