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杰,費洪新,劉婷,柏青楊,吳淑琴
(齊齊哈爾醫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6)
基于人文素質教育淺析醫學生溝通藝術的相關內容
張曉杰,費洪新,劉婷,柏青楊,吳淑琴
(齊齊哈爾醫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6)
基于以職業精神為導向的人文素質教育(HQE),淺析醫學生溝通藝術存在的問題、欠缺的原因,提高溝通藝術水平的必要性以及評估指標,以提高醫學生溝通能力,避免醫患關系緊張,營造和諧醫療氛圍,提高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水平,最終實現醫學生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目標。
人文素質教育;醫學生;溝通藝術
齊齊哈爾醫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積極實施三導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1,2]。三導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中心內容就是以職業精神為導向的人文素質教育(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HQE)改革,而HQE改革就是要加強醫學生溝通藝術(co-mmunication art,CA)教育,提高醫學生溝通能力,避免醫患關系緊張,實現醫學生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宏偉目標,實現中國夢。
本文主要分析高等醫學院校醫學生CA存在的問題、CA欠缺的原因、提高CA水平的必要性以及評估指標,等等,以期為高等醫學院校HQE改革提供參考和理論依據。
1.1 語言表達不流暢
與患者交流時,部分醫學生語言表達主旨不明、語意欠佳、缺乏邏輯,患者很難領會醫學生所要表達的意思,影響交流,這對后續的診斷、治療極為不利,對于醫學生將來走上臨床診斷疾病,理順醫患關系也非常不利[3]。
1.2 語言表達不大方
臨床見習、實習期間,部分醫學生不能做到大大方方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屬的問題,回答問題時猶豫不決、缺乏自信心,進而影響了患者就診信心,不利于治療。
1.3 語言表達不準確
實習期間,部分醫學生在回答帶教教師、患者及其家屬的問題時不準確,也會影響患者對醫院、帶教教師、醫學生的綜合評價,對疾病的后續診斷、治療極為不利。
1.4 不自信
部分醫學生剛剛進入實習,尚沒有完全適應工作環境,受自身內向、安靜、靦腆等性格的影響,回答帶教教師、患者的問題時似是而非,也容易使患者對其產生工作經驗不足的想法,影響治療。
1.5 不愿進行語言溝通
每天接診上百名患者,工作強度大,夜班頻繁的現狀,使醫生、醫學生非常疲憊,部分人便不想與患者溝通,還有人認為患者聽不懂專業術語進而不想與其溝通,這均會引起患者不滿,為醫療糾紛埋下隱患。
醫學生CA欠缺的原因很多,與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后天因素等密切相關。
2.1 心理因素
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很多醫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不差,但是在一些正式場合、陌生場合、觀眾較多的場合,他們便會出現聲音發顫、語速較快,甚至思維混亂、無法表達現象,這與心理因素有一定關系。因此,需要加強醫學生心理素質訓練。
2.2 社會因素
現階段我國實施的應試教育對于經過十幾年寒窗苦讀的醫學生的影響巨大,很多醫學生雖然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但是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方面還有待提高。可見,應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醫學生CA水平,因此,有必要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
2.3 家庭因素
很多醫學生的家長工作繁忙,與子女溝通較少,子女CA水平相對較低。另外,家長的CA水平較低也會影響子女的CA水平,可見,提高醫學生CA水平的同時還需要重視家長CA水平的提升。
2.4 學校因素
每個班都有班干部,但是大部分醫學生并不是班干部,同時平時學習成績一般的醫學生很難引起教師重視,沒有太多的機會與老師、同學溝通、交流。因此,教師要經常與學生溝通,提高其CA水平。
2.5 后天因素
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醫學生參加社團活動、歌唱比賽、創新性實驗、社會兼職相對較少,部分醫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因此,有必要組織醫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積累社會經驗,提高隨機應變以及適應能力,進而提高CA水平,更好地適應社會。
現代醫學指出,疾病是生物—心理—社會—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治療不僅僅醫治軀體疾病,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同樣影響著疾病的發生發展。可見,提高醫學生CA水平的必要性是明顯的,強化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3.1 提高臨床防治效果
學習語言交流技巧是提高醫學生CA水平的主要途徑,提高醫學生CA水平可以促進患者心理、生理健康,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3.2 患者需要積極安慰
人是具有個人屬性、社會屬性的高等動物。患者接受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安慰和幫助,良好溝通帶來的積極安慰對患者來說非常重要,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3.3 有助于建立信任關系
良好的溝通有助于醫學生掌握患者病情,也有助于醫學生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有助于疾病治療。
3.4 成為良醫的基本標準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白衣天使,就需要處理好醫患關系,營造和諧氛圍;而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是處理好醫患關系的主要方法,這就需要從醫學生抓起,提高其CA水平。
4.1 掌握基礎醫學知識
醫學生需要掌握大量專業知識,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向患者講解檢查的目的、意義,治療方案,疾病預后等。
4.2 加強醫患溝通
醫學生要多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耐心地為其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消除其焦慮、緊張、不安等負面情緒。
4.3 學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體諒患者及其家屬的心情,取得信任,使后續診斷、治療等順利開展。
4.4 提升職業修養
不斷提升職業修養,提高溝通藝術水平,按照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堅持以患者為中心。
4.5 更新教學方法
開展問題式學習、基于案例學習、床旁教學、小組討論、直觀演示、讀書指導、任務驅動、參觀教學、現場教學、自主學習等教學方法,提升醫學生綜合能力。
5.1 360度評價
360度評價是一種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復合型評價方式[4]。評價主體包括醫學生、患者、患者家屬、教師、同學、護士、麻醉師、器械師、領導等。360度評價可以對醫學生CA水平進行系統評價,具有極高的客觀性、準確性。
5.2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5,6]是一種通過模擬臨床場景來測試醫學生CA水平的考試方法。OSCE的主體是高等醫學院校、考試機構、臨床醫師培訓機構等。OSCE實施方案包括教學方案、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等。OSCE是一種有組織的、客觀的、有序的、明確的醫學生CA水平評價方式。
5.3 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評價主體對自己思想、愿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該評價方式帶有明顯的主觀性、不確定性,主觀色彩明顯較重。
5.4 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是一種以問題系統評價某一指標的評價方式,例如調查表、詢問表、表格式問卷、卡片式問卷等。該評價方法具有很多優點,如富有彈性、回卷率高、可以了解真實情況、可以控制空間環境、可以控制時間、資料完整性強等,能夠較客觀地評價醫學生CA水平。
[1]崔光成,張曉杰,白麗,等.以職業情感為導向醫學人文素質培養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4):3-4.
[2]劉吉成,張曉杰,李莉,等.以社會需求為目標的三導向藥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藥學教育,2015,31(3):10-12,23.
[3]張秋月,楊洋.加強醫患溝通教育,構建和諧醫患關系[J].教育現代化,2016(8):193-195.
[4]張健,吳華章.醫師考核360度評價法的可靠性、有效性及可行性的系統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1-3.
[5]師美娟,張明,強永乾,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在影像診斷學實踐教學考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31(1):78-81.
[6]蘇靜,李玨,陳瑞玲,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理本科畢業生臨床技能考核中的實踐與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7(3):134-135.
G40-012
B
1671-1246(2017)11-0155-02
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2016年醫學教育研究立項課題“三導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2016B-PG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