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輝,唐敏,王強
(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湖南益陽413000)
新型塑化藥用植物標本在中藥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徐芳輝,唐敏,王強*
(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湖南益陽413000)
藥用植物學是中藥學及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藥用植物標本是該課程教學的重要工具。目前主流的藥用植物標本有浸制標本、臘葉標本、新鮮標本。我們綜合各種標本的優點,采用塑化技術制作出一種新型藥用植物標本,既很好地保留了植物的原貌又方便移動,直觀性強又美觀,且經久耐用。
藥用植物學;標本;塑化
藥用植物學是運用植物學的相關知識與方法來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門科學,是植物學的分支學科,也是中藥學及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涉及植物形態學、解剖學、分類學、中藥資源等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其與生藥學、天然藥物化學、生藥資源學、藥用植物生物技術以及天然藥物等課程關系密切,理論性、實踐性、直觀性均較強。對藥用植物形態的觀察、描述是本學科最基本的要求,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既是植物形態學的任務和內容,也是植物分類學的基礎與依據。在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中,認識和分析植物形態是最為基礎和重要的環節,從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種的形態學習到植物的分類、植物的外觀形態和部位特征貫穿始終。本門課程的教具有掛圖、幻燈片、照片以及植物標本等。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識別同一事物(掌握同一知識)時,因所用方法不同,所需時間并不一樣[1](見表1)。

表1 不同編碼方式編碼的信號傳遞速度
由此看來,在上述諸多教具中,藥用植物標本無疑是最有效的。
目前,藥用植物學教學中用到的植物標本類型主要包括浸制標本、臘葉標本及新鮮標本,其在學生學習和科學研究時有不同的意義與作用[2,3],在保存與使用過程中也有各自的缺點及局限性[4]。
1.1 浸制標本
浸制標本可以最大程度保存藥用植物原貌,立體呈現在師生面前,在教學中有一定優勢。但由于標本經化學試劑浸泡,往往隨時間的推移而變色,經保色處理后的浸制標本也同樣存在顏色溶出、淡化和褪變等問題。藥用植物實驗教學時,由于標本儲藏在玻璃器皿中,學生難以用手接觸,限制了全方位觀察,并且用于浸泡植物的藥液具有刺激性或毒性,不利于學生和教師健康。
1.2 臘葉標本
臘葉標本與原植物相比,形態上發生了較大變化,且使用和保存過程中極易氧化變色,尤其是葉片的綠色難以保持,而莖、葉失去水分容易脆碎,花和果實等也容易脫落,實驗教學過程中損毀現象嚴重,一些非本地品種和稀有品種的標本損耗后很難補充。
1.3 新鮮標本
藥用植物實驗所需的標本很難在普通市場買到,只能依靠校園種植或外地采購。隨著學生人數增多,季節、地域以及人力物力等因素影響,依靠校園種植和外地采購新鮮植物已經很難滿足實驗需要,并且新鮮標本均為一次性,浪費較大,對生態環境也會造成影響。
結合以上3種標本的優缺點,我校師生研制出一種新型塑化標本,以彌補臘葉標本、浸制標本和新鮮標本在藥用植物教學中的不足之處。該標本色澤保持良好、仿真度高、具有一定的柔韌性、防腐、防蟲蛀、無毒無刺激,能夠滿足學生直接接觸和全方位觀察等要求。現將該標本的制作方法做一簡單介紹。
2.1 浸制保色
藥用植物大多為綠色植物,植物體之所以呈綠色是因為含有葉綠素。葉綠素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其分子結構的中央有一個金屬鎂原子,葉綠素呈綠色的原因就是由于含有鎂原子的核心結構[5,6]。把金屬銅原子放入黑素分子中,使葉綠素分子的核心結構恢復原來的有機金屬化合狀態,植物體便獲得了葉綠素樣的綠色物質,而重新變綠。以銅原子為核心的葉綠素分子結構穩定,不容易被分解破壞,且不溶于酒精或福爾馬林中,所以經過如此處理的植物標本在保存液中可以保持綠色[7]。
紅色植物標本的浸制保色保存。某些植物器官呈紅色是由其細胞里的花青素決定的,而花青素具有遇堿性溶液變藍、遇酸性溶液變紅的特性。因此,對酸性溶液加以處理即可達到使植物保持紅色的目的[8,9]。
具體教學內容在設置時是這樣的:將內容分成五個典型教學項目,每個項目包含若干典型工作任務,每個任務有具體的單片機應用系統案例構成。使學生在練習專業技能的過程中加強了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培養了學生綜合能力。課程具體設計如下:
黃色或黃綠色植物的浸制保色保存。黃色的花和果實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類胡蘿卜素和核黃素,類胡蘿卜素和核黃素又是由胡蘿卜素、葉黃素組成,胡蘿卜素為橙紅色而葉黃素為黃色。可用化學方法保持其結構和顏色[10,11]。
2.2 塑化
對原有的浸制和新鮮植物標本進行加工處理,即先對綠色植物保色,再用水溶性塑料聚乙二醇(PEG)替換植物內的水分,制成經高分子水溶性塑料處理的標本[12,13]。這種標本不需甲醛、乙醇等防腐劑浸泡,就能防霉防蟲,有一定的實用價值[14,15]。
2.3 塑封
將塑化好的藥用植物標本取出,去除表面殘余溶液,再用塑封膜塑封,這種方法保存的標本保色期長、使用方便(可用實物投影儀在課堂上展示),克服掛圖的死板,同時彌補了新鮮標本容易損壞及因季節限制所致的選材困難等不足。用塑封法制作的藥用植物塑化標本柔韌性較好,不易破損、攜帶方便,可供師生課堂教學和野外實習使用,同時,該標本還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觀賞價值[16]。
