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清,何小進,劉麗
(1.湖南醫藥學院,湖南懷化418000;2.湖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院,湖南懷化418000;3.湖南醫藥學院護理學院,湖南懷化418000)
大陸與臺灣口腔醫學本科教育體系的比較和啟示
黃元清1,何小進2,劉麗3
(1.湖南醫藥學院,湖南懷化418000;2.湖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院,湖南懷化418000;3.湖南醫藥學院護理學院,湖南懷化418000)
系統回顧臺灣地區口腔醫學教育發展歷史(以中山醫學大學為例)并分析其現狀,反思大陸口腔醫學教育發展存在的不足,為大陸口腔醫學教學及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大陸;臺灣;口腔醫學
臺灣地區開展現代口腔醫學高等教育的時間與大陸差不多,然而由于臺灣地區過去幾十年經濟迅猛發展,促進了牙醫學的快速發展,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口腔醫師,積累了不少經驗,值得大陸口腔醫學教育者借鑒、學習。目前,大陸對臺灣地區口腔醫學教育的研究報道較少,筆者有幸赴臺灣中山醫學大學研修半年,現將大陸與臺灣口腔醫學本科教育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系統比較,為大陸口腔醫學教育提供參考。
根據2013年的統計數據[1],臺灣地區2 300萬人口擁有牙醫近13 000人,即居民與口腔醫生比例約為1700∶1。而根據2012年衛生部的通告[2],大陸口腔衛生服務能力和口腔醫生數量嚴重不足,每11 000人僅有一個口腔醫生,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5000∶1)。1953年8月,臺灣大學牙醫系成立,成為臺灣第一家牙醫學府,1955年8月招收第一批牙醫專業學生,直到1970年牙醫學專業分科教育制度實施后,臺灣地區牙醫學教育才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3]。
目前,臺灣地區的牙醫學院或開設牙醫系的機構共7所(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陽明醫學大學、長庚紀念醫院、國泰醫院),每年畢業300~400人,能滿足社會對牙醫的需求。
牙醫系是中山醫學大學成立時間最早、發展最健全的科系,畢業系友遍布臺灣醫療及學術界。中山醫學大學董事長周汝川博士鑒于臺灣光復后緊缺牙醫人才,且敬慕國父孫中山先生之救國救民精神,于1950年創設該校,命名為中山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于1960年成立,經過周汝川博士、周汝南博士、郭令明博士、鄭敏雄博士、溫俊廣博士、周明勇博士、廖保鑫博士以及歷屆系主任的努力,才有了現今的規模。
(1)教育理念:Iam the lion king.
(2)宗旨:學習、研究、責任、教養。使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與研究,具備專業知識與能力,同時賦予其應有的責任與任務。
(3)教育目標:有智慧、國際化、人格高尚、寬大為懷。讓學生有智慧、國際化的視野、高尚的人格和寬大的胸懷。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本科學制6年,學生先學習通識課程、基礎醫學及口腔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然后見習,最后一年即第六學年進行實習。該校口腔醫學研究中心大樓及學生宿舍大樓于1998年完工啟用,樓高12層,地下3層,地上1~5層為口腔醫學門診部及牙醫系館,給牙醫系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同時該校口腔醫學研究中心配有150臺治療臺,為臺灣中南部地區設備最先進、最干凈、最專業的牙科醫院。此外,該校設有115人座的專用演講廳,牙醫系每一年級學生均有一間專屬教室,配備了專用教學器具,如投影儀、幻燈機、麥克風、高質量電動熒屏、雷射指示筆等,還創建了專屬BBS小站,以促進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該校較強的軟、硬件實力,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習見習醫院及臨床教學場所。
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有專屬教室及實驗室共10間,兩臺最新的牙科技工桌,88臺KAVO技工桌,87臺KAVO模擬病人技工桌,可同時容納4個年級學生實習,并配備了一系列最先進的設備,如牙科高速/慢速馬達、烤箱、鑄造機、聚合機等。此外,在牙醫系碩、博士班及口腔生物暨材料科學研究所的支援下,該校牙醫系致力于牙科分子生物學、牙科材料學、口腔免疫暨組織及植牙材料的開發與研究,成立了細胞生物研究室、分子生物研究室、顱頜面生長研究室、口腔材料研究室、口腔免疫暨組織研究室、分子醫學研究室、流行病學研究室以及輻射防護中心等。
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現有專職教師28人,其中教授(含副教授)20人,中級及以下職稱人員8人;博士23人,碩士5人。兼職教師19人,其中教授4人,助理教授5人,中級及以下職稱人員10人;博士6人,碩士13人。
中山醫學大學共開設口腔醫學本科課程65門,其中口腔醫學基礎和專業課程36門,占55.4%;以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本科為例[4],共開設課程52門,其中口腔醫學基礎和專業課程合計12門,占23.1%。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本科總課時為3 636學時,其中口腔醫學基礎和專業課程共計1 656學時,占45.5%;而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本科總課時為3 400學時,其中口腔醫學基礎和專業課程共計860學時,占25.3%。此外,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專業課貫穿于學生6年的學習過程,不同于大陸高校采取的傳統“三段式”教學。
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授課形式多樣,其中有別于大陸普通高校的是,實行全英文板書和中文、英文、雙語教學。
(1)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本科教育教學環節由4個部分組成,即理論授課、實驗授課、見習和討論課以及實習課。我校由于缺乏滿足學生見習要求的附屬專科醫院或口腔治療中心,導致教學缺少見習這重要一環。
(2)課程設置應突出口腔醫學專業特點,借鑒臺灣地區口腔醫學本科教育經驗,增加口腔醫學專業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課時數,削減與口腔醫學關聯不大的課程課時數;將口腔醫學專業教育貫穿于3年教學過程,讓學生早接觸專業,早接觸臨床,提高教學效果。
(3)更深層次認識口腔醫院管理工作。一所醫院的專業特色、硬件建設、醫學人才固然重要,但中山醫學大學醫院管理更加突出人文關懷,筆者認為緩解醫患緊張關系的最好途徑就是把人文關懷送到病人的心里。
[1]林俊彬.臺灣牙醫學教育的現況與未來[R].臺北:臺灣大學,2013.
[2]楊文彥.中國每萬人僅有一名口腔醫師未達世衛標準[EB/OL].中國新聞網,2012-09-11.
[3]黃健萍,于立明,蘭青.臺灣地區牙醫學教育的歷史和現狀及其啟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1):47-49.
[4]陳寧.大陸、香港、臺灣口腔(牙)醫學本科教育課程設置的比較[J].醫學教育,2003,12(6):16-18.
G420
A
1671-1246(2017)11-0001-02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4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