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成坤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哈爾濱 150001)
?
以“精準”的思想為指導 扎實開展農村扶貧工作
許成坤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哈爾濱 150001)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全國各地正按計劃開展農村扶貧工作,要想真正做好農村“精準”扶貧工作,如期交上讓黨中央和全國人民滿意的答卷,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調查貧困村民的狀況,“精準”識別貧困戶建檔立卡;結合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精準”制定脫貧的有效措施;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夯實“精準”扶貧的法治保障;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打造“精準”扶貧的精干力量。
精準;農村;扶貧
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調研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提出各地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2015年12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再次明確了上述“六個精準”要求。由此可見,“精準”的思想貫穿扶貧工作的全過程。雖然現階段在扶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不能放松扶貧工作的要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從中可以看出,“精準”二字是衡量各項脫貧工作成效的最高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準扶貧,關鍵的關鍵是要把扶貧對象摸清搞準,把家底盤清,這是前提。”這就要求我們要調查走訪,入戶調查,把哪些是貧困戶精準識別出來,準確建檔立卡?!爸挥袦蚀_識別出真正需要幫扶的對象,查清‘病根’,對癥施治,才能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1.1 調查貧困村民前期工作要做到精準識別到位
嚴格執行“一申請、一調查、一評議、兩公示、一公告”貧困人口識別程序,由農戶、村兩委、駐村幫扶工作隊、鄉鎮、縣級等層層確認,精準識別出貧困戶。將符合貧困戶標準的一個不落地識別出來,不符合貧困戶標準的一個都不能進入貧困戶行列,全程實行公開、公正、透明,陽光操作,接受群眾監督。
積極利用鄉村兩級公示欄、宣傳板,發放宣傳單、農村廣播等宣傳方式,將精準識別的相關政策宣傳到每村每戶,確保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對提出貧困戶申請的農戶,進行入戶調查,以農戶收入為基本依據,按照“兩不愁、三保障(保障教育、基本醫療、住房)”的目標要求,看吃穿情況,看教育、基本醫療、養老、住房情況,算經濟賬。參照省級扶貧部門確定的年人均收入國標貧困戶標準和省級貧困戶標準,納入精準扶貧對象,采取“農戶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逐級審核”方式,事實求是、嚴格進行貧困識別。精準識別是否到位直接關系到整個扶貧工作最終目標能否精準完成脫貧任務的關鍵一步。
1.2 調查貧困村民工作后期工作要做到精準建檔立卡
確定精準識別貧困戶名單之后,就是為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檔案管理是精準扶貧的基礎工作,目前,全國各地已完成將經嚴格審核后鄉鎮、村上報的貧困村、戶名納入扶貧信息網絡管理系統的工作;鄉鎮建立了精準扶貧數據庫,準確掌握貧困村村情、貧困戶戶情,完成建檔立卡信息采集工作,實行一戶一卡一檔。貧困戶檔案中應包括貧困戶家庭基本情況信息表、貧困戶申請書、貧困戶信息采集表、貧困戶登記卡、建檔立卡動態調整識別貧困人口情況告知單、村貧困戶收入支出情況統計表等材料,有條件的地方應放入檔案柜,保存在檔案室,由專人進行檔案管理;村黨支部、村委會對每個貧困戶的年收入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及家庭狀況評估,嚴格執行民主評議、入戶核實、公示公告和備案管理,完善貧困戶管理檔案內容。經過2015年、2016年脫貧攻堅,各地嚴格按照本地貧困戶脫貧計劃脫貧,已有相當一部分村民達到了脫貧標準,經過貧困戶退出程序及時退出了貧困戶行列,也有一些新的村民因自然災害、身體疾病等原因導致貧困,成為新的貧困戶。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兩會期間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候指出,脫貧攻堅一定要扎扎實實,我們的時間表就是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幾年時間,不要脫離實際隨意提前,這樣的提前就容易摻水。這就需要各地對貧困戶建檔立卡信息按時進行更新調整,確保數據及時、精準,為下一步制定扶貧措施提供精準數據。
每個農村貧困村民產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采取不同的脫貧措施,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各縣市、鄉鎮黨委政府要結合所在貧困村貧困戶的特點,實施好“五個一批”工程,指導和幫助貧困村制定科學合理的脫貧措施。從當前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效來看,以下“九個一批”的脫貧措施,值得扶貧部門進行借鑒和推廣。
