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波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華民鄉中心學校,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121)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
李忠波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華民鄉中心學校,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121)
信息技術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有效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通過分析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師應創建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以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
信息技術是全新的課程,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及實踐能力非常有幫助,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要以我國教育教學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不斷探索適合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在信息技術條件下發表自己的意見,合作解決實際問題,遵守網絡的相關道德規范。但是由于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各不相同,一部分學生接觸計算機相對較早,還有的沒有接觸到計算機,這就容易造成初中生信息技術水平的差異性。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對課程的目標進行確定,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充實課程資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積極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習慣。
創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是構建信息技術有效課堂的先決條件,一個成功的教學依賴于教師與學生的理解和信任,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為學生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產生興趣,才能真正提升學習效率。
習慣可以主宰一個人的一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也要培養學生的習慣。首先,培養學生良好的用機習慣。保證學生能夠安靜進入到計算機教室內,并在指定的位置就坐,不可以在教室內打鬧、亂跑,如果沒有教師允許,不能動計算機,也不能扭動顯示器。不要隨意動其他同學的計算機。不要在計算機課堂上做與課堂教學沒關系的操作。其次,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督促學生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用到的材料準備齊全。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計算機操作,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最后,養成良好的信息處理習慣。嚴格遵守網絡導讀及上機操作規則,不搜索不良信息,在課堂教學中也要養成科學合理收集信息、規范整理信息的習慣,達到提升信息素養的目的。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教師要設計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方法,改變教師講課、學生被動聽講的教學模式,積極構建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模式,讓學生進行自主交流和溝通,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4.1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要根據學生的計算機操作基礎、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考量,再按照同組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會把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安排在一起,以四人為一個小組單位。這種分組方法呈現出了比較明顯的差異性,而這種差異性資源更適合小組內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方便了各個小組之間的競爭。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進一步明確小組成員的職責。這樣做也是為了突出個體的作用,小組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還要幫助其他同學一起進步。在小組內部選擇一個組長,這也是開展小組學習的關鍵,一個好的組長可以促進小組的團結,組長也是教師與班級學生進行學習的有效紐帶,直接關系著小組合作學習的成與敗。
4.2 落實任務驅動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傳統教學模式比較重視教師的課堂掌控,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教學方法并不利于學生信息素養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不僅可以發揮教師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主導作用,也尊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真正去學習,掌握新的信息知識,達到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目的。
4.2.1 創設任務情境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目前我國教育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趣味性的情境為教學基礎,以任務為載體。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任務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為教學目標,在任務驅動教學法運用之前,創設任務情境是導入教學內容的關鍵環節。一個好的任務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通過教學實踐發展,學生在完成某個與其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學習任務時,學生的學習興致就會特別高。
4.2.2 開展分層優化教學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量,發現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根據這一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的要求學習掌握知識點。當學生學習知識時,教師還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知識難度,這樣做對于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小組分析當前的任務,小組成員可以積極參與任務,對于出現的操作問題,可以選擇觀看教材、與同學交流、向教師請教等多種方式解決。在小組完成任務之后,還可以及時反思問題的解決過程,進而總結操作的重點和難點,有效幫助學生實現教學的過渡,在穩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
4.2.3 創建科學高效的評價機制
評價是管理學生的有效前提,信息技術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小組學習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小組在完成相關任務之后,學生可以先對自己在任務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然后小組內再進行互相評價,最后將評價結果直接反饋給教師,教師再進行指導性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發現學生的長處和不足,在評價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落實多元評價機制。從信息技術的知識、操作技能以及興趣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課堂不僅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對我國教育教學綜合能力提升的一種追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從學生的實際角度出發,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目標,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更加實用、高效。
[1] 陳春霞.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教學初探[C]//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展的研究,2007.
[2] 覃鈞.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生的信息素養[C]//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2006.
[3] 王紅.網迷、網戀與中小學信息素養教育[C]//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7.
[4] 鄭鋒.淺談網絡時代的教育與教師素質提高[C]//山東省遠程教育學會第七屆遠程教育優秀科研成果評獎論文集,2006.
[5] 寇立棟.基于網絡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探析[C]//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2004.
[6] 茅育青,吳永志.基于素質教育的高校創新教學模式初探[C]//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2005.
[7] 黃啟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與實踐[C]//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2004.
[8] 崔婉婷.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探究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C]//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2004.
[9] 李莉.網絡對教師和幼兒科學素養提升的研究[C]//創新在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匯編,2006.
Ju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LI Zhong-bo
(Center School of Huamin Township, Longjiang County, Qiq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Qiqihar 161121, China)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focuses on cultivating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he students, effectively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By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guidance, the teachers should create a harmonious and democratic teaching environ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curriculum;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2017-04-17
李忠波(1980-),男,本科,中學一級教師。
G633.67
A
1674-8646(2017)13-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