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 王 誠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生源特點及人才培養模式
◆王 婧 王 誠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就業方向和人才培養模式都立足于其生源特點,并通過培養適合市場化方向發展額綜合性、技術性人才需求,來實現專業建設意義。從生源特點來看,主要偏重于對機械設計制造和自動化、機械工程及其入校后確定專業方向三種方式來實現。從實施效果來看,偏重于理論層面的培養,人校企合作的仁慈啊培養模式,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生源特點;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多為中職院校和高招錄取學生,基礎素質良莠不齊、常用考生受多種報考因素制約,在專業化建設和就業上,面臨者專業不對口和就業不理想的局面,對高校的未來建設發展極為不利。
課程設置的主要任務是基于市場化需求的“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目標,進而通過校企合作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來實現。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生源特點為主線,實施的模塊教學滲透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和訓練方法的有效嘗試。
現代教育環境下,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出著眼于突出表現職業教育的教學特色和重點外,還要培養出適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下的專業人才。具體實施步驟圍繞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才能在激烈的學習氛圍和市場競爭環境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目標人才培養策略。日前我國企業的發展,需要專業人才進駐,同時具備專業能力、職業理想、學以致用目標、比較高具備專業技能和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需要以真才實學實現上崗和職業目標技能的專業型、骨干型人才。
(二)專業人才培養。專業特色是基礎,專業能力是核心,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建設指導。除了對企業管理層進行聯動合作外,還要以市場調研為基礎,加強專業建設基礎實驗教學設施投產,并將職業能力拓展作為實施重點進行強化。通過合理安排課時進度,深入課程實踐深刻剖析課程內在。將評價課程,作為學生“素質、能力、技能”的基本評價指標,真正實現專業建設的實效性。
(三)實訓教學培養。實訓教學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嘗試,也是以信息技術為先導,以實訓理論課程為基石的新型教學。通過實訓教學專業建設,確保學生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了解,確保責任意識和創新精神及其能力結合,并在團隊建設中嶄露頭角,為專業建設提供助力。
(四)師資隊伍建設。基于應用創新性人才培養目標下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依靠強有力的師資隊伍,為培養人才添磚加瓦,從直接程度上帶動整個人才培養的氛圍,并在教學能力上,為培養合格人才提供便捷式一站式服務。
(五)基礎設施投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基建設施中,是實驗室、企業培訓和講授課程、企業實訓合同模擬室和企業競爭性和人才的引入機制及其畢業前訪視,將在基礎道路建設中,為企業培養出具備經營、管理、技術、實用的綜合人才。加大對該專業院校本專業學生的投資力度,尤其在實驗實訓等基礎教學設施上,加大經費劃撥和生均實驗入駐教學課堂,建立并擴大專門實驗中心,配備了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設備,引進了國內最先進的教學模擬軟件,整體對學生獨立實驗的支持力度。
(六)綜合能力建設。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對人才有了新的界定,人才培養的目標也在發生著重大改變。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創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成為對社會建設具有突出貢獻的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能力建設,除了立足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外,還要在綜合性的舞臺上,實現目標定位和遠程規劃,并在管理層上,實現管理技人才的專業培養優勢。是集成學生專業知識和創新策劃能力的市場化、科學化、因材施教式建設舞臺。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實施“校企合作”的新型化培養方略,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你和能力為己任。以專業建設為藍本,通過該模式的開展,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通過基礎設施投產和強化,整體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整體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堅持以工作為目的的教學提供了契機。對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和專業素質,提供了就業實踐的廣泛平臺,并為為其職業生涯規劃指明了道路,可作為相關專業建設的有效嘗試加以推行。
[1]尹飛鴻,肖華星,黃小璜等.七年融通三螺旋遞進銜接的課程體系研究與構建——以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2016,(17):39-42.
[2]程世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現狀反思與前景展望[J].湖南農機,2012,39(3):220-221.
(作者單位:王婧,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王誠,杭州新宇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