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穎,蔣彩鳳,冷 峰,朱 樑,姚定康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上海 200003)
CBL教學模式在部隊常見內科疾病任職教育中的應用探索
吳 穎,蔣彩鳳,冷 峰,朱 樑,姚定康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上海 200003)
針對預選衛生士官任職教育培訓班,在“消化性潰瘍”授課中采用“一中心二基本點”的以病例為基礎(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學模式,通過問題啟發和知識整合,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CBL;內科疾?。蝗温毥逃?/p>
軍隊任職教育是學生在完成高等學歷教育的基礎上,為適應崗位職務以及逐級晉升需要而進行的專業教育,在教學對象、教學目的等方面與學歷教育有很大不同。參加任職教育的學生本身已接受過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已具備專業知識背景,來自于部隊實際工作一線,具有實踐經驗。另外,任職教育的目的性更強,對實踐知識和技能的需求更大,其教學重點不再是強調“三基”的訓練,而是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3]。以病例為基礎(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以學生為主體,利用臨床病例,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啟發式教育,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新方法[4]。腹痛是臨床上最常見、最難鑒別的癥狀,在軍隊基層衛生工作中也很常見,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引起醫療事故。本院內科教研室針對預選衛生士官培訓班,在任職教育的“消化性潰瘍”學習中采用“一中心二基本點”的CBL案例教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中心”即整合癥狀學課程中“腹痛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和內科學課程中“消化性潰瘍”的教學內容,以臨床常見癥狀——腹痛為切入點,建立由癥狀到疾病的臨床思維,整合解剖學、病理生理學等相關基礎和臨床知識,廣泛聯系臨床多種疾病,打破學科界限,保證醫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二基本點”就是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問題啟發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成就感,又保證教師有傳授知識和經驗的機會,使學生更易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整合學生所學的群體保健、人的行為倫理、人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樹立全面醫學觀,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和評價信息的能力、主動學習的能力等。
CBL案例和問題的質量是教學順利進行的關鍵。CBL教學團隊共同編寫消化性潰瘍CBL案例,遵循相關性、現實性、邏輯性的原則,要求從癥狀切入,逐漸展開案例細節,并逐步深入,向學生提問題,如“轉移性右下腹痛可見于什么疾病”“腹痛一定是腹腔臟器引起的嗎”等,問題的難度與學生的知識水平相一致。
將150名預選衛生士官培訓班的學生分成兩個興趣小組,課前下發病例,學生分小組研習病例,根據討論提綱預習教材,課堂上學生以組為單位針對各問題進行討論、匯報,教師圍繞病例統一大班授課,總計3學時。
病例以一名小戰士的腹痛展開,先以腹痛為切入點,結合解剖、病理生理學等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對發病機制進行初步討論,思考腹痛可見于哪些疾病,復習鑒別診斷的知識;引入消化性潰瘍的知識,強化消化性潰瘍的概念、發病原因、臨床表現及并發癥、診斷及鑒別診斷;回顧病例,通過補充詢問病史并體檢,發現其他有價值的病史和陽性體征,討論分析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診斷思路及胃鏡的選擇應用;介紹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后的療效或并發癥發生等情況,引導學生掌握Hp(幽門螺桿菌)與消化性潰瘍的關系以及規范治療,并從醫學人文角度引導學生討論患者教育及隨訪的重要意義。
課程結束后采取無記名問卷調查,發放1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4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3.3%,調查結果見表1。問卷調查主要用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習現狀及對教學所持的態度、學習效果等內容,另外增加了學生自評和評價教師及其他學生的項目,引導學生有效、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促進師生共同進步。此批學生均為低年資衛生士官,醫學基礎薄弱,但對教學模式的改革都能適應接受;課堂主動參與度不高,但是普遍反映課堂氣氛較傳統教學方式活躍,認為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再枯燥、抽象;有助于全面掌握理論知識和運用知識,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及臨床思維能力;學生對教師授課和病例、問題的選擇都很滿意,能發現自己和同學的不足并進行客觀評價;個別學生認為學時數不夠,難以跟上教師的進度,希望增加學時數、教師適當放慢速度。
CBL教學模式在任職教育部隊常見內科疾病教學中首次應用,雖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還有一些環節有待進一步完善,使之成為更科學、高效、成熟的教學模式。充分的課外準備是CBL課堂教學效果的保證,課前需要學生自學、查詢資料、小組討論。另外,預選衛生士官培訓班的學生基礎薄弱、知識層次水平不一,病例和問題的選擇除了緊密結合實際外,還需適當降低難度,延長教學時間,教師也需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一中心二基本點”的CBL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卷中對學習態度等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任職教育的目的是更適應崗位需要,通過學習本課程,學生最希望獲得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是自我學習的方法,最后才是專業理論知識,說明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力是任職教育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這與既往研究一致[5-6]。CBL教學的特點使之十分適合任職教育教學,能夠使學生充分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與途徑,培養學生發現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業務水平,值得進一步推廣。
[1]朱嘉琦,柯學峰,徐曉璐,等.軍醫大學預選衛生士官任職教育的幾點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0):15-16.
[2]劉亞偉,戴兵,徐成鋼,等.把握任職教育特點探索軍醫大學任職教育施教策略[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2):11-12.
[3]謝長勇.新形勢下軍醫大學任職教育探討[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5(10):970-972.
[4]賈新顏,楊文忠,羅茜,等.CBL整合系統在血液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12):82-83.
[5]魯娟,許金廉.軍醫大學任職教育學生學習期望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11):1637-1639.
[6]李嚴,凌春霞,陳煜.適應崗位任職教育需要構建“四位一體”任職教育模式[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3(2):57-59.
G420
B
1671-1246(2017)06-0050-02
2015年第二軍醫大學任職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面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