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廣西科技大學附屬衛生學校,廣西 柳州 545002)
“三維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在臨床檢驗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劉宇
(廣西科技大學附屬衛生學校,廣西 柳州 545002)
臨床檢驗是一門多學科交叉,有效結合了理論與實踐的實用性很強的課程,擔負著培養學生從事醫學檢驗工作所具備的專業技能以及相關專業綜合素質的重要任務。隨著現代實驗室技術的發展,對檢驗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學校培養合格檢驗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探索實施循證檢驗醫學思維、職業安全導向思維、創新思維“三維一體”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使臨床檢驗這門課程的教學更科學,更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
臨床檢驗;綜合素質;“三維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醫學檢驗的主要任務是為臨床提供及時可靠的檢驗結果。隨著科技的進步、檢驗技術的發展、檢測方法的改進、檢驗項目的增多、檢驗儀器的更新等使得醫學檢驗專業成為當今醫學教育中發展較快的專業之一。因此,合格的檢驗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操作技能,還需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及綜合能力,才能滿足醫療機構對檢驗人員的需求。為更好地促進學科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我校檢驗專業探索將“三維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引入臨床檢驗專業課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采用“基本概念—檢測方法—臨床意義—綜合運用—反饋提升”模式教學
長期以來,臨床檢驗這門專業課每一章節都按照“基本概念—檢測方法—臨床意義”模式進行教學,盡管學生可以較好掌握這些知識,但往往不能融會貫通,因此歷屆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專業實踐能力這部分考試通過率較低。該部分考試常在題干中包含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化驗結果等,要求考生根據題干內容進行相關題目的作答,由于學生缺乏綜合分析能力,導致無從下手。因此,我們改革了教學模式,在每一章節學習之后,增加了兩個環節:綜合運用—反饋提升。教師從學校附屬醫院尋找合適的病例,制作患者檢驗信息幻燈片,讓學生自主分析,獲得新知,學會整合運用知識,教師從旁給予引導。課后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通過班級微信、QQ群上傳一些相關的歷年全國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題或典型病例供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課后練習中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1.2難理解易混淆的知識點追根溯源,循證分析
對《臨床檢驗》教材中一些學生較難掌握的知識點,我們逐一講解,層層遞進,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比如教材中“ABO血型遺傳”以總表方式列出父母不同婚配類型情況下子女可能出現的血型,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難以理解,不易記憶。因此,我們采用剖析原因,追根溯源的方法,用循證檢驗醫學思維指導學生分析。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我們首先通過播放網絡視頻——“朱愛國的身世之謎”,創設教學情境,聚焦于孩子血型與父母血型之間的聯系,引出血型遺傳規律。學生探究的內在驅動力非常強烈,希望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我們指導學生追根溯源理解孟德爾遺傳定律,并繪制遺傳圖譜,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自主繪圖,自主分析,學生在短時間內以直觀簡潔的遺傳圖譜解決了問題,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這種教學策略的應用一來避免了學生死記硬背,達到準確理解、牢固記憶的目的;二來增強了學生系統分析、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再次遇到此類問題可以駕輕就熟地解決。學生能在學習中運用循證檢驗醫學思維,就能始終保持知識更新,獲得真正的終身自我教育,適應檢驗醫學的發展[1]。
通過對我校檢驗專業學生職業暴露防范現狀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發現,學生普遍存在對職業暴露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較差、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自律性欠缺等問題[2]。基于此,由學校、醫院雙方協同構建課題組,探索實施“校院對接、教防融合”的教學新模式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暴露風險防范教育,幫助學生了解職業暴露的危險性,提高學生的職業防范水平,培養學生的自我防護能力,從而降低職業暴露的發生率。
2.1臨床檢驗專業增設職業暴露風險防范課程
學校方面的職業暴露專項培訓共16個學時,包括理論和實踐教學,運用“理論—實踐—考核”模式完成教學任務。
理論教學方面:學校在學生實習上崗前兩個月,對其進行職業暴露課程理論學習與實踐培訓。職業暴露風險防范課程包含:(1)職業暴露定義及相關基礎知識;(2)職業暴露標準預防;(3)個人防護原則;(4)職業防護法規;(5)職業暴露處理流程;(6)職業暴露后的治療常用藥物;(7)職業暴露實訓演練。