第一,資金支持,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
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應當本著讓其以自主創業為主,幫扶為輔的理念,對脫貧工作有個新的認識,讓其自身產生動力,從而通過辛勤勞作擺脫貧困。這類貧困戶,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缺乏生產資金,有了資金,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和鄉村干部的指導下,可以進行自主經營,擴大生產規模,脫貧才有希望。針對該部分群體,鄉鎮有關部門應當幫助其協調信貸單位給予資金扶持,鼓勵其進行自主創業。也可通過申請小額貸款,指導其在家從事種植,小型養殖或者農產品加工作坊等途徑增加收入,通過發展生產脫貧。
第二,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長脫貧一批。
對于想掌握一技之長的貧困戶,可通過政府部門舉辦的陽光就業技能培訓等形式,學習務工技能,外出擇業,增加收入。同時,組織貧困戶到蔬菜合作社、養殖合作社、農機合作社、高職院校等地方參觀學習,鼓勵他們向種植能手、養殖專業戶、專家學習相關技術,為徹底脫貧創造條件。
第三,土地入社,合作社帶動脫貧一批。
貧困戶在種植方面存在規模較小、生產設備效率低下、對市場需求信息滯后等缺點。通過土地入社,可以提高單產的效益,也可從繁重的種植活動中解放出來,依托本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優勢,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富余的勞動力可實現本地就業,實現土地和勞動力的雙贏,逐步實現脫貧。
第四,產業扶貧,引導貧困戶脫貧一批。
產業發展是確保貧困戶有長期穩定收入來源的重要渠道?!逗邶埥∞r村扶貧開發條例(2016年)》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產業發展應當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布局,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載體,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和電子商務等特色優勢增收產業,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在勞動力就業、利益分配等方面向貧困戶傾斜”。各市縣要抓好“市縣、鄉鎮、貧困村三級產業項目+貧困戶個人創業項目”建設,做強做大市縣已有產業項目,科學謀劃鄉鎮特色加工產業項目,長遠規劃貧困村綠色農產品產業項目,大力支持貧困戶個人創業項目。把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個人創業有機融合起來,縣級以上扶貧開發主管部門應當立足實際,有計劃引導、安排貧困戶到各級產業項目中來,增加貧困戶收入。針對有個人創業意愿的貧困戶群體,應當開設專門的創業項目培訓,講解創業方面的知識及各市縣財政、農業、畜牧、稅收部門等對貧困戶創業脫貧的優惠條件,人社部門給予創業指導,選準創業項目。引導有創業意愿的貧困戶采取銀行貸一點、鄉村補一點、自己籌一點的辦法,籌措創業基金,利用當地產業發展的大環境,貧困戶通過個人創業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第五,創新方式,推行訂單式種植、生態養殖脫貧一批。
抓住城市消費者對綠色肉制品、特色農產品的需求特點,結合貧困戶脫貧的現實狀況,運用好農村淘寶等電商平臺和當地合作社的實體平臺,搭建貧困戶與消費者供需平臺,鼓勵貧困戶養殖生態豬、牛、羊等項目,消費者與貧困戶簽訂訂單養殖合同,解決貧困戶養殖的后顧之憂,逐步幫助貧困戶脫貧?;蛘咿r業種植貧困戶,按照合作社訂單生產要求種植農產品,簽訂買賣合同,降低了農戶生產風險,提高了貧困戶收益,有助于脫貧致富
第六,助學教育,從根本上脫貧一批。
針對因學致貧的貧困戶,“為建檔立卡貧困高中生免除學費、學雜費,提高義務教育階段農村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對貧困‘兩后’生參加中高職教育實行生活補助”。在此基礎上,積極與助學機構、社會愛心人士聯系,搭建好教育脫貧的渠道和平臺。針對貧困戶家庭中不同學歷層次的學生,分類指導,因人施策。對有初高中學生、大學生的貧困戶,積極與各類職業院校聯系,宣傳好國家對貧困戶學生的優惠政策,引導未升入初高中的畢業生參加免費技能培訓。積極與公務員培訓學校溝通,爭取在培訓費用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退役士兵參加政法干警考試,大學畢業待業的大學生參加公務員考試,逐步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家庭的經濟狀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有書讀、有學上,讓貧困戶看到希望、看到出路,最終徹底擺脫貧困。
第七,搞好對接,通過“一對一”包扶脫貧一批。
為了實現真正精準扶貧,一些市縣出臺了干部職工與貧困戶“一幫一”結對幫扶工作方案。實現了由上下級單位之間“面”對“面”扶貧到“點”對“點”扶貧的方式轉變,更加務實、精準。鄉鎮政府各級干部和各村書記、隊長、會計、社隊長努力做好“一幫一”對接服務工作,帶領各單位包扶干部到貧困戶家調查走訪,為他們的對接工作提供便利條件。幫扶干部要積極與各鄉鎮駐村扶貧工作隊聯系,通過駐村工作隊和“一幫一”包扶,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剖析致貧原因、研究脫貧措施、制定脫貧計劃、跟蹤好計劃實施,力爭做到“一戶一策”,真正幫助貧困戶脫貧。各市縣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一幫一”結對各級幫扶干部的監督、檢查、指導力度,加速推進“一幫一”精準脫貧的工作進度,努力做到精準扶貧,真正把幫扶措施落到實處。
