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紀紅,梁志清*,王昌明,吳 嵐
(1.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 桂林 541001;2.桂林市人民醫院,廣西 桂林 541001)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下醫學碩士研究生專業技能與科研能力培養的思考及實踐
白紀紅1,梁志清1*,王昌明2,吳 嵐1
(1.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 桂林 541001;2.桂林市人民醫院,廣西 桂林 541001)
分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下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明確專業型及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目標,探討加強研究生專業技能及科研能力培養的方法,為提高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提供思路。
專業技能;科研能力;醫學碩士研究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醫學研究生教育是我國的精英教育,不僅要求所培養的人才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扎實理論基礎,還具有熟練的臨床技能和較好的臨床思維。2014年底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提出加快構建以“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體、以“3+2”(3年臨床醫學專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正式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引入碩士研究生培養,在全國范圍內將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分為專業型和學術型兩類。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醫學院校要結合自身特點,將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機結合,建立一套科學、規范、高效的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技能培訓模式,完善監管考核體系,從而有效培養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要加強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培養,真正體現研究生教育的優勢與特色。本研究對桂林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經驗進行總結,現報告如下。
1.1 專業型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完全割裂
1998年我國開始試點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2015年全面推行臨床醫學專業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目前已正式形成臨床醫學專業型與學術型研究生兩種培養模式。然而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與困難,主要有兩個極端[1]:一是針對專業型研究生(簡稱專碩),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其必須在3年的碩士在讀期間完成33個月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完成相應的臨床科室輪轉學習,并通過執業醫師考試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面對這樣的硬性要求以及學生學習時間、精力的限制,大部分學校及研究生導師單純培養研究生臨床技能,認為科研能力培養無關緊要。在這種模式下雖然研究生臨床思維和技能得到加強,但科研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較低,人文精神和醫德教育缺乏[2,3]。二是針對學術型研究生(簡稱學碩),部分學校及導師認為其主要任務是進行科研相關工作,3年時間全部扎根實驗室而未接觸臨床工作,導致研究生畢業后臨床能力較低,甚至不及本科生。
1.2 培養環節及評價考核方面的不足
目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雖然已在全國推廣,但與碩士研究生培養結合初期,仍存在各地培訓及考核標準不一、信息不聯網、部分學員跨省市考取碩士后需要重復輪轉及培訓、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問題。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單一,出現專碩只在臨床、學碩只在實驗室的局面;學校、醫院、科室研究生管理制度缺乏統一性和連貫性,缺乏監控和評價機制,相關科室缺乏專業、規范的臨床技能培養計劃,不能達到教育部對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要求。
1.3 臨床科室及帶教教師對碩士研究生臨床技能培養重視程度不同
國內醫學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大多采用以下方式: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到二級學科科室輪轉,在病房管理住院病人,參加手術、門急診等工作,接受本學科專業技能訓練,最后進行對病人的診療訓練。由于目前專碩培養需要輪轉33個月十余科室,學碩也要進行至少6個月的臨床科室輪轉學習,研究生不只接受導師的單獨指導,更多的時候需要多名帶教教師協作培養。但是部分帶教教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繁重以及未能做好角色轉變,臨床帶教散漫,考核流于形式,不能保質保量完成教學與研究生培養工作。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印發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和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的規定,臨床醫學專業型研究生應熱愛醫療事業,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和專業素質;掌握堅實的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強臨床分析和實踐能力以及良好表達能力與醫患溝通能力;能獨立、規范地進行本專業和相關專業常見多發病診治工作;掌握臨床科學研究基本方法,并有一定臨床研究能力和臨床教學能力。專業技能是專碩培養質量的核心,同時創新思維與科研能力培養不容忽視。
我院臨床醫學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目標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作風嚴謹,重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掌握本門學科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
因此,應根據學術型與專業型研究生培養目標的不同,把握其內涵與差異,相互借鑒與指導,切實體現各自的特色與優勢。
3.1 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為藍本,制定專碩專業技能培養內容及考核方案
各學科根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準和要求,結合專業特點與學科特色,豐富和規范碩士研究生專業技能培養內容;制定規范化的考核標準與評價體系,從理論知識、基本素質、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等方面進行系統評價,從而提高醫學碩士研究生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研究生入學即進入科室進行臨床學習,通過系統學習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強烈的問題意識和縝密的臨床思維,激發創新精神。同時完善專業型研究生臨床實踐管理,加強過程管理,通過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等多環節考核制度保證培養質量。
