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全(武漢體育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對武漢市中小學“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探索與研究
□羅全(武漢體育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分析法、邏輯分析法等根據武漢市校園足球開展至今校園足球訓練、比賽、及比賽相關方面問題著手,闡述出武漢市中小學校園足球布點學校在開展校園足球運動過程中創新性的實踐活動以及存在的問題并總結出制約其發展的因素,通過對其剖析和追根溯源,結合武漢市現有的實際情況提出科學、合理、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為武漢市今后校園足球的發展提供建設性的參考。
武漢市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
200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開啟新的篇章,武漢市的校園足球足球活動也隨之展開,時至今日也有6、7年之久。2012年武漢市憑借“政府購買服務”這一創新實踐舉措,獲得了全國五大足球試點城市之一的榮譽。近年來,隨著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文化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大力推廣校園足球;以及國務院出臺的《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等國家性扶持政策為足球可持續發展指明方向。武漢市作為全國足球發展試點之一,也是全國校園足球首批的重點布點城市,其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對整個全國范圍內的校園足球活動開展具有一定的典范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武漢市洪山區、武昌區、江漢區、硚口區等1 5所校園足球布點中小學開展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武漢市這十幾所中小學的校領導、老師、學生、學生家長及與校園足球足球相關的專家領導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另外結合武漢市現有的實際情況提出科學、合理、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為武漢市今后校園足球的發展提供建設性的參考。
2.1、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是我國足球事業發展的基礎。
“可持續發展”是指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既能滿足當代人需要,又能很好的滿足我們后代的需要。“少年強,則國強”。一個國家青少隊伍的強大,才能體現出這個國家整體實力的不容小覷。這也印證了開展青少年校園足球是我國足球發展的基礎!隨著國務院關于校園足球文件的出臺,全國各地響應政策有效的開展校園足球活動,遍布各地校園,這就使得我國青少年足球的后背人才選材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2.2、校園足球聯賽為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提供平臺和契機
2012年武漢憑借其“政府購買”新概念鎖定“足球特區”最后一個名額,城市足球氛圍愈加可觀。自此武漢市的校園聯賽初步成型,并且運行良好.2013年共有6 4所學校參與其中。并且賽事種類多類、例如:校際比賽、晚報杯、果倍爽杯等。武漢市校園足球精英聯賽(武漢市教育局和體育局共同舉辦)于2015創辦,今年的參加隊伍較去年增加,在小學組分為甲組和乙組各8支球隊。中學組則有6支球隊參賽、由于聯賽種類的不斷增多和氣氛濃厚,越來愈多的學校踴躍報名加入,聯賽繼續的紅火不斷推進武漢市校園足球的蓬勃發展,更多的孩子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
2.3、國家和武漢市政府為武漢市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提供政策支持
2014年1 1月國務院召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會上對校園足球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將主導校園足球,并推出一系列措施加速校園足球進入升級版。青少年足球發展上升到國家層面,對于發育良好的我省校園足球來說,無疑將借此契機跨入發展的快車道。2015年3月武漢市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啟動儀式在武漢市十二中召開,意味著湖北省全新的校園足球計劃開啟了嶄新的一面,未來三年時間內,將擬定7 0 0所左右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并建立校園足球聯賽基本制度,逐級舉辦賽事。由此可見,國家政策以及湖北省政府對校園足球活動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校園足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的決心和規劃。
3.1、武漢市各區校園足球學校開展足球運動概況
(1)武漢市中小學開展足球運動的現狀。
現年來,武漢市青少年足球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如火如荼。尤其是在青少年校園足球推廣、以及青少年足球培訓方面的大膽探索和實施,可以說已經走在全國前列,武漢市足球后備人才培養能力在全國范圍備受矚目并起到示范作用。在武漢市體育局和武漢市教育局兩者積極部署和支持下,通過針對武漢市自身專業技術優勢和長期的青少年業余足球比賽組織經驗,讓武漢校園足球聯賽一步一個臺階慢慢成就了武漢校園足球運動的新高點。每年參與學校以及參加人數呈階梯式上升。
隨著校園足球不斷推廣,2012年武漢市足球推出足球青訓“政府購買”模式。立在通過政府利用各種現有資源來開展校園足球訓練,借助政府的大力支持,保證足球人數的參與覆蓋面以及兼顧精英球員的上升和流通通道。為武漢市足球的發展最大限度的行程多層次、低(免)收費的整體培訓框架,這一創新措施提高了武漢市校園足球整體水平,為武漢市校園足球的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武漢市中小學校園足球比賽情況。