第八,企業示范,發揮產業鏈優勢帶動貧困戶脫貧一批。
各地都有各自的企業,如有的地方以萬壽菊加工企業為主,要積極發揮萬壽菊加工企業產業鏈的輻射帶動作用,以萬壽菊育苗、種植、采摘、運輸、加工等環節形成的產業鏈,引導貧困戶結合自身實際特點,有序加入到萬壽菊產業鏈條中。萬壽菊加工企業在用工方面要優先選用貧困戶中的勞動力,從而帶動一批貧困戶脫貧。同時,各級政府要引導其他企業有序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其他各市縣也要挖掘企業帶動扶貧的潛力,延伸產業鏈長度、寬度,為更多貧困戶就業提供更多機會。
第九,政策兜底,利用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一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貧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由社會保障來兜底,統籌協調農村扶貧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加大其他形式的社會救助力度。要加強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政策要對貧困人口傾斜?!薄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也提出:“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倍档资菍ω毨丝谥刑厥馊巳旱奶厥庹?,兜底的同時還要探索一些新的方式,讓這部分人都能夠有長期穩定的生活保障。
結合“兩不愁、三保障”的貧困人口脫貧標準,各市縣有關部門要積極幫助貧困戶完成房屋維修、改造或置換,確保住房保障。發揮醫療部門職能作用,對貧困戶進行定期的、免費的身體檢查,為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協調辦理了大病救助,全面建立醫保政策兜底保障機制。落實好上級制定、出臺的各類兜底政策,優先保證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有關優惠政策,特別是低保政策,切實不斷提高“應保盡?!彼?。通過多措并舉,真正達到利用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一批貧困戶的目標。
貧困村、貧困戶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法治觀念不強、規則意識淡漠、不懂法不用法等方面的問題客觀存在,導致了集體財產損失、個人利益喪失、合法利益錯失等法律問題不在少數,貧困戶在生產、生活中上當受騙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因而,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迫在眉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研究扶貧開發面臨的實際問題,創造性開展工作?!边@就要求我們創新性開展貧困鄉村法治服務工作。
3.1 加大普法宣傳力度
以黑龍江全面啟動“七五”普法工作為契機,推動貧困鄉村法治建設,優化法治環境,提高村民法律意識。各鄉鎮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與市縣司法局聯系,通過鄉村宣傳欄、公示板、廣播等載體做好法治宣傳教育,也可邀請司法局有關人員到村部進行現場講解,做到送法到村,送法到戶。通過多種形式法治宣傳教育,引導推動貧困村干部群眾增強法治觀念,提升貧困村民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努力在貧困鄉村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為習慣和良好氛圍,維護好集體和個人的合理利益和權利。
3.2 創新法律服務平臺建設
克山縣發展鄉黨委政府與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積極合作,創新法律服務平臺建設,于2015年12月4日在克山縣發展鄉雙發村成立了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發展鄉遠程法律咨詢服務站。連接該學院和克山縣發展鄉雙發村的“遠程法律咨詢服務站”,也是該學院在充分調研當地農村交通閉塞,法律意識不足的實際情況下,采取的普法新舉措,目前在全國尚屬首創。遠程法律咨詢服務站“利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技術,通過現場視頻互動方式,為克山縣發展鄉民眾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從家長里短到創業致富,以個案”點對點答疑解惑為切入點,延伸相關“線到面”的法律制度和法理知識解案說法,力求藉此解決現實糾紛,化解社會矛盾,全方位開展普法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創建法治文化?!斑h程法律咨詢服務站成立以來,解答了遺產繼承、合同糾紛、訂單簽訂、人身損害賠償等一系列法律問題,效果良好”。各縣市也應結合各貧困村實際情況,指導和加強貧困鄉村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用法治的力量助力精準扶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扶貧開發,要給錢給物,更要建個好支部”。扶貧、脫貧工作的實效一方面是有上級部門的資金、政策等支持,另一方面加強班子建設,更要發揮村級兩委的帶頭作用。要想建成一個好支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村干部隊伍建設要“精準”。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為他們“建檔立卡”。各鄉鎮要對切實了解兩委干部的基本情況,填寫好《××村兩委干部基本情況登記表》,了解每個村干部專業特長、年齡情況、學歷情況等,為下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高精準脫貧能力奠定好基礎。
