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毓秀,李彭博,徐艷
(1.蘭州工業學院,甘肅蘭州730050;2.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甘肅武威733000)
蘭州市大學生公眾急救知識掌握現狀與需求調查
康毓秀1,李彭博2,徐艷2
(1.蘭州工業學院,甘肅蘭州730050;2.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甘肅武威733000)
通過對蘭州市5所非醫學類高校1 0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結合相關文獻研究與分析發現,蘭州市大學生公眾急救知識、技能有限。因此,創新教育模式,普及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顯得非常必要。
大學生;急救知識;急救技能
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空間日益擴大、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意外傷害和突發事件發生率也隨之上升。即使自己未受到病痛傷害,但我們在所處的學習與生活環境中,也很有可能遇到突發事件,需要利用所掌握的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來幫助他人[1]。據統計,及時有效的現場救助,能夠為患者后續急救治療贏得寶貴的搶救時機,大大提高搶救成功率[2]。因此,在現代社會中,普及與掌握常見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就顯得非常必要。有些西方發達國家,將公民急救知識水平的高低甚至作為衡量城市生活水準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3]。對現場救護的重要性、可實施性以及相關知識與技能的認識不足,會使處于生死之際的患者喪失最寶貴的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的救命“黃金時刻”[4];由于急救知識缺乏,自救和互救能力較低,我國民眾在遇到災害和突發事件時往往不知所措,造成很多完全能夠避免的人身傷亡。如果前期有過系統的公眾急救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我們就能夠合理利用這寶貴的救命“黃金時刻”,盡可能避免大面積的人身傷亡事件[5,6]。大學生是特殊的社會角色扮演者,畢業后將走上社會各個崗位,他們的急救觀念和水平也將影響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因此,了解大學生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掌握現狀,在大學生中普及公眾急救知識就顯得十分迫切且意義重大。為此,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與統計分析,并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對策。
以蘭州市5所非醫學類高校的在校生為調查對象,采取隨機抽樣方法產生研究總體樣本。每校隨機抽取4個專業,整體抽取各專業兩個年級共50人左右,共抽取1 000人。自設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大學生公眾急救知識獲取途徑與方式、大學生對常見公眾急救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大學生對公眾急救知識的需求情況。將全部調查資料以數據庫形式存儲,用Microsoft Excel軟件進行處理與分析。
本次共發放問卷1 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68份,有效回收率96.80%。其中男生490人(50.62%),女生478人(49.38%);城市戶口396人(40.91%),農村戶口572人(59.09%)。調查發現,大學生公眾急救知識獲取途徑與方式主要有:電影電視(46.07%)、宣傳欄(24.07%)、網絡(18.39%),如表1所示。

表1 大學生公眾急救知識獲取途徑
調查發現,大學生公眾急救知識掌握情況不容樂觀,掌握最多的是撥打120,占96.69%;其次是暈厥的急救,占26.45%;心肺復蘇術掌握的最少,占1.86%,如表2所示。

表2 大學生公眾急救知識掌握情況[n(%)]
調查發現,認為需要掌握公眾急救知識及技能的大學生占94.22%,認為無所謂的占4.44%,認為不需要的占1.34%,如表3所示。

表3 大學生對公眾急救知識及技能的需求情況(n=968)
基于調查數據及其統計分析,結合大量參考文獻,我們對大學生公眾急救知識掌握現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大學生公眾急救知識、技能有限,信息獲取途徑單一。調查顯示,大學生公眾急救知識獲取途徑中,電影電視占46.07%、宣傳欄占24.07%、網絡占18.39%,只有0.52%的大學生通過參加急救培訓獲得急救知識。說明大多數大學生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公眾急救知識學習,缺乏急救必修或選修課程學習。
(2)大學生急救技能掌握欠佳,急救知識知曉率普遍較低。現代社會的急救場所已從醫院快速擴展到院外事故現場或患者家中,這就需要更多人掌握基本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在專業人員到達之前進行及時有效的現場救助。在發達國家,平均每3~5人中就有一人熟練掌握公眾急救知識和技能。在荷蘭,孩子10歲時就開始接受公眾急救知識教育。瑞士立法規定每個公民都要接受公眾急救知識培訓,政府非常重視公民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此次調查顯示,基本掌握包扎技術的大學生占13.12%,基本掌握腳扭傷后急救的大學生占12.19%,基本掌握止血技術的大學生占8.99%,基本掌握溺水后急救的大學生占8.78%,基本掌握心肺復蘇術的大學生只有1.86%。大學生對生活中常用的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掌握非常有限,而且這種現象十分普遍。
(3)大學生學習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的意愿較為強烈。大學生處于思想活躍的年齡階段,意外傷害發生率較高,接受能力強,易傳播新知識,是很好的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的傳播載體。本次調查中,94.22%的大學生認為需要掌握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
(1)加大大學生公眾急救知識宣傳普及力度。①各校可根據本校實際情況,開設急救知識選修課、為期一周的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專題培訓班、專題講座。②充分利用校園網、廣播站、宣傳欄、板報、學校微信公眾平臺等推送公眾急救知識,進行廣泛的急救知識宣傳。③依托學校團委或學生會定期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急救知識競賽活動,這既可以提高大學生學習興趣,又能促使他們鞏固相關急救知識。
(2)創新公眾急救知識教育模式,提高大學生應用水平。一方面,高校應理論聯系實際,結合體育課、軍訓、現場急救演習等形式,創新大學生公眾急救知識教育模式,鼓勵大學生以假期社會實踐形式,將所學知識與技能向縣、鄉等農村或偏遠山區進行宣傳或實踐;另一方面,在校園角落、走廊及操場等學生經常路過的醒目位置張貼急救知識圖片,營造一個學生想學就有地方學的良好氛圍。
(3)構建長期有效的社會公眾急救培訓體制,規范培訓流程與人員管理。政府相關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委托當地急救中心或紅十字會等具備急救資質的機構,開展公眾急救技能認證工作,對考核合格者頒發“急救員”證書,不斷完善急救人員培訓教師認證機制,使專業培訓教師深入高校,采用集中授課、現場模擬、專題講座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急救知識教育。這樣不但能提高大學生學習公眾急救知識的積極性,而且能使其所學知識與技能得到社會的認可。
總之,在高校普及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是一項綜合性強、涉及面廣且有一定難度的系統工程,既涉及政府、學校的長遠發展,又與學校的管理制度、培養方案等具體事宜相關,同時還具有較長的周期性。因此,我們必須長遠規劃、廣泛調研,利用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優勢,使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在高校普及。
[1]盧艷萍,黃集慈,石茜.健康教育對提高公眾急救知識水平的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00,16(3):138-141.
[2]魏穗霞,徐小花,鄧春梅.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急救能力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1,21(3):109-112.
[3]殷欣,李文濤,安力彬,等.國內外公眾急救知識普及現狀比較[J].醫學與社會,2009,22(8):42-43.
[4]張雁,溫新華,林長敏,等.國內外公眾基礎生命支持技術培訓現狀及差距[J].中國全科醫學,2006,9(20):1668-1669.
[5]董曉梅,陳雄飛,王聲湧,等.大學生對突發災害的認知及應變能力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6,22(6):660-661.
[6]姚建軍,黃武.湖北省大學生急救能力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3(2):181-182.
G526.5
A
1671-1246(2017)11-0107-03
注:本文系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2016A-097);蘭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攻關專項項目(2014-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