實踐教學方面:由于臨床檢驗實驗課大多是學生自行采集標本用于實驗,學生提供的標本可能存在一些感染性的病毒與細菌,導致學生面臨潛在的生物危害[3]。實訓帶教教師需加強學生生物安全知識教育,使學生牢記生物安全事故處置原則、執行標準,并掌握消毒技術,從而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學校應投入資金,增購防護設備、合理規劃實驗室布局,規避感染風險。
2.2實施“校院對接、教防融合”的人才共育課程教學新模式
實習醫院、學校在職業暴露課程教學上緊密對接、分工合作。學校著重于職業暴露風險防范課程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防護技能的培養。實習醫院著重于職業暴露發生后的循證依據、應急處理、監測評估、心理干預等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以及預防職業暴露的安全工作實踐。為保障實習生的實習安全,根據《職業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和《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防護指導原則》,學校與醫院共同制訂實習生職業暴露監測方案及應急預案,對實習生做好經常性監督,一旦發生職業暴露,醫院需啟動應急預案及監測方案,同時報告學校,在學校進行相應備案管理,并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安撫工作。
現代醫學領域先進技術與理念日新月異,人類疾病譜也悄然發生改變,新的健康問題層出不窮[4]。未來自動化檢測儀器高速發展,分析檢測項目的合理性,分析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評價并改進現有檢測方法,研究出靈敏度、特異性高的檢測方法已成為對檢驗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作為臨床檢驗專業教師,如何為學生搭好順利適應工作的橋梁,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3.1打破思維定勢,拓寬思維視角
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由易到難、由直觀到抽象、由記憶到應用的過程。許多學生學會一定的基礎知識后,往往固化成一定的模式思考問題,產生思維定勢,考慮問題片面。我們首先按照臨床檢驗學科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認知規律,對重難點知識,由簡到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應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拓寬思維視角。比如學完常見血液病檢驗第一節“貧血的檢驗”后,提供大量化驗單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分析貧血原因,給出診斷或輔助檢查要求,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最后告知患者的診斷,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疾病可能有多個癥狀體征,不同的疾病有時可能會有相似的檢查結果。開展以疾病為中心、檢驗報告為依據的病例診斷教學,能使學生提早接觸臨床,縮短臨床工作的適應期,有利于學生臨床綜合能力的培養。
3.2以綜合性實驗為主,設計性實驗為輔
在實踐課教學中,將綜合性實驗與設計性實驗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創新思維[5]。例如,血型鑒定章節的理論教學結束后,教師提前1個星期告訴學生實驗內容:(1)血型鑒定正定型(試管法);(2)血型與輸血相關的自主實驗。讓學生提前預習、提前設計實驗。實驗課前,教師先抽取4位不同血型學生的靜脈血,打亂后進行編號。上課后要求學生用30分鐘時間用正定型試管法對這4管靜脈血進行血型鑒定。鑒定完畢后,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講解本組的實驗結果,并對自主設計的實驗方法進行陳述。接下來讓學生對該章節其他內容進行自主實驗,教師從旁觀察指導。實驗內容多元化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6]。
通過“三維一體”人才培養新模式的實施,培養了學生尊重科學、嚴謹慎獨、開拓創新的品質,對學生良好專業素質的養成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同時也促進了檢驗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教育方式的轉變。
[1]黎錦,鄭芳,涂建成,等.檢驗醫學專業學生循證能力的培養[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8):2293-2294.
[2]劉宇.醫學檢驗專業增設職業暴露風險防范課程必要性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136-137.
[3]杜季梅,樓永良,李向陽,等.醫學檢驗專業實驗室生物安全教學的思考[J].檢驗醫學教育,2012,19(1):15-16.
[4]盧泓成,黃華興,王水,等.本科階段醫學生科研思維培養及創新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7):45-46.
[5]韓學波,廖國玲,蔣學峰,等.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探索[J].檢驗醫學教育,2009,16(4):33-34.
[6]陳秀榮.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8):26-27.
G40-03
A
1671-1246(2017)06-0019-02
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院校對接、教防融合’——中職檢驗專業職業暴露風險防范課程的構建與實踐”(GXZZJG2016B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