3.1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帶領學生采集藥用植物標本后,學生為了明確每種標本的拉丁名稱、藥用部位、功用、主治,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閱覽室查找資料,尋找答案,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2 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通過制作藥用植物塑化標本,學生將藥劑學知識成功應用于其他方面,學以致用,開闊了視野。
3.3 應用于課堂和野外采藥實習
教師在講授藥用植物學各論時,將具有代表性的塑化標本隨堂展示和傳閱,透明塑封的標本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植物的顏色和形態,尤其是一些細節保留完好,如制得的薔薇科植物蛇含標本葉片上的絨毛仍清晰可見。我校藥學專業和中藥學專業學生會前往實習基地進行為期一周的野外采藥實習,攜帶塑化標本對幫助其認識藥用植物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塑化植物標本形象直觀,可用來與實物比對,優勢明顯;另一方面,野外一些珍稀的藥用植物不宜過度采集,塑化標本保存時間較長,有利于珍稀植物資源的保護和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壞[17]。
3.4 補充標本館館藏數量
我校建成的現代化中藥標本館中有一大部分展區展示的是藥用植物標本,師生制作的優秀作品也陳列其中,這一方面使我校標本館館藏標本數量、質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對于培養學生愛校情結和專業歸屬感也有重要意義。
3.5 科普展出
藥用植物一直被人們所重視,但普通老百姓對其有一些認知偏差,民間對于中草藥甚至出現誤用,以至釀成事故。我校師生制作的藥用植物塑化標本得到了市科技局的高度重視,有望于近期通過科普展出的形式與民眾見面。
藥用植物學是中藥及其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教育心理學研究結果顯示,諸多教學手段中,實物教學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藥用植物學教學亦是如此。實物標本的展示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該學科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我校師生制作的新型藥用植物標本,綜合了傳統浸制標本、臘葉標本的優點,高度保留了新鮮標本的原貌,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出明顯優勢,如既可滿足課堂和野外教學需要,又可用于科普展出。同時,該類型藥用植物標本經久耐用,避免了不必要的采集,從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稀有藥用植物資源。當然,該藥用植物標本尚存在不足之處,如在原色保存和塑封上還有待改進。
[1]南國農,李運林.教育傳播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紀寶玉,裴莉昕,張飛.《藥用植物學》授課實例與體會[J].中國西部科技,2014,13(1):117-118.
[3]何寶民.自采植物標本促進生物學教學改革[J].生物學雜志,1997,6(14):45.
[4]劉詠松.將仿真植物標本植入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的探討[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2):26.
[5]黃艷花,覃連紅,梁萍.植物病害標本固綠保綠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9):138-139.
[6]包衛華,黃琛.綠色植物標本塑化方法的改進[J].中醫藥導報,2010,16(1):76-77.
[7]詹愛萍,張彥燾,馮月燕.原色浸漬植物標本的制作[J].中國醫療前沿,2013,23(8):21-22.
[8]陳尚義.植物標本保色新方法[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0(1):16.
[9]包箐箐,胡思一,陳曉城.藥用植物標本制作方法[J].海峽藥學,2010,11(22):257-258.
[10]范曉東.原色浸漬標本的制作方法探究[J].實踐與探索,2012(7):213-214.
[11]葉水英.植物標本的采集和制作[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7,23(7):32-33.
[12]唐安科.綠色植物標本的塑化方法[J].生物學教學,2006,31(4):52.
[13]楊敏,朱震容.車前草塑化標本制作工藝研究[J].內江科技,2008(12):103.
[14]楊笑如,梁智生,吳子平.原色植物標本固色及塑化方法[J].江西植保,2010,33(4):185-186.
[15]劉麗萍,郭耀武.PEG塑化七葉一枝花平面標本技術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2,8(9):57-58.
[16]蘇紹科.植物原色復膜標本的制作[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6(1):22.
[17]金蘭,程偉燕,陳宇杰,等.植物標本的制作方法及其在科研、教學中的作用[J].現代交際,2014(4):218-219.
(*通訊作者:王強)
G484
B
1671-1246(2017)11-0081-02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資助項目(20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