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焱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1)
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文化建設研究
胡 焱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從醫院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新醫改背景下的公立醫院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包括:短期行為、職工缺席醫院文化建設、將醫院文化等同于企業文化、制度改革和文化改革沒有有效權衡等,并提出公立醫院文化建設應從以人為本向人文管理轉變,從文化建設向文化管理轉變,在確保目標貫徹執行的同時應重視科室文化建設等建議。以期為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的文化建設提供參考。
文化建設;改革;誤區;路徑;公立醫院
我國醫院文化建設以1978年和2000年為時間節點,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自由萌芽階段、學習改進階段和自主創新階段。1978年以前我國醫院的文化建設主要繼承了我國傳統的醫學文化,融入了部分先進的外國醫學文化內涵。此階段醫院的領導者主導著整個醫院的文化發展,醫院文化建設沒有形成規模,自由性強。1978年以后,我國醫改領導者汲取西方企業文化的成功經驗,將“以患者為核心”的服務理念應用到我國公立醫院文化的建設中[1]。但是當時很多醫院文化建設者并未從深層次領會醫院文化的含義和內涵,對文化建設的理解趨于片面化,沒能將醫院文化建設貫穿到醫院日常的運營過程中,醫院文化建設逐漸演變成為一句口號。2000年之后,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醫患矛盾逐漸加深,醫院文化的重要性日趨凸顯,衛生體制改革為醫院文化的變革提供了肥沃土壤[2]。醫院管理者開始根據我國當前的政治、經濟環境,結合醫院自身的具體情況,提出適合醫院實際的醫院文化構建方案。有的醫院提出“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注重患者和醫護人員的感受。有的醫院則通過知識競賽等方式,將醫院的文化理念和醫院的運營條例灌輸到醫護人員身上。各種方式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推動了我國公立醫院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3]。
2010年衛生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4]中提出了公立醫院改革的政策框架是一個目標、三個領域、九項任務。通過國家層面的公立醫院改革路徑可以看出[5],公立醫院改革的基本目的可以概括為:更低的醫藥費用,更優質的醫療服務;維護群眾的健康利益,保證醫務人員的合理利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實現多方面共贏為保證。在此背景下,公立醫院文化建設的重點和難點主要集中在:政府如何發揮主導和引導雙重功能;醫院管理者如何實踐文化管理;醫院文化建設如何落實“以人為本”;醫院文化建設如何實現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本文從醫院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我國目前醫院文化建設存在的誤區,探討醫院文化建設的主要路徑,以期為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文化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醫院文化是隨著企業文化的興起逐漸被醫療界提出來的。目前,有關醫院文化的理論概念還沒有統一的表述。國內學者從不同視角界定醫院文化概念。程榮堯在其主編的《醫院文化新論》一書中將醫院文化定義為:“醫院在長期的醫療、科研、教學等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醫院特色的基本信念、規章制度、道德規范、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人文環境。它是全院職工認可和遵循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曹榮桂[6]等學者在《醫院管理學:醫院文化分冊》中強調:醫院文化是在一定社會和經濟背景下,醫院在長期醫療服務經營實踐中組建形成和發展起來,具有獨特的行業價值觀、職業精神,并以此為基礎產生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理想信念、傳統觀念、服務意識、服務理念、經營戰略、品牌效應的綜合體現。王樺[7]在《醫院文化管理》一書中將醫院文化置于中國的社會背景下,重新定義為:醫院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理論為指導的,置于社會主義和諧文化體系之中的,以促進社會之一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為目的的,醫院醫務人員共同的價值觀念,職業精神,行為準則和實踐活動及其成果的集中反映[8]。
國內學者或強調醫院文化的綜合性,或強調醫院文化的繼承性,或強調醫院文化的認同性。由不同的醫院文化的定義可以歸納出醫院文化的特征:以公益性、人民性為本質屬性,根植于一定土壤中,以員工和患者為服務對象,以創新為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以正能量影響病人,輻射社會。
當代醫院管理經歷了從以物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轉變,以資本為本向以人為本的轉變,從剛性的制度管理轉變為柔性的文化管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還有相當多的醫院管理者對醫院文化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未能厘清醫院文化的真正內涵和要義,在建設醫院文化的過程中出現一些誤區,這些誤區阻礙了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有的醫院把醫院文化建設理解為職工服裝的統一,醫院外觀顏色的統一,急功近利搞宣傳,大張旗鼓搞建設,把文化建設等同于經濟投入,沒有意識到醫院文化建設是在醫院的長期發展過程中積淀下來的,是在歷史長河中傳承和創新的。有的把醫院文化建設簡化為開展各類活動,以為院歌、院訓就是醫院文化,以為活動、口號就是醫院文化,以為組織形象策劃就是醫院文化。其實,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只是文化建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由于對于理論的簡單化理解,使得醫院文化建設流于形式。醫院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管理者應克服功利主義思想,深化對醫院文化的內涵理解,使醫院文化建設獲得長久持續穩定的發展。
部分醫院在搞文化建設時,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沒有深入基層,沒有傾聽職工的聲音,沒有將職工的愿望和需求反映在文化建設中。醫院文化建設的主體應該是醫院職工,而非醫院的管理者,應該讓醫院職工參與到醫院文化建設中,將自上而下的推進與自下而上的反饋結合。
醫院文化是隨著企業文化的興起而提出來的,與企業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但是與企業文化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組織。企業文化表現為以營利為目的的市場文化、競爭文化。而醫院是需要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醫院文化是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為目的的,其本質屬性是公益性、人民性和服務性。需要區分醫院文化和企業文化的本質區別,在以“回歸公益性”為目標的新醫改中,加大力度建設體現醫院本質屬性的醫院文化。
