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催,麻微微,苑林宏,余煥玲,李鵬高,席元第,呂晨艷,蔡夏夏,楊 春,肖 榮*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 100069)
醫學留學生營養學教學中的課程優化研究
周 催,麻微微,苑林宏,余煥玲,李鵬高,席元第,呂晨艷,蔡夏夏,楊 春,肖 榮*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 100069)
改善醫學留學生的營養學教育是目前國內高校營養學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師生交流和考核體系的建立等方面介紹留學生營養學教學的改革措施和經驗,為其他高校進行留學生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留學生;營養學;課程優化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與國際學術交流的逐年加強,外國學生到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日漸增多,留學生教育與教學改革也成為高校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1]。我校從2007年開始招收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主要是來自印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學生,還包括少量的日本、韓國、加拿大以及美國的學生[2-3]。這些醫學留學生作為未來回國之后的醫務工作者,他們的營養知識、態度和行為不但直接影響到其自身的健康和學業,還影響到與其接觸的患者、周圍人群以及其所在國家未來的醫學事業發展。因此,注重留學生培養,提高醫學留學生的營養學知識水平,端正其營養態度,對其所在國家人群的營養健康水平和醫療事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4]。
盡管提高人群的營養學知識水平有多種途徑和方法,但對醫學生而言,在其學習過程中開設營養學課程可能是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目前在國內高等醫學院校課程設置中,非預防專業留學生大都沒有開設營養學相關必修課程,甚至也沒有開設選修課。臨床醫學留學生主要是通過預防醫學或衛生學課程獲取營養知識。顯然,這對于高素質醫學留學生人才培養來說是不夠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們的注意力仍過多地注重留學生在疾病治療、藥物開發與臨床治療等方面的學習,而忽視了如何通過營養和合理膳食等知識來預防疾病的發生。
自2000年以來,我校先后對預防專業醫學生開設了疾病營養學和人群營養學兩門選修課程,這兩門課程的開設使學生學到了更多的營養學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然而,這對于留學生來說卻難以實施。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在語言、文化、宗教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有著較大差異,再加上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不同,他們紀律性較差,普遍存在遲到、早退和缺勤現象,他們思維活躍,喜歡互動較多的課堂氣氛[5]。所以,盡管我校從2008年開始已經在留學生中開設了人群營養與健康選修課,并獲得了普遍好評,但按照中國學生需求設置的課程不能夠滿足留學生的知識需求,其教學設計也不能完全適應留學生的要求。在總結近幾年留學生教學中的經驗、歸納留學生的課堂表現及課后反饋意見的基礎上,筆者發現目前我校的留學生營養學課程設置較為簡單,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由于語言的限制,很多教師的課堂講授較為枯燥,缺乏必要的師生互動,不能滿足醫學留學生對營養學知識的需求。因此,筆者在留學生營養學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等方面進行了思考、探索和實踐。
國外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留學生在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比中國學生有優勢。因此,在為留學生制訂營養學教學大綱和選擇教學內容時,應充分考慮這些特殊因素。我們選取了英文原版教材《Food,Nutrition and Diet Therapy》《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Metabolism & Nutrition》和《Essentials of Human Nutrition》,這些英文教材語言純正,知識全面,圖文并茂,比較適合留學生的學習特點。另外,我們還結合國內的營養學發展現狀及本門課的考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篩選,將多本教材進行融合,形成了適合我校留學生特點和考核特點的教學大綱。
我校留學生營養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學基礎、營養與健康、營養與疾病和人群營養4個模塊,在每個模塊中專門安排時間讓學生通過自己查閱相關文獻和數據資料對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系統了解,制作完整的PPT,在課堂向大家展示并進行討論。
在針對國內學生的授課中,往往是教師通過詳細講解和肢體語言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導致教師與留學生之間的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留學生教學中恰當地使用教學工具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彌補交流的缺陷,除了傳統的PPT,我們根據相應教學部分的授課內容收集了大量的影音資料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包括新聞節選、歷史事件、采訪片段和科學探索等。另外,我們還購買了一批食物標準樣品,在公共營養和營養調查的教學中,使用這些樣品使留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和立體地理解食物組成和食譜設計等內容,同時還增強了留學生學習的趣味,提高了留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教學案例是訓練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載體,因此,教學案例的選取和相關問題的設置對保證教學效果尤為重要。我們根據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這一特點,在每部分授課內容中都以討論或作業的方式引導留學生分析和討論自己國家的相關事件或某些疾病的營養學治療等問題,在鞏固留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也提高了留學生對自己國家的責任感。
由于近年來我校招生規模的擴大,每個班級的留學生已經增加到100人甚至更多,這限制了靈活授課,給教學帶了一定困難,因此我們在部分授課時間采用“預留問題—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總結歸納”這一授課形式。提前將所選案例或討論專題布置給留學生,并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料。同時,將留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選擇思維活躍的留學生組織本小組分析和討論。每個小組在組內討論的基礎上得到本小組的結論,教師進行統一指導之后,每個小組還要進行自我反饋和開展組內總結交流,對所討論問題中涉及的知識進行強化和鞏固,同時培養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種授課形式的開展過程中,以留學生為主體,教師則發揮輔助和引導的作用,讓留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學會在實踐中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盡管授課教師的外語能力都較強,但是,由于留學生和教師的第一語言都不是英語,再加上文化和地域的差異,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存在很大障礙[1]。因此,需要增加教師與留學生之間的接觸和了解,掌握留學生的情況,這更有利于在教學中兼顧不同留學生的特點進行授課和引導。我系教師都是在課程開始之前,提前一段時間到教室與留學生進行交流,以增加對他們的了解,增進與他們的感情,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大部分留學生思維活躍,但較為懶散,經常有遲到和早退的現象發生,因此,建立健全考勤和考核制度顯得極為重要。留學生的考核不僅包括出勤,還應包括留學生在課堂上參與討論問題的積極性、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與教師的互動程度等。在每次課程結束之后,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出評分。留學生最后的成績評定應包括平時表現成績、作業成績、考試成績和每次學習報告的評分情況等。這種全面、客觀的考核體系,更能保證考核的公正性,同時也提高了留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
食物與營養是人類生存和健康的物質基礎,合理的飲食習慣和平衡膳食對于預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實施以上改革措施,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教學模式,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留學生無論從學習興趣、學習的主動性,還是學習的效果等方面都有所改善。
[1]那立欣,牛玉存,尹慧,等.留學生營養學教學改革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5(11):984-986.
[2]席元第,肖榮,余煥玲,等.醫學留學生預防醫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2):24-26.
[3]高艾,田琳,李變蘭.臨床留學生預防醫學全英文授課的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0(3):501-503.
[4]周催,苑林宏,肖榮,等.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選修課教學及課程優化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8):17-18.
[5]王文祥,張文昌.關于醫學留學生預防醫學課程全英語教學的探討與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9-10.
G640
A
1671-1246(2017)20-0003-03
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2016年醫學教育研究立項課題(2016B-KY003);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基金項目(16DJY02)
(*通訊作者:肖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