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平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將學生放在教學中的主體位置上,使學生不僅僅學習到語文知識,更能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以及心理素質。小學語文教學還需要從方法上進行創新,保障素質教育的成果,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重要性
素質教育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語文學科教育亦是如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受到新課改的影響,做好素質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秉承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準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設計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此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
一、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改之后要求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施探究性學習,以此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提升,這也是發散性思維的基礎環節。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建立在對已有知識了解的基礎上,小學生由于年齡因素的影響,對知識還有事物的認識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需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能夠有發揮自我潛能的教學環境,以此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師可以從想象力出發,讓學生更具有創造性。語文課文教學中要找準教育機會,利用已有教學資源,將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行動有效聯系在一起,例如,學生在學習《黃山奇石》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對黃山有更多的了解,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幻燈片、視頻等等,讓學生在認識黃山的前提下,發揮想象力,想象黃山奇石是什么樣的。不同教學方法有不同的效果,培養學生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還要開闊自我視野,素質教育的目標和原則都能夠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得到提升。
二、語文素質教育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在素質教育當中,學生審美至關重要,通過審美學生能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助于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時,語文教學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去做教育工作。首先,對學生發現美的能力進行培養,教師關注學生的成長環境,幫助學生發現學習中、課本中、生活中的美。其次,關注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未成熟,對一切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理,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去感悟美。一切從實際出發,給學生創設發現美的情境,利用教材讓學生更具有想象力,從身邊的事物當中發現美。
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按照課文的描述給學生繪制出廬山瀑布的美景,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繪畫,學生一邊畫,教師一邊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聲音,學生閉上眼睛就能夠感受到廬山瀑布的美景。另外,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體驗美的能力,語文課標中已經明確規定,從三個維度出發去做語文教育工作,分別是關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因此審美體驗也是符合語文教學三個維度的,在此過程中教師給學生美的體驗,能夠升華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進行生活感知,增強對課文的理解能力,由此陶冶學生情操。
三、語文素質教育能夠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
小學生對社會和生活的了解非常少,甚至很多在德育上還處于空白狀態,德育對小學生來講是至關重要的,關系到小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人生走向。在語文學科當中進行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體現,也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具體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課本中的內容對小學生德育的內涵進行挖掘,教師在授課之前要對教材進行全面透徹的分析,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問題,除了知識的傳輸更需要挖掘課文中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培養,通過知識的傳輸、課文內涵的了解,讓學生德育水平提高到新的臺階。
其次,教師認真做好上課準備工作,切實有效地發揮好課本在德育過程中的作用,強化小學生德育實踐工作,讓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在實踐中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過程中,就需要將雷鋒精神傳輸給學生,使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以雷鋒叔叔為榜樣。此種類型的課文可以使學生有更多德育方面的感悟。
綜上所述,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石,在學習過程中更為關注的是素質教育的準則,小學語文包含諸多素質教育的內容,教師要善于挖掘,利用素質教育的資源為學生創建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長見識,拓寬視野,真正踐行素質教育的理念,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楊建平.基于素質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14(17):64.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