回望30余年醫療制度改革,許多問題的形成都可以從體制機制層面去追根溯源,以致一出現問題就以“體制不健全”為理由。誠然,體制機制需要不斷完善,醫院文化建設需要完善的體制機制保障其有序高效地運作。體制機制不健全,確實會導致醫院文化建設困難重重,運行不暢。但是體制機制建設不是一開始就科學合理的,在建設中甚至會出現解構和重建,出現周期和反復。如何為體制機制改革提供動力支持,那就是先進的思想文化。體制機制往往有滯后性,但是思想文化是可以超前的。在體制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更需要文化改革去帶動體制機制的改革。不可把醫院文化改革遇到的阻礙歸咎于機制體制的不健全,而是應該通過不斷地進行文化建設,塑造良好的醫院文化氛圍,去推動體制機制改革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以人為本”是醫院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醫院文化建設的“高樓”必須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醫院文化建設不僅應確立職工的主人翁地位,還應將“以病人為中心”作為自己的服務理念,在文化建設中以病人為本,以員工為本。在診療環境和就診流程上以病人的便利為優先考慮,在為病人提供技術服務的同時,提供人文關懷,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的全方位服務。同時,尊重人才,關心職工,讓每一個職工都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干。
醫院文化建設和醫院文化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某種程度上講,醫院文化管理是醫院文化建設的高級階段,但是二者并不是時間上的簡單分割,而是互相促進的關系。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在“建”,是將不斷形成的醫院文化的相關理念進行塑造和傳播;醫院文化管理的核心在“用”,重點是“用人”,本質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服務對象,以人為工作主體,解決人的需要,強化人的合作,突出人的智慧、思想、道德、精神等因素在醫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9]。
沒有執行,一切目標都是空談。執行力是一個組織或團隊貫徹決策意圖、完成既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先進積極的醫院文化必須以執行為導向。而提升醫院的執行力,需要打造一支執行力強的隊伍,塑造適合醫院發展的執行力文化氛圍。以院長和職能負責人的行為方式為標桿和榜樣,帶動職工提高執行力。在職工中強化獎懲制度,表揚先進,以激勵形成帶動效應。
科室是醫院的基本單元,科室文化是醫院文化的輻射,科室文化建設是醫院文化建設的支撐。可以考慮以科室為單位打造獨具科室特色的文化元素。比如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的“光”文化,全科室在醫療實踐中踐行“光”文化的內涵,搶救措施追求像“光”速一樣快,服務病人如“光”一樣溫暖,全天候服務,全科服務,為全國病人服務,如陽光普照大地一樣全面[10]。科室文化是醫院文化的子文化,重視科室文化建設,從科室文化建設中提煉出新的理念為醫院文化建設提供借鑒和經驗。
在醫院文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主要遵循五個步驟:(1)院情分析。醫院文化建設需要從醫院的實際出發,對本院現狀進行剖析,找到適合本院發展的文化建設方案。(2)框架設計。在分析院情后,立足本院實際存在的問題,設計框架解決本院服務質量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3)理論建設。設計框架后,需要在全院進行理論建設,讓全院職工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共同參與醫院文化建設。(4)落實實踐。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依照“人本管理”理念,對醫院進行“人性化”再造,規范職工行為,提升服務水平。(5)反饋評估。在醫院文化建設中需要收集職工和病人的意見和建議,不斷調整修正。
綜上所述,新醫改背景下的公立醫院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程,需要政府、醫院、醫護人員和病患的共同努力,“以人為本”,集合眾人之力,才能塑造和諧的醫療環境和醫患關系。
[1]高偉偉.醫改形勢下公立醫院文化建設研究[C].天津:天津大學,2015.
[2]蔣樣虎.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改革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3]吳階平.現代醫院管理學[M].北京:中國醫院科技出版社,2004.
[4]冀術明,張 平,周 妍,等.醫院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腫瘤,2012,21(8):594-595.
[5]胡 靜,葛 鋒,陳 芬.醫院文化建設中存在的誤區及對策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2,29(3):155-156.
[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EB/OL].(2015-05-1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7/content_9776.htm.
[7]程榮堯.醫院文化新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
[8]曹榮桂,周鳳鳴,田文軍.醫院管理學:醫院文化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9]王 樺.醫院文化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10]夏 萍,吳凡偉,趙 云.醫院文化建設與文化管理[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
Researchonculturalconstructionofpublichospitalsundernewmedicalreform
HU Yan
(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Anhui230001,China)
It starts from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 hospital culture,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hort-term behavior in hospital culture construction,staff absence in hospital culture construction,treat hospital culture equivalent to enterprise culture,lack of effective balance in system reform and cultural reform in public hospitals under new medical reform.It puts forward that public hospit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should change from people-oriented to humanistic management,cultural construction to cultural management.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bjectives,while paying attention to department culture,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public hospitals under new medical reform.
cultural construction,reform,misunderstandings,path,public hospital
2017- 10- 30
10.3969/j.issn.1003-2800.2017.12.001
胡 焱(1988-),女,安徽合肥人,碩士,助理政工師,主要從事醫院文化、醫患關系方面的研究。
R197.3
A
1003-2800(2017)12-0007-03
(本文編輯:閆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