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夕雨
應用型高校轉型背景下“全員導師”輔導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黃夕雨
目前,全國有兩千多所由省級政府管理的地方高校,每年有百萬畢業生流向市場,在新時代的市場經濟背景下,人才市場供需關系正由以高校為主導的供給驅動變為以用人單位為主導的需求驅動,這一轉變出現了畢業生就業難,用人單位招人難的“兩難”困境。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專業技術、實踐能力、職業素質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高校培養人才的模式與社會需求脫軌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要破解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結構性矛盾,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必須堅持需求導向、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學校定位,積極向應用型轉變。應用型大學是主要以面向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具有較強行業或產業背景要求的、以各類技術應用為特點的、培養專門的應用技術和技術應用人才的大學。在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地方本科院校紛紛向應用型轉變。
學生工作是集教育、服務及管理為一體的德育工作,其目的在于培養、教育學生在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的指引下,嚴于律己、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一所高校的學風質量直接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及管理水平,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重抓學風建設,為落實學校辦學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創新研究能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提高學生的學風建設是高校辦學的重中之重,而高校的學生工作是與學生聯系最緊密的工作,也是最基層的工作,更是學校全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工作對于提高學校的學風建設起到獨特而顯著的作用。
1.不想學,自制力較差。不想學的原因首先因中國教育體制的現實情況,從小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下成長的學生,當沒有了家長和老師“一對一”式的監督,往往缺乏自制力和約束力,學習被動;其次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部分學生和家長都抱著只要能讀大學的心態,在選擇專業方面就顯得有些饑不擇食,當學生進入大學就讀所選專業時,發現并不感興趣,也不想成為今后擇業的方向時,就會放棄學習,不想學習。
2.不思學,目標不明確。大學是跨入社會的最后門檻,是確定就業方向的重要階段,是培養“知識、能力、素質”的最佳時期。其實每個大學生都清楚就業難的現狀,但仍不知道如何學,目標不明確,甚至有同學自暴自棄,將大學四年真正變成“混日子”的時光。
3.不會學,方法不靈活。中國應試教育體制的現實,造就了一部分大學生只會死記硬背,進入大學后,也只能夠做到圍著考試轉的學習方法,應付了事,不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更不懂得知識拓展。考試時也常常見到學生攜帶小抄、弄虛作假等舞弊現象,沒有真正理解教師所教內容,靈活解題。
4.不好學,態度不端正。如今高校對入黨要求非常嚴格,不僅要求入黨積極分子思想積極上進,同時在學業上也要起到榜樣示范作用,部分高校更是要求學生一學年不掛科才能申請入黨。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要求,許多想要入黨的學生,即使每堂課都到課,也是心不在焉,目的在于拿到較好的平時成績,并且在期末考試時臨時抱佛腳,甚至通過舞弊使得成績合格,最終達到入黨的目的。這樣的學習,目的性太強,功利色彩較重,學習態度不端正,不是真正的好學。
基于這樣的學風現狀,轉變學風,應成為學生工作的重點,而學生是全體教師的學生,學生工作從廣義上來說也不僅僅是輔導員的工作,因此,構建“全員導師”輔導體系,是一次學生工作的改革創新,也是一次探索與實踐,構建這套體系更有效地、全面地深入到學生成長成才的各個方面,實現共同培養與個性化培養相結合,切實提高學風建設,加速學校的轉型發展。
在學校轉型發展的大環境下,以懷化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為例,解讀“全員導師”輔導體系在實際學生工作中的運用方式及具體要求。“全員導師”輔導體系,即專家導師隊伍、成長導師隊伍、發展導師隊伍和朋輩導師隊伍組成。