2009年武漢啟動校園足球聯賽3 0所小學1 6所初中代表各自地區進行競技。武漢市校園足球聯賽經過五年的沉淀和不斷發展如今武漢市校園足球聯賽在市教育局、體育局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由起始的4 6所參賽學校發展至今日的3 0 4所,遍及武漢市所有行政區域,總決賽的參賽隊也從去年的3 2支球隊增加到今年的9 0支球隊并于2015年在武漢市校園足球市級聯賽的基礎上,擇優了8所足球傳統小學組建了武漢市校園足球精英聯賽。賽事類別分為小學甲組、小學乙組、初中組三個小組。分別于每周三、四、五舉行單循環主客場比賽。
(3)武漢市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經費來源和用途。
2015年武漢市政府頒發了《武漢全民健身條例》旨在通過一系列惠民政策,滿足市民的多樣化需求。《條例》增加了一項“校園足球”,將武漢足球“從娃娃抓起”。根據《條例》要求,從今年開始,武漢市將每年安排1 0 0 0萬元以上校園足球專項經費,致力于改善校園足球訓練、比賽活動的開展、器材購置、教練員補貼等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校園足球試點學校將從1 9 4所發展到3 0 0所,讓足球真正進入學生體育課堂。另外,中小學校必須給予學生每天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不低于1小時,落實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每年評估并公布一次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
3.2、影響武漢市中小學校園足球開展因素分析
(1)足球課程缺乏。
通過在武漢市各區校園足球學校的實地考察發現,武漢市各區中小學目前均未開設足球課程。都是以體育課為基準在課上進行足球教學或者其他運動項目的教學為教學內容。
(2)場地設施欠缺。
對于足球而言,場地是必備的先決條件,通過問卷和實地考察統計出,目前武漢市各區校園足球學校概況:標準場地共計1 9塊,其中人工草地1 4塊(7人制9塊,十一人制5塊)、天然草地5塊、其他場地6塊,這些場地均由籃球場代替。
(3)城區校園足球水平差距過大。
武漢市按照行政區域劃分,中心城區7個,遠城區6個。作為中心城區不管是資金配備、教練員水平還是場地設施人文環境等多方面得天獨厚的高起點優勢,培養出的優秀青少年足球苗子以及競賽水平都相對另外6個邊遠城區要強得多。區域資源分配不均極大的導致武漢市各區域之間校園足球水平差距擴大。
(4)家長對足球運動的支持度不高。
在我國,現行的基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有應試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多數家長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去踢球,傳統觀念的思維讓他們覺得學生就應該以學業為主,踢球只是虛度光陰,并且很多家長覺得踢球等于吃青春飯,在現實生活中能夠踢出成績走上職業隊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父母興趣使然,強迫孩子去學習足球。
(5)教練員整體素質水平偏低。
足球教練員或教師在中小學足球訓練中占核心地位,這一重要角色是影響最初一代對足球認知以及普及足球的關鍵。同時教練員的資歷高低同樣也直接決定了中校園足球訓練的基礎水平。通過實地考察發現:武漢市十三個區域范圍的內的足球教師學歷以本科學歷為主,整體學歷較高,但一部分是在校學生,受到專業訓練和足球培訓的人數并不多。另外我們也發現少部分學校存在的體育教師自身專項是籃球或田徑,卻在課上進行足球教學訓練。試想,非足球專項的人,一個沒有專業知識構建,沒有全面的訓練理念教練員如何能夠進行足球訓練,如何能培養新生一代足球優秀苗子。
4.1、大力推進武漢市中小學校足球課程建設
校園足球課程是主體,基于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標準制定各學段校園足球課程標準,在各水平領域做好足球教學內容的課余銜接與提高。結合傳統和現代的教學方法制定教師教、學生學、小學足球課程評價機制,同時教育部門應做好各定點學校的課程管理和監督工作。
4.2、多渠道增加資金投入
調整以往政府財政為主的單一化資金投入的現狀,政府通過宣傳和調控,擴大社會投入,建立多元化的足球發展融資渠道。為校園足球長期發展提供有力的經濟保障。
4.3、調整資源分配,避免兩極分化
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在資源分配方面的調節作用,加強對邊遠城區的支付力度,尤其是在基礎設施、教育、人才等方面要給予強有力的優惠政策和支持。合理分配資源,減小城區之間的差距。
4.4、廣納足球專業人才,加強培訓,全面提升教練水平
一個國家青少年足球運動水平的高低,主要因素之一在于基層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及教練員的教學水平。縱觀國際足球強國,我們不難看出優秀的足球教練員或教師對于青少年足球運動發展重要影響力。招收退役足球運動員并安置就業,提供基層教練員培訓平臺,全面提升教練員水平,為青少年足球運動發展奠定有利條件。
4.5、改變家長的陳舊觀念
發展校園足球,家庭支持是最關鍵的一環。在普及和推廣校園足球的同時,讓家長一同參與,把家長也吸引進來。讓他們感受到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和孩子身體發展的重要性。逐步淡化家長對足球運動的偏見。
[1]李衛東.何志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思考[J].體育教學,2011(03).
[2]韓喆.促動中國足球發展的深度思考[J].內蒙古體育科技, 2011(04).
[3]李紀霞,何志林,董眾鳴,徐仰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發展瓶頸及突破策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03).
[4]賀新奇,劉玉東.我國“校園足球”若干問題再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1).
[5]梁偉,劉新民.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推進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14(01).
G843
A
1006-8902-2017-(02)-ZQ