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艷麗 魏媛鶴
新媒體環境對思政教育內容延伸研究
◆汪艷麗 魏媛鶴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科學與技術發展的非常好,信息技術也發展得很快,以網絡技術和電腦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漸漸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等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也逐漸的在改變著我們傳統的生活方式,拓寬了人們對世界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目前新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我國教學事業中一種非常普遍的教學手段,學校利用新媒體可以隨時通過搜尋網上的資料對學生進行思政內容的教育,在這種新媒體的環境之下,學校在享受它所帶來的便利與先進的優勢之余還對學生的思維方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也要盡量避免新媒體所帶來的一些弊端,使學校的思政教育內容能夠得到更好的延伸,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
新媒體環境;思政教育內容;延伸研究
新媒體具有信息共享性、快速、簡便性等優點,在擁有新媒體的教學環境下,教師在進行思政教育時可以隨時搜索網上的相關內容對學生展開擴展性知識熏陶,使學生能夠再次深度地了解教師的所教內容,將思政教育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深刻化,新媒體不僅為教師的上課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對學生來說還能學習到更多的擴展性知識,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校的思政教育的發展。
(一)促進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在傳統的思政教育中教師都是通過書本面對面的對學生進行形式單一的教學,在這種情況下,長久以往學生會對這種單調的上課方式產生厭倦,從而對教學內容產生厭倦,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上課專心度,從而降低上課效率,產生一種質量較低的教學效果。而新媒體的出現可以讓教師有更多的教學方式的選擇權,教師不僅可以在課上通過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與視頻資料等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教學,還可以在課下利用社交軟件等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研究。新媒體的出現促進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為學生和教師之間提供了更多互相之間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促進了學校對思政教育的開展工作。
(二)加大了學生的自主性。在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中教師只能單向的通過書本對學生灌輸思政知識,而學生也只能被動的接受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接收教學內容的狀態,很難有機會與教師進行對向溝通。然而教師也很難有足夠的機會對學生進行了解,無法充分的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能否適應教師的教學模式。在新媒體環境下,利用各種新媒體設備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聯系可以跨越時間與地域的限制,相比之前溝通手段比較先進,學生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的反饋,教師也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需求,雙方能夠進行及時的溝通這可以說加大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使其參與到學習中來,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總之,新媒體的出現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一種非常全新與先進的體驗,教師可以對其進行合理利用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改善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
(三)擴展了思政教育的教學內容。傳統模式的思政教育內容一般都是出于課本和教師的教學經驗,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老套的內容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國家政治策略的出臺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材料,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學校無法將這些內容作為教學材料傳授給學生,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思政教育的發展。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隨著各種網絡設備的出現,教師可以利用各種設備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內容的延伸教學,新媒體為教師進行思政教育內容的延伸教學提供了一個平臺,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隨時搜索課程相關內容,為輔助性教學做好準備,在課下可以建立班級群為學生發送一些相關內容的課件,加固學生的知識的同時對其進行延伸性教育,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相比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來說,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政內容教學不僅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為方便和直接的學習方式,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打破了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思政教育內容的局面,提升了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自主學習、積極提問的學習氣氛,利用各種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知識面拓展教學,對思政教學內容進行了延伸,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全面學習的教學模式。
[1]王效勤.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思考[J].黑河學院學報,2017,(04):143-144.
[2]劉流民.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路徑研究[D].導師:李德平.東華理工大學,2016.
[3]鄭瓊.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途徑研究[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01):52-55.
(作者單位:景德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