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期刊文摘·
腫瘤出芽與核直徑分級系統預測肺鱗狀細胞癌切除的預后
Kadota K, Miyai Y, Katsuki N,etal. A grading system combining tumor budding and nuclear diameter predicts prognosis in resected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m J Surg Pathol, 2017,41(6):750-760.
TNM分期是目前預測非小細胞肺癌預后的最可靠指標。對于肺腺癌,除了TNM分期以外,組織學亞型是判斷其預后意義的主要組織學模式。肺的鱗狀細胞癌,通常根據角化程度分為高、中、低分化。WHO(2015)肺癌分類將浸潤性鱗狀細胞癌分為角化型、非角化型和基底樣型,但是組織學類型的預后意義仍然未知。此外,尚無公認的其他分級系統或者組織學特征可供臨床醫師用來預測肺鱗狀細胞癌歡子的預后。
腫瘤出芽和核分級已被證明為其他腫瘤的預后因素。在這項研究中,作者將這些指標引入日本肺鱗狀細胞癌研究中,以確定這些參數與患者臨床預后的關系。作者選擇1999~2012年間手術切除的肺鱗狀細胞癌(216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從腫瘤組織學類型、分化、腫瘤出芽、核直徑和有絲分裂等方面進行評價,并分析與無復發生存率(RFS)和總生存(OS)的關系。
結果顯示,經調整了病理分期和淋巴結轉移之后使用多變量分析,發現腫瘤出芽和核增大是RFS(分別是P<0.001,P=0.002)和OS(分別是P<0.001,P=0.038)較低的獨立預后因素。而組織學亞型、分化和有絲分裂計數與預后無明顯相關。采用腫瘤出芽和核直徑兩項指標組成的分級系統分析,發現該系統參數是RFS(2級和1級,風險比HR=2.91,P<0.001;3級和1級,HR=7.60,P<0.001)和OS(2級和1級,HR=2.15;P=0.014,3級和1級,HR=4.54,P<0.001)較低的獨立預后因素。
作者發現在切除的日本肺鱗狀細胞癌患者中,腫瘤出芽和核直徑相結合的分級系統是重要的預后因子之一。重要的是,該發現已在日本和北美這兩個獨立種群的患者中得到驗證。
(黃愛清1,2摘譯,余英豪1審校/1解放軍福州總醫院病理科,福州 350025;2福建省福清市醫院病理科,福清 3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