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武威市人民醫院,甘肅 武威 733000)
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在兒童輸液室的應用探討
陳燕
(武威市人民醫院,甘肅 武威 733000)
目的 通過對我院兒童輸液室患兒的回顧性分析,探討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在兒童輸液室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門診兒童輸液室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按照常規方法給患兒輸液,觀察組在常規輸液的基礎上進行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比較輸液后兩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和不良事件及護理差錯的發生率。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和護理差錯的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結論 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在兒童輸液室應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輸液的安全性,值得推廣應用。
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兒童輸液室;輸液安全性
目前,我國醫院門診輸液患者不斷增加,雖然輸液治療是醫院用藥的一個重要途徑,但由于門診輸液室護理人員數量有限,輸液患者人數眾多,在輸液過程中稍有不慎便會造成護理差錯或糾紛,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尤其對于兒童患者更是如此[1-2],醫護人員也面對很大壓力。因此,為了保證患者在輸液過程中的安全,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也為了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逐漸在輸液室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主要通過對我院兒童輸液室患兒資料的回顧性分析來探討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在兒童輸液室中的應用效果,現介紹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門診兒童輸液室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共100例,其中男性患兒55例,女性患兒45例;年齡在1~12歲之間,平均年齡(6.5±3.5)歲。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性患兒28例,女性患兒22例,平均年齡(5.5±3.8)歲;對照組中男性患兒30例,女性患兒20例,平均年齡(6.3±3.5)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方法
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完成對兒童輸液室進行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的改進工作,按病情及病種將兒童輸液室分為A、B、C、D 4個區域,分別采用紅、黃、綠、藍4種顏色的護理標識進行管理,各區域的環境裝飾(如椅子、標識牌、窗簾等)、輸液掛卡為同一色系。紅色標識——提示為急診、發熱患兒,對其優先配藥、優先輸液,在輸液中加強體溫監測;黃色標識——提示為腹瀉患兒,補液較多,要重點觀察滲漏和針頭移位的情況;綠色標識——提示為一些特殊用藥(如輸注葡萄糖酸鈣、硫酸鎂)患兒,一定要做好用藥告知工作,輸液過程中防止滲漏,嚴格控制滴速,加強巡視和病情觀察;藍色標識——提示為平診患兒,病情穩定,要做好液體更換工作。
1.3護理方法及觀察指標
護理方法:對照組:不分病種、不分區域、不分緩急、不分特殊用藥,所有患兒依次等候輸液。觀察組:在常規輸液基礎上,用不同顏色標識(輸液掛卡),按病種、病情緩急程度、是否特殊用藥等進行區分,并進行護理標識管理。
觀察指標:比較輸液后兩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和不良事件及護理差錯的發生率。制訂滿意度調查表,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3個級別。患兒家屬對護理人員的評價標準如下:(1)滿意:護理人員熱情,對待患兒的態度積極,具有豐富的臨床操作經驗(觀察組能夠嚴格進行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能夠及時發現患兒情況并做出反饋和處理,與患兒溝通良好,治療效率高等。(2)較為滿意:護理人員能比較熱情地開展工作,對患兒的病情有一定了解,態度較為積極,臨床操作經驗較為豐富(觀察組基本能進行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操作,能夠做出反饋和處理,能與患兒進行較為有效的溝通等。(3)不滿意:對待患兒態度不積極,缺乏專業的護理素養,不熟悉臨床護理操作(觀察組對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不熟練),工作效率比較低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用(±s)表示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護理差錯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僅發生意外拔管1例(2%),及時發現并進行了妥善處理;對照組發生護理差錯8例(16%),其中3例為意外拔管、2例為采血錯誤、3例為遺漏服藥,均在當日核查發現,并及時進行了處理。觀察組護理差錯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χ2=4.08,P<0.05)。
2.2兩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兒的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
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保障了臨床醫療護理人員以及患者的安全,確保了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為護理質量的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應用好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對于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護理差錯發生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有重要的意義[3]。本文選取100例患兒,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進行常規輸液、常規輸液+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調查顯示,觀察組的護理差錯發生率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均較對照組低(P<0.05),患兒家屬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所以,在兒童輸液室應用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大大降低了護理差錯發生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了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有利于護理人員對患兒輸液過程的觀察,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節約了人力資源,保障了護理安全。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
3.1修訂職責,優化接診流程
對接診主班和副班護理人員的職責重新修訂,在接診方式上改變原本的急診與平診患兒共同排隊的方式。主班護理人員作為主要人員,把好輸液流程的第一關[4-5],核對患兒信息、醫囑、藥品、發票,安排座位,針對急診、發熱患兒,在輸液袋中放置紅色輸液掛卡,提醒治療護士優先配液。副班護理人員作為輔助人員,對當天輸液的患兒進行初步分診,將急診、發熱患兒排成一隊優先輸液,并做好其他患兒家屬的解釋工作,平診患兒排成另一隊,采取雙通道排隊的模式;同時告知患兒家屬輸液的流程和注意事項,以便安排輸液時間。通過對接診流程的優化、合理的統籌安排,做到優先處置急診、發熱患兒,緩解了患兒家屬急躁焦慮的情緒;而良好的溝通解釋則增加了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和理解。另外,護士可根據各區域患兒的多少進行統籌安排,保證了兒童輸液室秩序良好,使護理人員的工作更有條理性,做到忙而不亂。
3.2合理分工,優化配藥流程
將治療室的護理人員分為兩個小組,每個小組有兩名護理人員,一人負責配藥,核對輸液信息;一人負責再次核查信息,做到雙人查對,以保證藥品配置的準確性,并根據用藥,采用不同顏色的輸液掛卡進行區分,提示連班護士優先給急診、發熱患兒輸液,告知特殊用藥。通過配藥流程的優化,做到急診、發熱患兒優先配液、優先輸液,縮短了等候時間,保證了患兒在短時間內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避免了高熱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使護士人人知曉本班次的工作重點,不需要進行交接,提高了工作效率。
3.3主次分明,優化巡視流程
不同用藥患兒用不同顏色的輸液掛卡進行區分以后,護士巡視便能做到心中有數,以確保每位護士知曉巡視重點,主動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巡視,目標明確、主次分明,縮小了范圍,便于病情觀察,使工作更有條理性,保障了護理安全。
綜上所述,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應用于兒童輸液室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和輸液安全性,值得應用并推廣。
[1]羅利雄,歐陽勇征,彭宣艷.標識管理用于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精細化管理實踐與體會[J].中國藥業,2014(6):58-59.
[2]劉霞,王亞麗,端木玉明.標識管理在手術室精細化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1):143-145.
[3]李青,段華汛.標識管理在輸液標識卡制作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6(10):73.
[4]李蕓,吳惠平,羅偉香.高危藥品標識管理的實踐與效果[J].現代臨床護理,2015(5):72-74.
[5]熊小玲,黃苑玲,何紹敏,等.護理分級及標識管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4(4):59-61.
R195
B
1671-1246(2017)06-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