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琳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慢慢引導學生接觸一些合適的經典作品,這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與視野,也能夠很好地深化學生的文化素養與人文內涵。這些都是經典誦讀的作用體現,也是對實際教學過程非常有力的推動。本文首先分析了經典誦讀對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成效的作用及影響,然后詳細闡述了小學生語文學習經典誦讀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經典誦讀;小學生;語文;方法;活動
一、經典誦讀對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成效的作用及影響
(一)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對于經典作品的誦讀,首先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這對于語文課程的教學有著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啟蒙時期,這個時期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與語言能力。同時,這個階段的教學也肩負著非常重要的促進學生的價值體系與獨立人格的構建的教學任務。這些教學任務并不是普通的文本教學能夠得以實現的,需要教師在文本教學的基礎上適當做出教學的拓寬與延伸。對于經典的誦讀就是非常好的一個途徑,這些作品不僅能夠傳達給學生明確的價值標準,也是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一種培養與深化,這些都非常直觀地體現了經典誦讀的價值所在。
(二)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
經典誦讀還能夠很好地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對于自己的文化根基更為了解與熟悉。很多典籍都是我們的文化根基所在。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作品,對其中的文化理念也并不了解。教師在啟蒙教育階段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對自己的文化的認知,要讓大家的文化素養與文化內涵能夠不斷得到豐富。這不僅是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的基礎所在,這也是對實際課堂教學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
(三)輔助課堂教學的展開
隨著學生接觸的典籍慢慢增多,大家對于經典誦讀慢慢有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會發現對于經典的誦讀能夠很好地為課堂教學提供支撐。在文本教學上學生對許多文章在理解上會更為順暢,也更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語言訓練上學生無論是在口頭表達上還是書面寫作的訓練中都能時不時冒出一些自己熟讀或者熟記的經典語句,這些都是經典誦讀的價值所在,也是對實際教學的非常好的輔助。
例如,有遠道而來的客人來我們學校參觀時,他們能在作文中寫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精妙語句,在經過一個寒假的假期后,同學們見面能說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來表達自己對同學及老師的想念之情。這些語言都能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脫口而出,運用得十分自然貼切,這說明平時的經典訓練起到了效果。
二、小學生語文學習經典誦讀的有效策略
(一)選擇合理科學的經典誦讀教材
教材作為教學的重要載體,是傳播傳統的中華文化一個重要的途徑。因此,提升經典誦讀課教學的質量、選擇合理科學的教材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前提。經典閱讀的教材可謂是浩如煙海,但有些內容并不適合現在的學生來學習和誦讀。因此,教師在推薦閱讀書目和進行誦讀教學時就需要認真對書目中的經典詩文進行選擇。
例如,《論語》《三字經》《弟子規》是接觸比較多的經典詩文,對其中的一些內容,我們絕不能完全不加辨析地接收和灌輸,而是做到有所選擇、有所揚棄,避免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背離的思想出現。
(二)導讀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華古典詩文的教學首先要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此為基礎的經典誦讀才能收效快,持續時間才長久,這會使中華經典銘刻在每一個學生的生命中,而不是蜻蜓點水,學過即忘的狀態,這樣能將經典誦讀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去。據專家分析教師對兒童學習興趣的形成起主導作用,故教師的興趣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課前的導讀可從學生身邊事入手,因為古典詩文創作時的語境與現代語境有著明顯的差異,以身邊的人、事、物為導引,可提高學生的知人論世能力。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穩定,容易變化而且帶有濃烈的情緒色彩,所以教師的講授應有感染力。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在國學經典學習中恰當地插講故事,往往可以使平淡無奇的學習內容顯得妙趣橫生,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掌握高效的經典誦讀方法
誦讀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為使學生的經典誦讀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局面,教師就需要通過不斷地探索來激發學生對誦讀經典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產生“樂讀”的情緒。
例如,自讀就是誦讀經典詩文的一種方式。選擇一些注有拼音的讀本,經由教師點撥之后,學生就可以進行自由地誦讀。在這個誦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積極參與到讀書中,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除了自讀之外,還可以選擇創設情景讀、淘汰讀、唱和讀等多種方式,從而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開展多種活動,豐富誦讀形式
1、經典誦讀游戲活動
小學生生性活潑、積極、好動,喜歡嬉戲、玩耍。他們嬌嫩、敏感的大腦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的思維密切地同鮮明、生動、直觀的事物和活動相聯系。
如果教學中一味地灌輸,就會折斷學生想象、創造的翅膀,他們的大腦會因此而疲憊不堪,會漸漸成為一部記憶的機器。因此,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開展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可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如開展誦讀接龍、誦讀傳花、誦讀搶椅子等活動,在情感交流中,學會傾聽與回應,學會合作與探究,學會理解與尊重,學會分享他人的思想和情感。
2、經典誦讀競賽活動
競賽活動是小學經典教學中最常用的活動方式。因為小學生大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把競賽引入經典教學活動,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激活思維,調動學習的內驅力。競賽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古詩擂臺賽,可以是經典誦讀演唱賽,還可以是經典誦讀知識大賽、講經典故事比賽等。這些競賽激發了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鞏固了對經典的記憶,加強了對經典的感悟。
在各種比賽中,學生個個興致勃勃,激情洋溢。《三字經》《弟子規》《沁園春·雪》《水調歌頭》等一篇篇經典從他們口中流利誦出,而且形式多樣,或誦讀、或歌唱、或舞蹈、或辯論,實現多種視界的溝通與融合,經典的種子已播進孩子們的心田,優秀的文化潤澤了孩子們的生命。當然,在競賽活動中還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讓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都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都能享受經典學習,不致成為少數“尖子生”的特權,以違初衷。
3、構建經典誦讀的“網絡平臺”
網絡資源與現代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如果經典誦讀脫離了這一平臺,就多少有些“落伍”。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建立貼吧,鼓勵學生發帖跟帖。現在的教師都有教育微博,教師可以建立一個“經典誦讀”交流的平臺,共同討論課本中經典作品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發帖,把課外閱讀經典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問題發布到網上,大家一起商量解決。
三、結語
綜上,誦讀經典有著非常好的教育意義與教學價值,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適當接觸典籍作品,這將會給實際教學帶來很好的推動。
參考文獻
[1]舒海燕,姚艷萍.經典誦讀與小學生語文素養培育的實踐研究[J].文教資料.2012(05)
[2]陳琴.“素讀”經典:讓隱形的翅膀羽羽豐滿(下)[J].小學教學研究.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