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福如,尹紅果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
項目化教學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應用研究
方福如,尹紅果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
結合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特點,從項目選擇、配套建設、項目實施3方面對項目化教學在該專業的應用進行初步研究。
項目化教學;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職業教育
項目化教學是指以項目為載體,以實際工作任務為中心,按照教學目標將課程學習內容劃分為一個個具有可操作性的項目,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教師指導下,共同完成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有效調動了積極性,通過主動學習項目相關知識、獨立完成項目、展示項目成果、自我評價等一系列工作,使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同時,自主學習能力、觀察動手能力、發現和分析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團隊協作與交流能力均得到鍛煉及提升。
項目化教學顛覆了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較好地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重大突破。職業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項目化教學正好能體現職業教育理念。目前,我國各職業院校的專家學者均致力于項目化教學的研究。王金英將項目化教學與傳統教學進行了對比研究,通過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比較,總結了傳統教學與項目化教學的異同,并得出項目化教學的優點符合職業教育需要的結論[1];譚永平詳細分析了項目化教學的特征:教學目標的職業性、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教學方式的開放性、教學過程的探究性、教學環境的情境性、教學對象的主體性和團隊性[2]。
2.1 康復人才的迫切需求
隨著21世紀的到來,我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老年病、慢性病患者大大增加,另外由于地震災害、交通事故等意外傷害發生率的增高,我國對康復醫療的需求逐漸增加,但康復教育的發展和康復人才的培養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主任李建軍指出[3]:世界康復治療師數與人口的比值平均為70/10萬,而我國卻只有0.4/10萬。據推測,我國至少需要康復治療師30萬人,但目前康復治療師只有1萬多人。
2.2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前景廣闊
隨著社會康復需求的急劇增加,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康復醫療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2008年3月28日)指出:健全殘疾人康復服務保障措施,將殘疾人康復納入國家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內容,逐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強調注重預防、治療、康復三者的結合。2012年,衛生部頒布的《康復醫院基本標準(2012年版)》規定: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必須設置康復科。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康復醫療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全國各地衛生類高職院校紛紛開設此專業,以滿足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對康復治療師(士)的需求。基于政府的重視、社會的需求,該專業前景廣闊。
2.3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模式陳舊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起步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發展時間短,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傳授知識以講授為主,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得不到有效提高。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培養的是康復治療師,需要的是應用型人才,而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進入醫院后,不能完全勝任康復治療師工作。因此,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將從項目選擇、配套建設、項目實施3方面對項目化教學在該專業的應用進行初步研究。
3.1 項目選擇
項目化教學的核心是項目選擇。項目設計的意義是使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調動積極性,同時,使其自主學習能力、觀察動手能力、發現與分析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團隊協作和交流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培養的是康復治療師,根據康復治療專業技術人才準入標準,康復治療師應該是理論與操作并重,技術能力與人文素質兼備,具有獨立與協作能力,一專多能的人才,而這與項目設計的意義不謀而合。為了達到以上標準,項目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
(1)完整性。選擇的項目內容應該涵蓋工作崗位相關的專業知識、相關工作任務的完整過程、課程所必需的學科知識,落實到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就是要求項目內容覆蓋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等方面。
(2)實用性。選擇的項目應具有現實意義,這就要求項目必須與職業標準緊密聯系,并與相關等級的職業技術資格鑒定相適應。當項目就是將來康復治療師要完成的工作任務時,學生的學習就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學習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
(3)可行性。項目應具有可操作性,而這將直接影響項目實施效果。項目各個環節能否正常運轉,教學環境是否允許,規定時間內能否完成,都需要教師反復斟酌。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項目化教學最好由醫院康復科和學校專任教師協助開展,以保證項目的可行性。
(4)展示性。項目最終成果應具有展示性,項目化教學的檢驗與評價要求項目成果具有展示性。項目完成之后,學生能將成果進行展示,教師和同學參與考核和評價。
3.2 配套建設
3.2.1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項目化教學在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考核和評價等方面都依賴于教學團隊,因此,建設契合項目化教學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行項目化教學的重要環節。“雙師型”教師一方面要有基本的教師素質與教育技能,另一方面要具有進行職業指導的素質和能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順利完成項目的設計與實施。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師一般來自臨床醫學專業或中醫專業,缺乏規范的繼續教育培訓,教師自身康復治療實踐不足,可采取“外引”“內培”途徑[4]。也就是說,一方面可以聘請醫院臨床經驗豐富的康復專家來校授課和作講座,參與項目化教學的設計、實施以及考核評價;另一方面,學校專任教師可利用寒暑假及其他課余時間到臨床一線鍛煉,提高指導能力。
3.2.2 重視實訓基地建設 項目化教學的實用性要求實訓基地貼近康復治療師的工作環境,一方面,實訓室的空間結構盡量與工作環境相吻合;另一方面,實訓室要具有實際訓練功能和教學功能。也就是說,在空間設計方面,實訓室盡量模擬醫院康復治療室的空間布局(如房間大小、照明、室內布置等),另外,還要盡可能按照康復科真實的工作過程來組織項目化教學。同時,要與大型綜合醫院康復科、康復醫院等聯合,廣泛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實行校企(院)合作,將課堂延伸到一線職業崗位,以更有效地鍛煉學生職業能力。
3.3 項目實施
以《康復功能評定》中的“關節活動范圍”為例,闡述項目化教學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具體實施。
(1)布置任務。教師通過案例導入法提問,要求學生思考怎么進行關節活動度的評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將此項目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深入淺出地進行講授,然后對知識點進行整合并形成一個項目。
(2)小組分工。根據學生自由組合的原則,4人一組,每組確定名稱,自行進行任務分配和人員協調,鍛煉學生團隊意識與團隊協作能力。
(3)討論分析。確定項目后,教師對項目作簡單分析,提示學生此項目的主要目的是使用通用量角器測量全身主要關節活動范圍,各小組測量不同的關節。教師先示范肘關節活動范圍的測量,然后讓學生有目的地觀看視頻,之后,由各小組代表簡單講述該小組測量某個關節的具體步驟。
(4)實施方案。學生在實訓室以小組形式自主練習,交換扮演康復治療師和患者,教師在旁指導。此過程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
(5)考核與評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依次進行某關節活動范圍的測量,教師和其他組學生在旁觀看,測量結束,學生代表先進行自評,待所有組都完成任務后,各組再相互評價,最后教師對各組在練習過程中及考核中的表現進行點評和打分。這一過程可鍛煉學生發現和分析問題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
[1]王金英.項目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對比研究[J].職業教育,2010(7):219-220.
[2]譚永平,何宏華.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實施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3):49-52.
[3]李建軍,程軍.我國康復人才戰略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5):605-607.
[4]吳俊,方福如.高職高專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35):124.
G424.1
B
1671-1246(2017)09-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