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目的 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疏肝動胃湯治療對其腸道氣體增加相關癥狀的的影響。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6年7月間本科室接收的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給予疏肝動胃湯口服用藥治療,治療前后分別性腹部X線攝片,以圖像處理軟件標記出X線片上患者的腸道氣體范圍,且對腸道氣體占規定范圍的百分比(GVS)進行計算,觀察及對比治療前、后患者的GVS值變化,且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腹脹與腹痛癥狀程度變化。結果 60例患者治療后的腹脹、腹痛等癥狀評分與GVS均較治療前顯著更低(P<0.05),治療后的胃動素、P物質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更高(P<0.05)。結論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疏肝動胃湯治療能夠有效減輕其腸道氣體相關癥狀,促進腸道氣體的排出,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關鍵詞:功能性消化不良;腸道氣體增多;癥狀;疏肝動胃湯
中圖分類號:R256.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2-0038-0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常見的胃腸疾病,患者的主要癥狀包括上腹部不適、餐后飽脹及食欲下降等表現。常規西醫療法治療該疾病往往無法獲得理想的療效,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近年來,中醫療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獲得了一定的進展,且療效已獲相關臨床實踐證實[1-2]。因此,筆者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60例患者,給予中藥方劑疏肝動胃湯進行治療,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收集2014年7月—2016年7月間本科室接收的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60例患者進行研究,入組標準:(1)60例患者均滿足《中國功能性消化不良專家共識意見(2015年,上海)》[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均經相關臨床檢查明確診斷;(3)近期內均未服用過化氣類重要與促胃腸動力藥;(4)年齡≥18歲;(5)均簽署知情同意書;(6)經本院醫學倫理研究委員會批準通過。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2)經消化道造影或未經檢查明確存在胃黏膜脫垂、消化性潰瘍的患者;(3)治療時服用過會對胃腸動力造成影響相關藥物者;(4)經鋇灌腸或結腸鏡檢查存在腸道狹窄、腸道炎癥疾病及惡性腫瘤的患者。本組60例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最低年齡者24歲,最高年齡者58歲,平均年齡(33.17±9.85)歲;平均病程(24.71±7.75)a。
1.2 治療方法 治療前安排60例患者行腹部X線攝片,常規進行肝腎功能、血常規、心電圖及水電解質等檢查,然后即可給予中藥方劑疏肝動胃湯進行治療,方劑組成包括:醋柴胡、焦神曲、白芍、焦山楂及白術各15 g,青皮、郁金、川芎及香附各10 g,炙甘草5 g,黃連3 g。諸藥充分混合以水煎服,每天1劑,連續服用4周。治療完畢后次日,于患者空腹下再次行腹部X線攝片,再常規行肝腎功能、血常規、心電圖及水電解質等檢查,且詳細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腹脹與腹痛等癥狀變化。
1.3 觀察指標 (1)癥狀變化:通過GSRS(胃腸癥狀評分法)[4]對本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腹脹與腹痛癥狀進行評估分析,評估標準:①0分:沒有癥狀;②1分:在醫生的提示下患者能夠意識到存在癥狀;③2分:存在較明顯的癥狀,但基本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④3分:存在顯著癥狀,且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2)腸道氣體: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標記出X線片上患者的腸道氣體范圍,且對腸道氣體占規定范圍的百分比(GVS)進行計算,比較治療前、后患者的GVS值變化。(3)胃動素與P物質變化:抽取治療前、后患者晨起空腹狀態下的靜脈血標本3.0mL,常規離心后置于-70℃冰箱中待檢,通過放射免疫法對患者的胃動素和P物質水平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分析 收集相關數據在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經χ2檢驗法分析,計量資料經t檢驗法分析,(P<0.05)代表差異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與GVS變化比較 見表1。
3 討論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生理病理機制較為復雜,目前西醫常規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通常不夠理想,臨床上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病因依舊沒有明確,其高發病率極大地困擾了人們的生活,中醫藥治療已成為新的研究方向。臨床經驗表明,許多臨床研究也表明中醫藥治療該疾病具有明顯的優勢。中醫中藥在調節患者脾胃、改善進食、肢體倦怠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改善患者癥狀、縮短病程、減少復發率方面優勢比較顯著。據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和內臟感覺異常、生理因素、胃腸激素改變、精神及胃腸動力障礙等有關[5]。據文獻報道,胃腸激素改變目前已成為研究的重點,旨在通過改變內分泌、神經分泌和旁分泌等方式,來調節消化系統的分泌、運動、吸收及細胞營養功能從而達到調節胃氣,益胃生津,補而不滯的目的,希望能從根本上解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6-7]。
本研究中筆者采用中藥方劑疏肝動胃湯治療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中柴胡可解郁疏肝;白術可健脾補氣;白芍可柔肝養血止痛;郁金可解郁行氣;枳殼可行氣寬中;川芎可行氣活血止痛;香附可理氣疏肝;焦三仙可消食化積;炙甘草可補中益氣;黃連可清中焦之熱。以上諸藥混合可達健脾疏肝、行氣活血之效,結果可見,本組60例患者治療后的腹脹、腹痛等癥狀評分與GVS均較治療前顯著更低(P<0.05),胃動素、P物質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更高(P<0.05),這提示該方劑能夠減少患者腸道氣體的潴留,緩解患者的腸道氣體相關癥狀,據分析其作用機制可能和患者用藥后的P物質與胃動素水平上升有關,它們的上升刺激了患者的胃腸蠕動,從而加快腸道氣體的排出,與呂作培等學者[7]研究結果基本保持一致。
綜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疏肝動胃湯治療能夠有效減輕其腸道氣體相關癥狀,促進腸道氣體的排出,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參考文獻:
[1]杜奕奇,王曉素,蘇暾,等.厚樸排氣合劑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16,36(6):412-417.
[2]于惠玲,魯素彩,孟杰,等.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舒肝顆粒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6):499-501.
[3]孫曉紅,王智鳳,林琳,等.復方藏茴香腸溶液體膠囊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Ⅱ期臨床試驗[J].中華消化雜志,2016,36(5):319-324.
[4]王仲征,甕軍玲.三仁湯加減治療濕熱內蘊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及其機理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3):102-104.
[5]呂作培,蔡振寨,鄭波,等.疏肝動胃湯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腸道氣體的治療作用及其機制[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4,22(6):294-296.
[6]張徐雯,周馳,王曉彤,等.白術散加減對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5,37(4):435-439.
[7]李冀,柴劍波,畢珺輝.大黃黃連瀉心湯、理中丸對胃寒證、胃熱證模型大鼠基礎代謝的影響[J].中醫藥學報,2010,38(5):55-57.
(收稿日期: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