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耕保后進”到“耕保狀元”,快看茂名親傳逆襲秘訣

初冬的“南方油城”,天空湛藍。廣東省茂名市傳來喜訊:該市榮獲2015年度廣東省耕地保護考核一等獎。在此之前,耕地保護一直是茂名市的短板,省內排名連續七年居后。茂名國土人是如何成功逆襲,一躍成為省考“排頭兵”的呢?
“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記得2012年我剛來茂名任職的時候,這里的耕地保護工作基礎確實比較薄弱,七年來沒有獲過相關獎項。要在短時間內改變落后現狀,就得以考核目標為準繩,通過分析自身得分和減分的原因,對急癥下猛藥。”茂名市國土資源局局長柯小兵說。
為了徹底解決問題,柯小兵帶著有關負責同志連日開展調查、研討,最后發現,茂名“七年不獲獎”的癥結,就在于有5個沒有完成驗收的土地整理項目,每年一扣就是5分。
5個月后的一個下午,廣東省國土資源廳耕地保護處收到了一摞驗收報告——原來是柯小兵帶隊前來匯報工作。“這是我們的驗收報告。我市的這項考核,請別再扣分了!”柯小兵說。

扣分不扣了,接下來就得琢磨該怎么加分。為了提升全系統干部職工的耕地保護意識和業務水平,柯小兵誠意邀請了廣東廳有關處室專家到茂名進行了一次高質量的業務培訓。
經過虛心請教,柯小兵得知2012年省里有一份關于基本農田經濟補償的規定,在省提供每畝農田支付30元補償款的基礎上,倡導、鼓勵各地市配套補助發放一定金額的補償金。
茂名在省國土資源廳要求的時間內出臺了《基本農田保護經濟補償制度實施細則》,宣布自2012年起,按40元/畝·年的標準補貼給基本農田保護單位,將基本農田保護責任落實到全市各農戶,建立耕地保護長效機制。
就這樣,在全省2012年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綜合考評中,茂名市一舉斬獲了三等獎,并獲得獎金100萬元,比2011年該市在全省的排名足足提升了6個名次。扣在頭上七年的“落后生”帽子終于摘了下來!
“打那之后,我們就萌生了沖擊‘金牌’的信念。第二年我們發現考核的關鍵點就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柯小兵說。
實踐證明,茂名以建設促增量、提質量,為他們在往后兩年問鼎全省第一夯實了基礎。據悉,廣東省下達茂名市“十二五”期間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為143.16萬畝,占全省建設總任務的10%。
當被問及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秘訣”時,柯小兵透露了幾個成功關鍵。
一是引進第三方質量驗收機構,切實保障項目完成質量。茂名局向社會招標引進了第三方質檢機構,要求派出專業的技術管理團隊對項目進行先期審核,科學核算工程量、資金量,嚴格檢查項目建設質量,提早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到位,最后完成的檢驗報告必須對局長負責。
二是起用高素質專業人才,大幅提高項目管理水平。據了解,茂名局擁有一批市委市政府從各高等院校引進的特聘人才,其中,同濟大學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專業博士彭志宏就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的專家。
此外,茂名局還積極爭取市財政支持,根據省里的要求,整合各種涉農資金近300萬元作為基本農田建設的工作經費,為茂名市在全省耕地保護考核中成功加分。
茂名市以防查促保護,嚴控耕地減量。在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地需求的同時,出臺了號稱“史上最嚴”的問責制度和措施來嚴厲打擊“兩違”行為。
2016年2月,茂名市出臺的問責制度《關于建立健全城鄉道路兩側規劃控制責任機制的通知》,對不作為現象動真格、出狠招,重拳打擊違建搶建,特別強調對負有直接責任的領導先停職后問責。
為開展好“兩違”專項整治工作,茂名市實行了多部門聯動,相關部門各司其責,共同落實城鄉道路兩側違法占地和違法建設管控:由市國土資源部門會同市交通運輸部門對現有道路兩旁的建筑和用地情況進行拍攝固化;由市住建部門加強水泥攪拌站管理,從建筑材料源頭治理違建行為;由市城管部門配齊有關機械裝備,增強“拆違”力量,必要時對各地及時支援。
通過鐵腕執法專項整治,茂名市堅決遏制了“兩違”的蔓延勢頭,保護了耕地,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中國國土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