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陽
(延邊大學農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植物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李美陽
(延邊大學農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學重心已經從“以教師為中心”發展為“以學生為中心”,學校教師的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植物生理學教學為研究目標,重點分析了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以及該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
互動式教學;教學模式;植物生理學;課堂教學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通常會采用灌輸式的方式進行教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很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無法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的動手能力。筆者重點分析了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它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提高了學生學習植物生理的積極性。該教學模式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和研究能力,也使教學水平邁向新的臺階。
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本身生命活動的一種科學,它所研究的內容范圍很廣,但是研究方向可大致分為三部分:一是植物的生長發育與形態的構建。二是植物間的信息傳遞及對信號的轉導。三是植物自身存在的物質與能量之間的轉換。這門課程是高等院校中農學系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同時該課程也是一門極具應用性和具體實踐性的課程。在該課程中,會了解很多人類遇到的難題。因此,這門課程對社會科學的發展及世界生產實踐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筆者在教授學生這門課程時,由于課程大綱及學校的安排,該門課程的授課時間越來越短,在現有的課時中,如果還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完全無法完成課程的任務量。這門課程是以闡述生命的基本特征為主,課中內容知識點繁雜,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論,存在很多難懂的專業術語,因此,該課程較為枯燥,由于該課程缺乏趣味性,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低。教師應放棄傳統的教學方式,革新當前植物生理學的教學模式,采用最新的互動式教學,以師生互動為主,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植物生理學的教學質量,提升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以營造多邊互動為基礎的教學模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平等的交流,以各自不同的觀點,通過不斷的思維碰撞和探討,分析出真正的科學內涵。在此其中,可以激發教學雙方的探索性和積極性,從而活躍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教學方法從本質上克服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它在本質上改變了課堂上教師“一言堂”的局面,但也沒有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放羊”式的教學方式。該教學方式不僅要求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知識講解,也要求教師按照學生具體的提問與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深入講解,實現有重點的因材施教。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本質是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進而形成師生間和生生間的互動。以設計的問題為主線,通過雙方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做到互相啟發和互相激勵,最終形成一個新的認識,培養出學生自己的知識架構。比如:在課堂上講解植物光合作用這章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入了解光合作用中三個階段的聯系,可以用2/3的時間進行知識講解,然后利用1/3的時間進行討論與問答。這樣不僅將大綱知識進行了講解,確保進度不耽誤,又關注了學生關心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有重點的分析講解,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每章重點,構建自身的知識架構。互動式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不僅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也能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正確使用互動式教學不是讓學生徹底的自主學習,形成“放羊”的現象,也不是傳統的“一言堂”,而是通過師生雙方平等的交流,得到最大的收益。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已經普及到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講解知識時,可以將文字、圖像、視頻等進行有機結合,以形象、生動的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點變得形象,將枯燥的公式變得有趣,在播放多媒體時,適當融入些問題,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的思維緊跟教師的步伐,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光合磷酸中ATP形成的機理時,傳統的板書和圖片進行結合,往往讓學生感覺苦澀難懂,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直觀了解其中的原理,使原本難懂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之后再結合雙方的討論,對其中存在的疑慮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深入了解,記憶更加深刻。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應精心設計課件,將有用的資源進行分類整理,然后根據自身的教學理念,設計出適合自身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從而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雙向的活動,它更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章節的重難點對學生進行提問,然后根據這些重難點,學生再進行分析,然后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教師可以對這些見解進行分析,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漸進式引導,從而使學生了解正確的觀點和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是通過師生間平等的“對話”來完成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傳授學生知識,發揮學生潛在能力,在交流中,思想碰撞中,也會讓教師完善自己的知識建構,使雙方受益,發揮課堂最大的價值。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師生間、生生間平等的“對話”模式,它從本質上徹底摒棄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使課堂上由“以教師為中心”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這種教學模式在植物生理學教學中的使用,不僅活躍了課堂,還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發揮自身的潛能。對教師而言,這種教學方法降低了教師的壓力,還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困惑。在交流與思想的碰撞中,教師也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點,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共同提高。
[1] 沈曉如,來鳴.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健康體檢導檢人員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研究[C]//浙江省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2008.
[2] 班鳳梅.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C]//經濟發展與管理創新——全國經濟管理院校工業技術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
[3] 丁慧.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C]//吉林省第二屆中小學教師優秀科研成果評選獲獎論文匯編(特等獎),2011.
[4] 李振喜.重視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質量[C]//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會議論文集,2003.
[5] 吳其夏.2020年中國病理生理學發展規劃綱要[C]//2020年中國科學和技術發展研究(下),2004.
[6] 姜德才.機能實驗學——涵蓋生理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的實驗教材[C]//第八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2005.
[7] 殷蓮華,錢睿哲,金惠銘.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醫學衛生人才——復旦大學病理生理學的教學改革[C]//2005年中國病理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005.
[8] 吳立玲,王程,徐海,等.PBL教學方法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實踐[C]//2005年中國病理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005.
[9] 姜志勝,馮大明,涂玉林,等.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的思考[C]//2005年中國病理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005.
[10] 王萬鐵,金可可,王衛,等.“科研式”教學法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C]//2005年中國病理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005.
Applicationofinteractiveteachingmodelinplantphysiologyteaching
LI Mei-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133002,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gravity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teacher-centered” to “student-centered” and the teaching model of school teachers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Taking the teaching of plant physiology as the research goal,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in teaching and the role of this teaching mode in teach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Teaching mode; Plant phys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G642.4
A
1674-8646(2017)22-0126-02
2017-09-10
李美陽(1971-),女(朝鮮族),講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