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黎 劉華森 劉永英 王海濤
摘 要:水利文明就是人水和諧相處,是水利先進文化的象征,是生態文明的前提。本文闡述了水利文明存在的問題,水利文明的現狀以及創建水利文明,促進生態文明的思路。
關鍵詞:水利文明;生態文明;水資源污染;水利治理
中圖分類號:TV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59
水利文明就是人類涵養水資源,保護水資源,開發水資源,治理水資源,利用水資源,讓水資源更好的為人類服務,并強調人水和諧共處。具體要求在區域內要有規劃的實現井、溝、塘、渠配套,溝渠通小河、小河通大河、大河通江海,并且水質清秀,無味無色,水中植物與水中動物共存共生。河中常年有水,堤岸四季常青,干旱季節河中有水,洪澇季節不見災情。與區域內大環境共同構成藍藍的天、綠綠的地、山清水秀美麗的生態文明畫面。水利文明更是水利先進文化的象征。有了這樣一個環境基礎,才算生態文明有了良好的開端。如果進了一個地區,河水污染、坑水發臭,無論在路、田、林諸方面下多大的功夫,政績有多突出,都談不上生態文明。因此說水利文明是生態文明的前提。
1 水利文明存在的問題
水是生物界生命第一要素,是原生質的重要成分。離開了水,一切生命無從談起。因此,水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進步。知道了水是生產之要、才能明白水利文明是生態文明之基。換句話說,水利文明也是水的數量、質量、形態與周邊環境的巧妙搭配。它既不能沒有,又不可替代。研究開發水利文明,不僅關系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系著國計民生,更關系著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目前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多地少水資源缺乏。人們對水利文明認識不足,生態文明意識更是淡薄。在涵養水資源,保護水資源,開發水資源,治理水資源,利用水資源,讓水資源更好的為人類服務方面欠缺足夠的認識。以河南省鄲城縣為例,1994年受到大自然干旱的懲罰,就是人們對水利文明缺乏認識,沒有足夠的思想和物質準備。致使全縣9.8hm2萬hm2秋作物嚴重受旱,5.23萬hm2絕收。
2 水利文明現狀
2.1 人水不能和諧共處
到處是污水入河,坑塘成為垃圾場。往河里倒垃圾,往坑里扔泡沫成為家常便飯。河里漂著塑料袋,井里漂著農藥瓶。死水坑基本都是臭哄哄。成為蒼蠅、蚊子的繁殖場所。
2.2 土壤污染
農藥的過量使用,廢料到處拋棄,對土壤構成不可逆轉的污染。
2.3 無限度的亂砍亂伐,森林面積的減少
對水土保持及水資源的地表埋藏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2.4 工業廢水、城市污水,無處排放,流入河道
2.5 海洋、空氣的污染
人水不和諧的地方,還有河底抽砂,河床塌陷時有發生。河堤保存不完整。溝渠不暢通,影響澇季排水等。
3 創建水利文明,促進生態文明的思路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了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布局,開啟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這就對水利文明創造條件,并為水利文明事業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勢迫切需要加強水治理工作。
3.1 加強水治理工作
要使人們一定要建立起水資源危機意識,把節約水資源作為自覺的行為準則,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水資源警示教育。牢固樹立人本理念,建設優美的水利文明環境,彰顯水景觀對促進人水和諧的特有文化功能。保證人水相依、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
3.2 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強化水資源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資源基礎功能地位。必須合理開發水資源,避免水資源破壞。生產和生活用水的開發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有關規定,做到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并有效防止水資源污染,保證水體自身持續發展。
3.3 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從一點一滴做起。像一個家庭將洗臉洗手的水用來沖廁所或者養育花草。這樣的方式方法,不能說是直接從源頭上解決缺水問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缺水問題,并且說明人們的節水意識在增長,不斷找尋節水的途徑。
3.4 水污染治理
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處理的途徑;生產污水據其性質不同采用相應的污水處理措施。進行區域性水利綜合治理,就要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對可能出現的水體污染,要采取預防措施。對水體污染源進行全面規劃和綜合治理。
進行區域性水利綜合治理,就要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杜絕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規定排放標準。同行業廢水應集中處理,以減少污染源的數目,便于管理。并有計劃治理已被污染的水體。
3.5 加強監測管理組織,制定法律和控制標準
設立保護管理機構,與國土部門、環境保護部門建立聯合執法組織,執行有關環保法律和控制標準,協調和監督各部門和工廠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頒布有關法規、制定保護水體、控制和管理水體污染源的具體條例。
參考文獻
[1] 韓曉琳.水資源現狀分析及保護對策[J].科技信息,2011(7).
作者簡介:倪黎,女,河南省鄲城縣水利局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