專家導師隊伍由校內外優秀專業教師、退休教師等組成,主要針對學生開展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指導。具體可分為:領導“輔導員”隊伍、專業講座團隊、賽前輔導隊伍,專業日常輔導隊伍。該隊伍的工作職責:1、領導“輔導員”隊伍:由該院的五位領導組成,分別在周一至周五進行值班,可以接受任何學生的來訪,針對專業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助其查找原因,提供對策;針對經常違紀的同學,對其耐心教育,循循善誘;針對尚未就業的同學,幫其分析形勢,解決困難……因人而異分類指導,使學生們卸下包袱,增加動力,親近學生,切實了解學生的需求。2、專業講座團隊:每年邀請3-5位校內外的專家,對學生專業方面的知識進行學術講座,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提升理論知識。3、賽前輔導隊伍: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在全國、全省的重大比賽前,由優秀的專業教師對參賽選手進行一對一的集中高強度輔導,有效地提高該院參賽選手的專業水平,加深專業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4、專業日常輔導隊伍:要求學生各自的專業教師除了課堂上教授專業知識外,還應在課后進行輔導并督促學生的專業學習,耐心解答學生的疑問,形式可通過微信、QQ或面對面輔導等。
成長導師隊伍主要是由輔導員、班主任及該院全體教工黨員組成,任務是為學生進行思想素質輔導、學習態度輔導、學習動力輔導、生涯規劃輔導和心理壓力疏導等。具體可分為:班級導師隊伍,年級導師隊伍、教工黨員隊伍。該隊伍的工作職責是:落實“三全輔導”最基層也是重要的一支隊伍,尤其是對于剛入學的大一新生面對一條嶄新的道路,往往容易迷茫、盲目,當他們面對誘惑的時候,需要有人伸出手去扶他們一下,這正是成長導師的意義所在。1、班級導師隊伍:主要由各班班主任組成,從大一入校開始直至大四,針對班級學生的大學生涯規劃,每學期至少有一次一對一的輔導;下寢了解學生的生活需求及思想動態;針對心理普查、周報表中所反映有心理問題、身體問題或者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情況,深入了解并做好個案記錄;對不假外宿、缺課等有違紀行為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改善學習風氣;與預警學生進行談話,掌握學生學習狀態,積極主動的與家長聯系,將家校聯系保持常態,及時解決學生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困難等。2、年級導師隊伍:由輔導員擔任,應與班級導師保持密切聯系,隨時掌握各班所反映的情況,對于突出問題,深入解決;對思想上要求進步的同學,進行多次談話,幫助他們提升思想,為組織吸納優秀人才等。在心理健康方面,每學期至少舉辦一次心理健康的講座培訓,普及和宣傳心理健康的知識。3、教工黨員隊伍:每名教工黨員分配5-8名受到預警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幫扶,要與學生建立起常態化、連續性的關系,每學期至少有一次談話,掌握幫扶對象的家庭信息,每年至少有一次與家長的溝通,要努力成為幫扶對象的“人生導師”。
發展導師首先主要由社會賢達、杰出校友以及該院全體教職工組成,主要進行進行創新、創業、就業方面的教育,以其自身豐富的人生閱歷、頑強的奮斗經歷和輝煌的成功業績影響、感召廣大學生。具體分為筑夢導師隊伍,就業指導隊伍。其工作職責是:1、筑夢導師隊伍:該院每年五月份舉辦“筑夢·遠行”畢業季活動周,活動周中邀請6-10名優秀企業的創辦者及杰出校友組成筑夢導師隊伍,對全體應屆畢業生進行就業、創業知識的講座,以及個人奮斗經歷、事業發展等方面的事跡分享,激發學生創業激情。其次,根據企業的發展和該院學生就業的實際需求,進行現場招聘,達成就業意向。2、就業指導隊伍:該院聘請全體教職員工為就業指導教師,每人分配3-5個名額,實行學生反選的方式,學生自主選擇指導自己就業的導師,有效避免師生間不熟悉、不了解,導致指導效果不理想的情況。就業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個人情況,一對一的建立長期有效、友好的聯絡,了解學生就業意向,跟蹤學生的就業動態,切實幫助學生就業創業。
朋輩導師隊伍由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學科競賽獲獎者、優秀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等組成,為學生提供學習技巧、學習經驗、校園適應經驗、生涯規劃經驗等方面的交流輔導。該隊伍具體分為:優秀事跡演講隊伍,學生黨員隊伍,學生會干部隊伍。工作職責:1、事跡演講隊伍:由國家獎學金、優秀畢業生、勵志獎學金、學科競賽等各類獲得者組成,對該院學生進行優秀事跡的演講及專業的展示,為學生的生活習慣培養、學習能力培養、感恩教育培養、生涯規劃等提供經驗交流平臺。2、學生黨員隊伍:由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及正式黨員組成,每人幫扶一至兩個寢室,為寢室同學的日常生活、學習需求提供幫助,同時督促寢室同學積極參加早活動及寢室衛生的打掃,協助教師檢查外宿情況等等;優秀黨員按照每周安排的值班表在成長輔導室值班,值班期間接受學生的咨詢,為學生提供幫助,并且督促學生保持教學樓的衛生、統計上課情況等。3、學生會干部隊伍:學生會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群眾性組織,是學校聯系學生的橋梁和紐帶。學生會干部隊伍的工作全面覆蓋了學生在校期間的日常、生活、學習等各方面,幫助普通同學解決問題,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增強全體同學的綜合素質。
在“全員導師”輔導體系的全方位指導下,將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專業技能、綜合素質,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地方院校以更快、更好地姿態向應用型大學轉型。
(作者單位:懷化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