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玲
摘 要:如今是一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期,應用領域也在不斷增加。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的新型手段,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參加數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將信息技術與數學進行良好的融合,從而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數學教學;應用
在新教學改革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學科的結合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數學作為一門抽象且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將信息技術應用其中,就可以將其簡單化、直觀化、形象化,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多媒體的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其中,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建立相關的教學情境,還會使得教學內容具體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進一步優化教學的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一、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誤區
一些教師使用電子教學手段代替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一些誤區,主要表現為:
1.一些數學教師認為,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表面的形式,沒有具體的教學效果,該教學手段不會將學生的認知特點表現出來。其本質是通過外部媒體的刺激,讓學生模仿和接受數學知識。這時,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被動地接受教化,學生的主要地位沒有得到體現。
2.信息技術只是將現代化的手段應用其中,沒有板書的效果明顯。
3.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需要大量的實踐和訓練,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知識點,在使用媒體時不能忽視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
二、高中數學課堂采用信息技術的特點
將高中數學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之后,不僅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還可以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實際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可以將抽象知識具體化,還可以仿真數學實驗,這是都是信息技術的優勢。運用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印象,從而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提高教學效率。除此之外,信息技術高效率、大容量的特點,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巨大的區別,不僅可以將復雜的數學知識通過影片或是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節省時間的同時,增加了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有利于高中數學教師開展自主學習。
三、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
1.轉變數學的教學方法
高中數學不同于初中數學知識,不僅知識更加難理解,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如果只通過教師的板書或是口頭描述,學生是不可能全部理解的。因為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缺乏學生之間的討論,機械的學習是不符合數學學科的特點的。因此,數學學習不應該是一個被動的學習過程,而應該讓學生主動學習,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構建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變成有效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能給學生一個積極的問題情境,他們就能理解并抓住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抽象思維。
比如,討論橢圓截面上的圓錐,可以用幾何畫板來證明橢圓的定義,討論當固定點到兩個定點距離的和等于、小于、大于兩點之間的距離的各種情況。
2.創造直觀形象的教學環境
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認為高中數學很不容易理解,且學習過程很枯燥。因此,當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其中時,圖片、視頻、影像都可以將復雜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時,三角函數本是一個抽象的知識點,并且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得很少,學生很不容易理解三角函數的本質。那么,教師就可以將三角函數的圖象特點以及圖象變化過程通過視頻的方式演示出來,在生動的演示過程中,學生就會加深對三角函數概念的理解。
3.以學生為主體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深入,學生的主體性越來越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視,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自主探究知識。因此,在整個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成為學習的積極參與者,教師只起到一個指導者、引導者的作用,當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制定教學目標時,就可以較為主動地探索學習資料,從而使得教學過程更加優化。自主選擇學習策略和方法,控制和調整學習的過程,學生、教師、人機,在個人與集體之間進行更多的自由交流,具有網絡資源的優勢,在開放的環境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網上的大量信息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在網絡中尋找數學素材,完成制作網絡的作業,從而形成學生的“做數學”模式。
(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且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才能學好數學。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來準確把握知識點的邏輯性,進一步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將學生的潛力挖掘出來,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獲取知識點的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旋轉體的表面積時,我們如何算出旋轉體的表面積?問題一出,他們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幾分鐘后,對于圓柱和圓錐,他們都回答道將其展開計算,圓柱圖形的平面是矩形,圓錐平面圖是一個扇形。但平面圖的圓臺,他們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我們利用多媒體事先準備動態課件,展開圓臺的側面,學生突然恍然大悟,了解了如何計算圓臺的側面積。在此過程中,我非常感謝網絡互動的學習環境,它是開放的、豐富多彩的、無窮的。
(三)利用信息技術查閱資料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肯定會查閱相關的數學資料來豐富教學內容,這不僅會耗費大量的備課時間,如果方式不對,還會使資料不準確。那么,教師就可以運用網絡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這不僅會增加教師的閱讀數量,還會提高資料的準確性。比如,在搜索有關向量的知識點時,就可以將“向量”關鍵詞輸入到互聯網上,在短短的幾秒內,就有可能出現數百條信息,教師有選擇地挑選適合自己課堂的信息,這樣就會縮短備課的時間,還會增加備課的質量。在這一層次上,計算機軟件已經替代教師的部分職能,如:提問題、評價,以及找到不明確的答案的能力,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因此,教學對信息技術有很強的依賴性,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的作用也得到了體現。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方法,是可以提高教學效率的。但是,如果不能將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良好的融合,就會失去信息技術的優勢,從而使得教學質量下降。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教學特征進行準備。本文從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術查閱資料等三方面來展開討論分析,從而全面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進一步推動教育改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章建躍.數學·信息技術·數學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2(12).
[2]吳華,武艷,馬東艷.國外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研究及啟示[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3]何棋,范登晨.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7(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