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云
(嘉峪關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甘肅 嘉峪關 735100)
床頭負壓吸引裝置在頜間固定患者術后口腔護理中的應用
孫愛云
(嘉峪關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甘肅 嘉峪關 735100)
目的 探討將床頭負壓吸引裝置應用于行頜間固定術患者的口腔護理中,以促進傷口愈合、降低住院費用。方法 將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行頜間固定術的患者(108例)按照單雙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4例。實驗組采用床頭負壓吸引裝置結合生理鹽水沖洗口腔的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口腔護理方法,術后10天觀察兩組患者傷口愈合及口腔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情況,并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費用。結果 實驗組的口腔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口腔清潔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傷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利用床頭負壓吸引裝置結合生理鹽水沖洗口腔的護理方法可以明顯降低行頜間固定術患者口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有效促進傷口愈合、降低住院費用。關鍵詞:床頭負壓吸引裝置;頜間固定術;口腔護理
頜骨骨折是口腔頜面外科常見骨折之一,其治療通常是在頜骨骨折切開復位的基礎上給予頜間牽引固定,以達到恢復上下咬合關系的目的[1]。但是由于頜間牽引固定后,患者不能張口,咀嚼功能受限,導致口腔自潔功能下降,患者容易發(fā)生口臭;同時由于患者不能張口,導致不能徹底有效地執(zhí)行常規(guī)的口腔護理操作,使得護理效果不理想,容易發(fā)生口腔感染等并發(fā)癥。這樣不僅影響傷口的愈合,而且增加了患者的醫(yī)療費用。為了有效預防此類患者口腔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傷口愈合、降低住院費用,我科護理人員采取了用床頭負壓吸引裝置結合生理鹽水沖洗口腔的護理方法,術后10天觀察患者傷口愈合及口腔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間本院口腔頜面外科收治的頜骨骨折患者108例,其中上頜骨骨折32例,下頜骨骨折76例;男性93例,女性15例;年齡16~68歲,平均年齡36.56歲。將108例患者按照單雙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4例。實驗組中男48例,女6例,年齡(43.5±4.9)歲;對照組中男45例,女9例,年齡(44.1±4.7)歲。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和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外傷后經CT、口腔曲面斷層X線確診的頜骨骨折的住院患者。(2)所有患者均進行頜骨骨折切開復位固定+頜間結扎牽引固定術。(3)術后進行專人口腔護理。(4)患者意識清楚,知情同意,自愿受試。排除標準:(1)手術前本身有口腔潰瘍。(2)嚴重的牙體牙髓或者牙周病患者。(3)嚴重的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者。(4)6個月內用過激素或其他免疫調節(jié)藥物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口腔護理方法,應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口腔黏膜及牙齒各面[2],2次/日(早、晚各1次),每次操作3~5分鐘。
實驗組采用床頭負壓吸引裝置結合一定壓力的生理鹽水沖洗口腔的護理方法,具體操作如下:患者取半臥位,頜下鋪治療巾,一名護士用插有16號注射器針頭的100~250 ml瓶裝生理鹽水向口腔注入,適當加壓,高度約20~30 cm;另一名護士利用床頭負壓裝置接吸痰管,調節(jié)吸引壓力為0.02 MPa,掌握好吸引壓力,在注入生理鹽水的同時進行負壓吸引。要求兩名護士動作協(xié)調,配合默契,每次沖洗時間10~15分鐘,2次/日,以徹底有效地清除口腔內及牙齦、齒間的食物殘渣及異物。
1.3觀察指標
治療10天后評定療效并進行兩組間比較,主要包括:(1)觀察口腔感染情況,主要感染癥狀為發(fā)生口腔潰瘍。(2)評定口腔清潔度,主要觀察患者有無口臭及牙齒間有無異物。口腔清潔度分為:優(yōu):患者口腔無異味且牙齒間無異物;良:患者口腔無異味但牙齒間有可見異物;差:有口腔異味且牙齒間有可見異物。(3)評定口腔舒適度,根據患者的主觀感受將患者口腔舒適度分為優(yōu)、良、差3個標準[2]。(4)患者術后傷口愈合所需時間及住院費用。
1.4數據處理
應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口腔感染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10天后進行口腔感染發(fā)生情況的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口腔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10天后口腔感染情況比較[n(%)]
