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銳
(七臺河七煤醫院有限公司,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
探析企業人員培訓的目的、程序和內容
王 銳
(七臺河七煤醫院有限公司,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
企業要發展,優質的人力資源結構配置和合理的各類人才儲備是前提和保證。在進行企業人員合理流動的同時,開展企業內部培訓,提高全員專業素質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闡述了企業人員培訓的目的、階段、內容、評價等問題,以期有效提升企業管理文化,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企業;人員培訓;目的;程序;內容
企業要發展,優質的人力資源結構配置和合理的各類人才儲備是前提和保證。開展企業內部培訓,提高全員專業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依照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對職工教育培訓的要求,選煤廠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堅持“管理、裝備、培訓并重”的原則和分級培訓、教考分離的原則,以起到教育培訓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戰略促進作用。
第二,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必須保證培訓質量,提高培訓成效,不斷提高職工的素質和保證職工對職責變化的適應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全面促進企業管理變革,有效提升企業管理文化。
第三,圍繞企業核心理念,創造性地落實“培訓是最大福利”的培訓觀,切實轉變培訓模式,更加有效地開展各項培訓活動,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為標準,更加靈活地抓好各級各類人員的在職培訓,真正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養成終身接受教育培訓的良好習慣,為選煤廠實現標準化、精細化的人本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第四,建立健全各項培訓管理制度,定期研究解決培訓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編制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并組織實施。通過內培、外培、脫產、半脫產、業余和自學以及崗位練兵、技能鑒定、技術比武、知識競賽,對崗位技術能手的選拔、聘用、學歷教育等多種形式,對職工進行全面教育,既要提高職工隊伍的政治素質、文化素質、技術素質,還要下大力氣進行實用型中、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型技術人才的培養,為職工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機會,堅持按需培訓,講求培訓效益,保證培訓質量,既實行全員培訓,又明確培訓重點,全面開展素質工程教育,創建學習型企業,鼓勵職工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深入持久地開展職工技能教育,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2.1 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分入廠安全教育和車間導師帶徒兩步。入廠安全教育由安監站負責安排,導師帶徒由相關車間負責承辦。
新職工崗前培訓內容主要包括:
第一,一般性培訓內容:廠史、廠情、企業文化、基本制度與組織結構、公務禮儀與行為規范等。
第二,專門性培訓內容:勞功合同,薪酬考核與晉升制度,安全、衛生、福利與社會保險,技術、業務與標準,各種操作方法和管理方法等。
第三,新職工職前培訓的程序:新職工上崗前,必須進行崗前安全教育培訓。新職工必須經“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首先在廠部進行廠級培訓,新職工到勞資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后,到總工辦開出職工培訓介紹信后,由安監站進行崗前安全培訓,主要學習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基本知識、管理制度等。新職工的職前培訓時間每人不得少于15 d,培訓并考核合格后,到總工辦進行成績備案后,方可到勞資部門進行報到,分配到對應崗位。必須在有經驗師傅的帶領下工作滿3個月,再次考核(職業態度、應知部分、應會部分)合格后,方可獨立工作。
2.2 轉崗培訓
已經在企業工作的一般職工和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轉崗或晉升到新崗位時需要進行轉崗培訓。到新崗位的一般職工和技術人員的理念、能力與新崗位所要求的理念、能力之間總會有一定距離,需要有一定時間適應。轉崗培訓可縮短適應時間,使轉崗人員較快地掌握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的使用方法,較快進入正常的工作狀態。轉崗培訓的培訓內容按新崗位的標準進行。在管理人員轉崗或晉升中使用分階段逐步遞進的適應性培訓方式,要利于管理人員的知識和能力逐步適應新崗位的要求。
轉崗培訓分跨車間轉崗培訓和車間內轉崗培訓兩種。跨車間轉崗培訓由綜合辦提供轉崗信息,總工辦負責培訓安排。車間內轉崗培訓由責任車間負責。總工辦在開出上崗證明前,必須收集、整理全部培訓記錄、資料。記錄、資料不全者,總工辦不予開出上崗證明。
崗前、轉崗培訓嚴格執行“先培訓,后上崗”和“持證培訓”的原則,尤其是生產關鍵工種、特殊工種的崗前及轉崗培訓,要嚴格按照國家和廠有關規定執行,絕對禁止“邊上崗,邊培訓”。
2.3 在職培訓
在職培訓的目的:一是提高、充實和完善職工的工作技能,為職工的工作輪換、橫向調整和以后的晉升創造條件。二是減少工作中失誤、事故和災害的發生,降低由事故造成的損失,保障職工安全。三是減少各種消耗和浪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全員范圍內的在職培訓主要由總工辦進行組織考核,每年12月份,根據各部門所報的培訓需求并結合公司培訓規劃對員工的個體素質、技能、職務、崗位要求進行分析,確定下一年的培訓計劃。各部門依據培訓計劃按時組織部門內部的在職培訓。
職工培訓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二是技術業務方面的基礎教育;三是現代化管理方面的教育;四是安全生產方面的教育。
第一,高層管理人員:是指對整個企業管理負有全面責任的人。其主要職責是制訂企業的目標、戰略,掌握企業的大政方針,決定企業發展規劃、分配制度和重要人事安排,并對整個企業的績效作出評價。高層管理人員每5年進行一次不少于3個月的脫產培訓。
第二,中層管理人員:其主要職責是貫徹高層管理人員所制訂的重大決策,監督和協調基層管理人員的工作。因為中層管理人員是一個管理傳遞層,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報,使決策得到貫徹和執行,并向上級溝通匯報。中層管理人員每5年進行一次不少于3個月、規范的工商管理培訓,每年參加半脫產的各種適應性培訓不少于15 d(50課時),其中安全技術技能培訓不少于30課時。
第三,基層管理人員(班組長):是指在基層第一線行使管理職能的人員,其管轄直接作業人員,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
通過規范性、適應性培訓,各類人員要達到以下要求。
第一,高層管理人員:對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側重點在于提高其洞察、分析、決策和協調能力,并為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內從事管理活動提供知識、能力基礎。
第二,中層管理人員:對中層管理人員的培訓側重點在于提高其分解組合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第三,基層管理人員:對基層管理人員的培訓側重點在于提高其基層活動的組織、指揮和監督的能力。
到新崗位工作的管理人員,從基層、中層到高層的管理人員,每一次晉升前,均須接受職前培訓。基層管理人員晉升為中層管理人員,要學習和了解企業新的理念、政策和組織協調方法等。中層管理人員晉升為高層管理人員,要學習和了解企業的發展方向、戰略和規劃、各種業務間的聯系、資金運作、人事管理與協調等。高層管理人員轉換領域,也要按新領域的要求進行培訓。
[1] 趙曉敬.加強安全教育培訓 保障安全生產[J].科技信息,2011,(10):54-55.
[2] 陳元瑞.大學生公民教育的人力資源效益與對策研究[J].出國與就業,2011,(03):37-38.
Exploring the purpose, procedure and content of enterprise personnel training
WANG Rui
(Qitaihe No.7 Coal Hospital Co., Ltd., Qitaihe 154600, China)
It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guarantee for enterprises to develop high-quality human resource structure allocation and reasonable talent pool. In the conduct of reasonable flow of business personnel, it should carry out internal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purpose, stage, cont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enterprise personnel, so a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culture and ensure that enterprises are invincible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Enterprise; Personnel training; Purpose; Procedure; Content
2017-04-07
王銳(1978-),女,中級經濟師。
F272
B
1674-8646(2017)13-0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