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1-000-01
摘要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升,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逐漸完善,而由現代企業制度導致的風險漸漸地顯露出來。道德風險作為其中的風險之一,導致企業內部交易成本上升,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對其的研究,探索對道德風險的規避策略。
關鍵詞企業管理 道德風險 風險規避
在企業的日常管理當中,會面臨著許許多多的風險,道德風險就是其中之一。隨著社會生產能力的提高,生產組織形式逐漸發展出企業這一生產組織方式。但由于企業的所有者與經營者并不是同一人,導致企業的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經營目標不一致,從而導致道德風險的出現,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發展。
一、企業管理中道德風險出現的原因
在經濟學的經典假設中,存在著“理性經濟人”假設,為道德風險的存在提供一定的依據。根據理性經濟人假設,理性人所從事的活動都是利己的,都是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就導致企業中的人員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從事一些利己的活動,這些活動間接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經營,導致企業可能存在著經營風險。這些情況的存在是由于企業缺乏嚴格的監督管理機制,導致管理內部由于工作人員的干擾而影響企業的正常管理和經營。
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由于企業的所有者與經營者相互分離,兩者之間存在著委托代理關系,兩者之間存在著利益的分歧,從而導致了兩者之間的行為活動的目的不同。一般而言,在自身并不是作為企業所有者的情況下,經營者會在內心產生相應的規避心理,將自己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會更多的關注企業的產品銷售額或市場占有率,這更能體現出企業經營者的能力,從而獲得升職加薪或更多管理權限的機會。
二、企業管理中道德風險規避的方式
(一)在企業內部加強誠信意識建設,尊重契約精神
人的社會存在和發展,是建立在眾多契約關系之上而存在的,而各項經濟活動從根本上來說也是一種契約活動。在企業內部存在的各種雇傭勞動關系也是一種契約關系,想要更好的維護這種契約關系的存在和有效執行,需要在企業內部營造尊重契約關系的環境,從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影響各個雇傭勞動者的思維方式,達到維護雇傭勞動契約關系的存續。
在企業與員工建立的雇傭契約關系中,只有兩者相互之間的信任才能使得兩者都能達到最終理想的結果。即企業的所有者能夠了解員工的發展期望,并且盡可能滿足員工對個人價值的實現;而員工盡可能的與企業達成情感上的一致,為企業的利益與發展著想。在這種遵守契約精神的條件下,企業與員工兩者都能夠獲得各自想要的結果而達到最優的狀態。
當然,在企業內部建立誠信意識不能僅僅依靠企業與員工這兩者的自覺行為,而要通過相關的制度建設達到相關的制度約束下的誠信行為。將制度建設作為誠信建設的重要橋梁,能夠減少道德風險出現的風險,通過制度行為的約束,達到塑造誠信環境的結果。
(二)在企業內部建立員工激勵機制
在企業與員工的委托代理關系中,由于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身份的分離,無可避免的導致兩者目標不一致,從而引發道德風險的出現。在這一種情況下,為了降低道德風險發生的機率,需要通過一定的激勵機制將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目標統一。
激勵機制的建立主要是通過將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利益進行捆綁,將利益在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從而實現兩者的統一。對企業經營者的激勵措施可以融入到績效考核制度之中,并輔之以相應的獎懲措施,充分調動企業經營者對企業成長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現代企業之中,大多數企業會將企業的經營者納入企業所有者的范疇,即通過股權激勵的措施,形成利益、風險共擔的局面,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道德風險的出現。
(三)在企業內部結構中構建權利制衡的格局
企業經營者掌管著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以及各種戰略發展規劃的制定,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動向,擁有較大的管理權力。這就需要董事會制約經理等管理人員權力。作為股東大會選出的董事會,是幫助各位股東管理企業并推動企業的發展成長,為各位股東帶來更多的收益。董事會作為主要的監督機構,負責制約企業各位管理者。
但在現實狀況中,很多時候董事會并不能發揮它應有的監督職能,而成為了一個形同虛設的機構。董事會成員由股東大會的成員選舉產生,而企業的管理層由董事會選舉產生。在很多時候,董事會將自己的成員推舉為管理人員,從而導致監督和管理的職能重疊,將董事會的監督職能的效力嚴重降低,培養了管理人員與董事會成員串通一氣危害企業財產的土壤,嚴重影響了企業內部制衡機制作用的發揮,企業內部的運行效率大打折扣,為企業今后的長久發展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