2.2兩組患者的口腔清潔度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10天后進行口腔清潔度的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口腔清潔度優(yōu)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10天后的口腔清潔度比較[n(%)]
2.3兩組患者的口腔舒適度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10天后進行口腔舒適度的比較,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認為口腔舒適度為優(yōu)的人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10天后的口腔舒適度比較[n(%)]
2.4兩組患者術后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10天后進行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費用的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傷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s)

表4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s)
住院費用(元)8 864.0±1 437.9 10 243.7±2 132.5 4.67<0.05
3.1口腔護理的意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人們逐漸開始關注自身健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口腔護理。口腔為消化道的起始部分,與外界相通,頻繁接觸食物、空氣,常使病菌及微生物寄居[3]。正常情況下,口腔存在以厭氧菌為主的許多細菌,包括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及真菌等,各種菌群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賴,保持動態(tài)平衡。同時人們飲水、進食、刷牙、漱口等也對細菌起到清除作用,所以很少發(fā)生感染。而頜骨骨折的患者由于進行了手術治療,口腔內有創(chuàng)口且頜間牽引固定導致其不能張口、刷牙,影響進食,同時口腔的自潔功能下降,促使革蘭氏陽性菌定植的可能性增加,并加大了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可能性,進而發(fā)生口臭、口腔感染等并發(fā)癥。因此做好頜間結扎固定患者的口腔護理顯得十分重要。
3.2傳統(tǒng)臨床口腔護理方法的不足
當前,傳統(tǒng)臨床口腔護理均采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拭口腔黏膜及牙齒各面的方法,但對于頜間固定患者,進行此種口腔護理時較為困難。由于結扎絲和牙弓夾板的存在,患者不能張口,擦拭時只能擦拭頰黏膜及牙齒的外側面,且時常有棉絲勾在結扎線上,導致患者疼痛,結扎絲松動甚至脫落。由于結扎絲妨礙了規(guī)范有效地進行口腔護理,所以清潔效果不理想。
3.3臨床口腔護理方法的探索改進
本文采用床頭負壓吸引裝置結合生理鹽水沖洗口腔的方法,對口腔清潔得比較徹底,沖洗液可通過牙齒間隙流入牙齒內側面,將牙齒間隙、上腭及舌體上的食物殘渣清理掉,而且不需要患者過度張口配合,操作簡便,更加人性化,患者更樂意接受此種口腔護理方法。
在國外學術研究中[4]曾指出牙齦及牙齒上的牙菌斑中存在大量病原菌,可能是導致口腔感染的主要原因。傳統(tǒng)的口腔護理采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棉球只能擦除牙齒外側面的牙菌斑,而不易擦凈牙齒及牙縫中的牙菌斑;而利用床頭負壓吸引裝置結合帶有適當壓力的生理鹽水沖洗口腔,依靠鹽水的沖擊力可以很好地清除牙齒及牙縫中的牙菌斑,清潔效果較好。在本研究中,實驗組的口腔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口腔清潔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傷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與傳統(tǒng)的口腔護理方法比較,利用床頭負壓吸引裝置結合生理鹽水沖洗口腔的護理方法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利用床頭負壓吸引裝置結合生理鹽水沖洗口腔的護理方法比較適合頜間固定患者術后的口腔護理,既減少了口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又縮短了傷口愈合時間,降低了住院費用,減輕了患者負擔,且此方法操作簡便,護理人員容易掌握,患者樂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
[2]付素偉,張燕.預防舌鱗狀細胞癌術后放療患者口腔潰瘍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9):1951-1953.
[3]陳志萍.口腔擦洗結合牙齦按摩預防腦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和口腔異味[J].護理學雜志,2013,28(6):1-2.
[4]rosenthal VD,Maki D G,Jamulitrat S,et al.Interna-tional Nosocomial Infction Control Consortium(INICC)repot,data summary for 2003—2008,issued June 2009[J].Am J Infect Control,2010,38(2):95-104.
R195
B
1671-1246(2017)06-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