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王春剛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上海 200080)
基于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的教材建設
李 琦*,王春剛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上海 200080)
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剛剛起步,基于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的教材建設更是空白,編寫規范合理的、基于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的腫瘤學教材,對于提高臨床腫瘤學教學效果十分必要。
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教材建設
隨著人口老齡化、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增加,惡性腫瘤已成為發達國家首位致死疾病[1]。因此,惡性腫瘤的防治仍然是醫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和研究課題。而在我國現有的醫學高等教育中,多數的腫瘤學教學內容被分散到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病理學等各專科中講授[2],絕大多數醫學課程尚未開設專門的臨床腫瘤學課程,更缺乏規范的臨床腫瘤學教學大綱及專科教材。這種現象勢必會導致學生對臨床腫瘤學的內容缺乏整體認識。因此,編寫規范合理的、基于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的腫瘤學教材,對提高臨床腫瘤學教學效果至關重要。
整合式課程是指將原來自成體系的各門課程或各教學環節中有關的教學內容,通過新的組合方式進行整理與合并,使相關課程形成內容結構性好、整體協調的新型課程,充分發揮其綜合優勢。由于絕大多數醫學高等院校尚未開設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而《臨床腫瘤學》教材編寫隨著臨床診治理念的更新和經驗積累,也處于不斷探索和逐步完善的階段。面對腫瘤這一高發疾病,醫學生在學校里得到的腫瘤專業知識少之又少,針對這一現狀,開設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可使每位醫學生掌握從腫瘤學基礎知識到腫瘤臨床實踐的整體化知識,這也是國際醫學教育發展的要求[3]。
開設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的目的是培養醫學生的腫瘤整體治療觀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也是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的需要。現階段,腫瘤的治療已由既往的手術、化療或放療的“單兵作戰”模式轉變為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但綜合治療亦不是兩種不同治療方式的簡單相加,它需要多學科,如腫瘤外科、腫瘤內科、腫瘤放療科、病理科、介入治療科、醫學影像科等協作,根據患者的機體狀況、腫瘤類型、侵犯范圍(分期)和發展趨向,合理地、有計劃地綜合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提高腫瘤治愈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多個相關科室相互協作,對患者診療做出決策,通過集體討論的形式來制訂最佳治療方案,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已成為目前我國腫瘤臨床治療的主要模式和發展方向。
同內科學、外科學一樣,腫瘤學是一門二級學科,由于臨床腫瘤學教學在我國起步較晚,絕大多數醫學高等院校尚未開設此課程,缺乏教學經驗。即便是開設了此課程的院校,也是將臨床腫瘤學課程僅作為選修課,缺乏系統教學,更缺乏適用將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教學的統一教材。總體來講,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教學還不成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臨床腫瘤學師資隊伍
腫瘤學是一門起步較晚的二級學科,師資隊伍嚴重缺乏。教授腫瘤學基礎知識的教師大多來自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教研室,缺乏腫瘤學專業背景。而腫瘤學臨床教師為醫院腫瘤科醫師,有相當數量的腫瘤科醫師從內科、外科“改行”而來,缺乏臨床腫瘤學教學經驗。提高腫瘤學教師素質是提高腫瘤學教學質量的前提。因此,為提高臨床腫瘤學教學效果,應當積極培養一大批具有豐富腫瘤學基礎知識、臨床教學經驗的腫瘤學專職教師。
2.2 《臨床腫瘤學》教材
目前,國內有關腫瘤學的教材包括本科生教材《臨床腫瘤學》[4]、長學制教材《腫瘤學》[5-6],多數為各醫學院校自行編寫,而教材內容雖按腫瘤發生的器官和系統劃分,但內容的編寫缺乏統一性。因此,亟待編寫一部適合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的全國統編教材。
2.3 臨床腫瘤學教學方法
近年來,臨床腫瘤學往往作為選修課在醫學院校開設,教學課時數安排較少,而需要教授的內容較多,要讓學生較好地掌握臨床腫瘤學知識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教學大綱的不同要求,有所側重,避免與其他學科內容的重復,力求重點突出,要充分利用典型病例、多媒體、臨床見習以及網絡信息平臺等,提高教學效果,易于學生理解。另外,還可采用腫瘤內科、腫瘤外科、腫瘤基礎教師集體備課的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整合式課程的基本特征是改變了傳統“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要求在課程整合過程中,重點注重課程教學的質量控制問題。以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為例,在教材建設過程中,要求制訂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教學大綱,提出明確的質量指標要求,使課程教學的各個階段有明確的方向以及評價標準。
3.1 教材內容整合
根據新的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要求,需要制訂和編寫新的整合式課程教學大綱,新的大綱應包括腫瘤基礎、腫瘤臨床及典型病例3個部分,力求打破學科間的界限,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將各腫瘤相關學科知識融會貫通,保證腫瘤基礎理論與臨床知識有機聯系。例如,在肺癌教學中,要涵蓋肺癌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臨床特征、診斷、治療、預后評價、預防、心理學指導等內容。
3.2 教材形式
教材建設可以不拘泥于形式,既可通過建立信息化教學平臺改變傳統以紙質教材為主的模式[7],又可以病例為切入點,以問題為導向,遵循由形態到功能,由宏觀到微觀,由正常到病變,根據人體各系統功能及其相互聯系,逐一講授基礎醫學知識,最后結合典型臨床病例,增強學生對疾病的整體認識。
綜上所述,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仍然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需要不斷完善和探索。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教材建設,更是從無到有,需要結合目前《腫瘤學》《臨床腫瘤學》教材現狀,再輔以“整合”的教學理念,建設符合臨床腫瘤學整合式課程這一新的醫學教學模式要求的教材,是改變臨床腫瘤學教學現狀、提高臨床腫瘤學教學水平和質量的關鍵。
[1]Siegel R L,Miller K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J].Cancer J Clin,2017,67(1):7-30.
[2]張世強.提高醫學本科生臨床腫瘤學教學效果的幾種方法[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1,28(6):78-80.
[3]鄭軍,馬建輝,吳雄文,等.醫學整合課程模式的實踐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9):7-8.
[4]萬德森.臨床腫瘤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5]郝希山.簡明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6]曾益新.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7]杜杰,高小青,劉克林,等.網絡化醫學整合課程建設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6):87-88.
(*通訊作者:李琦)
G624
A
1671-1246(2017)16-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