3.2 根據專碩臨床能力培養經驗,加強學碩臨床培訓管理
結合專碩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安排,制定合理的學碩培養方案,加強臨床能力培養。嚴格監督培養方案的執行和落實,合理安排學碩到科室輪轉,嚴格審核輪轉計劃,這是臨床技能培訓的基礎。三級學科的規范化輪轉不僅能保證臨床訓練時間的充足,更能保證輪轉科室的全面性,在理論知識充足的基礎上,臨床培訓非常重要[4]。同時加強臨床培訓管理,培訓過程中了解研究生臨床技能學習情況,進而重復訓練,以保證培養質量。
3.3 加強臨床科室管理,充分發揮臨床科室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
臨床科室是研究生培養的基本單元,臨床科室管理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核心環節。科室在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生培養也對科室業務建設和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5]。以制度為保障,以考核為抓手,發揮科室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
3.4 利用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提高研究生專業技能
運用現代技術與手段加強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讓研究生有更多操作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我院利用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大量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如標準化病人、醫學模型、網絡教學平臺、計算機模擬病歷等,培養研究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臨床能力[6,7]。模擬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臨床教學病歷不足、操作訓練少、病人不配合的缺陷,并且具有可重復性,通過多次模擬訓練,研究生可以鞏固所學理論知識,提高臨床基本技能[8]。
4.1 加強科研平臺建設,為科研課題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我院有專門的科學實驗中心,擁有各類實驗所需的儀器設備,對全校開放。同時,我院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包括廣西肝臟損傷與修復分子醫學實驗室、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等多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采取多種舉措為研究生開展科研工作提供保障。第一,加強人員配置,保證科研平臺人員結構合理,為研究生開展課題提供指導。第二,制定規章制度,加強研究生科學研究日常管理,規范科研行為。第三,舉辦實驗技術培訓班,從實踐入手對研究生進行科研能力及實驗技術培訓。第四,建立定期學術匯報制度,關注課題進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研究生自學能力,加強交流與合作。第五,充分利用新的交流工具如QQ、微信等建立交流平臺,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實驗技能指導,切實有效地解決研究生在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4.2 加強學術行為管理,培養研究生良好的科研素養
為了培養研究生良好的科研作風和學風,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尊重科學、信守科研規律等的宣傳。同時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基本思想,制定《桂林醫學院研究生學術規范》,加強學術行為管理,對課題原始記錄進行檢查,盡可能防止和杜絕學術不端行為,有效遏制不良風氣,規范研究生良好學術行為的養成。
4.3 加強研究生科研過程管理,提升科研能力
以階段性實驗進展匯報為抓手,綜合評價研究生各階段實驗進展情況及完成質量。針對研究生不同學習階段,進行課題階段匯報、中期匯報及畢業答辯等,注重過程管理與考核,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深入的指導,切實監控研究生課題進展,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4.4 成立研究生論壇,提升綜合素質
綜合素質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我們要重視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我院通過開展多樣化的學術交流活動,營造學術氛圍,成立研究生論壇,常態化開展學術性、人文性講座。多樣化的學術活動是研究生開闊視野、了解各學科發展前沿、激發學術靈感和創新意識的便捷而有效的途徑[9],同時也為研究生提供了鍛煉自我、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
無論是臨床醫學學術型還是專業型研究生,專業技能和科研能力都是其基本素質,也是合格醫學人才必備的能力。醫學研究生培養必須通過一系列培養環節來實現,培養過程設計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關系到培養目標的實現。我院結合自身特點,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大背景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醫學碩士研究生臨床專業技能和科研能力培養,切實保證和提高了研究生培養質量。
[1]王成芷,傅曉敏,郭玲玲,等.近年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培養模式展望[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8(3):379-380.
[2]唐乾利,劉明,蔣秋燕,等.“雙軌合一”模式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特點分析及培養思路研究[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5,37(5):748-751.
[3]馮靜靜.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模式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7):70-71.
[4]羅琦,肖寧,吳小健,等.提高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培養質量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5(34):232.
[5]徐世平,吳本儼,萬軍.重視發揮科室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0):10-12.
[6]施楚君,許杰州,陳葵,等.臨床技能中心的建設與臨床基本技能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0):74-75.
[7]許杰州,羅敏潔.臨床技能中心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4):23-25.
[8]文宏,鄧東紅,程鵬.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在臨床醫學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1,32(3):67-68.
[9]張艷,張玉杰,任然,等.科研管理對提升醫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作用[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2016,9(2):229-230.
(*通訊作者:梁志清)
G643
:A
:1671-1246(2017)17-0001-03
注:本文系廣西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專項課題(JGY2014125,JGY201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