第二,對黨員情況掌握要要“精準”。了解貧困村黨支部黨員的基本情況,由黨員本人《××村黨員基本情況登記表》,村黨建員登記造冊,對在家黨員、流動黨員分類存放。在了解全部黨員基本情況的前提下,要逐步開展提高支部成員理想信念教育、黨性教育等活動,不斷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下一步扶貧、脫貧工作培養好“精準”扶貧的精干力量,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
第三,村黨支部各項制度建設要“精準”。修訂和完善各村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用制度保證黨建工作順利開展。對無故不參加“三會一課”活動黨員要提醒談話,增強黨員規矩意識和黨性觀念。采用農村廣播等老辦法,支部書記到老黨員家親自授課等新辦法,引導老黨員積極參加“三會一課”活動
第四,村黨支部開展的各項活動方式和內容要“精準”。創新黨支部活動方式和內容,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和戰斗力。共同研究干事創業、創新發展、脫貧致富,把“走出去”和“請進來”有機結合起來。村黨支部書記、委員要親自講黨課,把“走出去”學習的脫貧經驗和致富知識要帶回來,讓全體黨員共享和提高。同時,要把黨建工作開展好的優秀村黨支部書記、致富能人、專家學者“請進來”,為村黨支部全體黨員進行系統培訓和學習,不斷提高全體黨員的整體素質和發展視野,增強脫貧致富的眼光與能力。運用“互聯網+黨建”模式,把在家黨員與不在家黨員聚集在一起,共同開展支部活動,增強黨員的組織意識和身份意識。組建“××村黨員微信群”,及時發布黨建、扶貧、農業生產、就業信息等與農村發展的消息,把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想法時刻放在心里。不斷提高黨建的網絡化水平,確保網絡在哪里,黨建就在哪里;村黨員在哪里,村黨支部就在哪里。時刻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通過這些工作的開展,必然會增強村“兩委”干部的崗位意識和規則意識,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明確自己工作的職責所在。農村扶貧、脫貧工作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村“兩委”黨員干部應當是“精準”扶貧的精干力量,要一馬當先,“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這樣才真正能把扶貧、脫貧工作做好。
[1] 王憲魁.真抓實干精準發力 奮力實現脫貧攻堅目標[J].求是,2017,(06):19.
[2] 院鄉互聯普法再添新舉措[N].法制日報,2015-12-14.
Taking the ideology of “targeted” as the guidance and carrying out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XU Cheng-kun
(Heilongjiang Politics and Law Management Institute, Harbin 150001,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peech on poverty alleviation,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are carrying out the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are planning to carry out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order to do a good job in rur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he work should be guaranteed: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poor villagers and identify the file card of low income family; combined with the cause of poor poverty and establish effective measur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o improve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villagers and consolidate the law prote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o 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village cadre team and build a capable tea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ed; Rural areas; Poverty alleviation
2017-02-24
許成坤(1979-),男,哲學碩士,副教授。
F323
B
1674-8646(2017)09-01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